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如遇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墓志上为字仁),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旧唐书•高宗纪》中道:“永徽五年十二月戍午‘谒昭陖,在路生皇子贤'。”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共生过六个子女,四个男孩和两个女孩,都是她第二次入宫后和唐高宗李治所生。但记载有姓名或封号的,只有四男一女。

次子李贤,是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十七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从长安出发谒拜昭陵时,在途中所生的。李贤曾被封为雍王,长子李弘死后被立为太子,但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又被废为庶人,后死于黔中,以章怀太子之名陪葬于乾陵。

此篇内容,@寒柏陇卧子就为大家说说这个唐朝章怀太子李贤身上的几桩历史悬案,与朋友们共同分享,互相探讨和交流。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亲生的吗?

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史料已有过明确的记载;但也种说法讲他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这个问题,史学家曾有过周密而详尽的考证和论述,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咱们抛开其它理由不谈,只从武则天有无必要抱养别人的孩子这一点来分析,就可以看出李贤是否为武则天所生。

早在唐太宗卧病在床时,作为侍女的武则天就已经和太子李治眉目传情了。唐太宗死后不久,唐高宗李治便以给太宗进香为名,常常去感业寺与削发为尼的武则天幽会。不久之后,武则天便生下皇长子李弘。

当时,后宫中的王皇后正与得到高宗宠爱的萧淑妃争风吃醋,在发现高宗将爱意转向身处尼姑庵的武则天时,她心中非常高兴。于是,王皇后一边怂恿高宗接回武则天,一边暗示武则天开始蓄发准备回宫。

时间不长,武则天便在王皇后的安排下顺利的重返后宫,并被高宗封分昭仪。而王皇后看到武昭仪既受高宗宠爱,又生有皇子李弘,情势对她很不利;于是在自己舅舅柳爽的参谋下,抱养了高宗与后宫妃子中出身较为卑微的刘氏所生的孩子李忠,并急匆匆逼着高宗将李忠立为太子,算是暂时稳住了皇后的地位。

但是,心强好胜的武则天虽然表面上仍与王皇后姐妹相称,心中却早已谋划着如何铲除自己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后来,武则天几经努力终于将王皇后和萧淑妃一同打入冷宫幽禁起来,她如愿以偿的戴上了皇后的桂冠,并且将自己与高宗的长子李弘封为太子。

所以说,由武则天从尼姑到皇后的奋斗过程来看,武则天在再次入宫前就已生有皇子李弘,这期间她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只是考虑如何稳住自己的地位从而达到更高的目的方面。

再说,武则天重新入宫以后,独得唐高宗李治的宠幸,因而夫妻关系非常密切。高宗总共有十八个儿女,其中六个就是武则天所生,武则天自己就有好几个儿女,还用抱养姐姐的孩子吗?

由此看来,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是确实无疑的。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武则天与唐高宗剧照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所杀害的吗?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死后,李贤就被立为太子。不久,便奉诏监国,由于处事利落而深受高宗的喜爱。但武则天却认为他年轻气盛、刚愎自用,不足委以重任;曾令北门学士编写《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开导李贤。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朝中有“贤非武后亲生”的传言,李贤听闻后信以为真,把母后对其的教悔当作厌恶自己而去理解,以至于后来同母亲的矛盾与日俱增,终于酿成一场“谋反”的重大事件,而被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蜀,最后死于巴州。

对于李贤之死,人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武则天派人给杀死的,有的人说是李贤自杀而亡。本人认为对此不要人云亦云,应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考证而去得出实情。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为争皇后之位曾掐死自己心爱的幼女,以嫁祸于王皇后,这件事从武则天的性格和她当时所处的位置看来是可信的。但在李贤的问题上就不同了,当时李贤已被贬为庶人,并且将其党羽也全部清除了,作为毫无人身自由的李贤,对武则天的地位已威胁不大了。再者,就如同后来囚禁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一样,将李贤长期囚禁就足以使武则天高枕无忧了,为什么还非得将其杀死呢?

武则天向来处事周密谨慎,将李贤流放巴州后,作为母亲的她内心深处肯定很不平静,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后来又担心采取这种手段会使李贤难以接受,或反而逼出谋反行动,所以又派大臣丘神勣去巴州监视李贤。身居母亲与王朝统治者双重身份的武则天,心中肯定也充满了矛盾与不舍。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恰好给性格刚烈、平时就与母后不和的李贤造成了更大的误解。他认为母后是如此无情,将亲生儿子贬到这种地步,难道还未解心头之恨?又派人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还不如一死了之,便用自杀结束了性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况且史书明确记载,李贤死后,武则天非常悲痛,不仅将丘神勣给贬了官,又在东都洛阳显福门举行了哀悼仪式,并道赠李贤为章怀太子。

以上史料记载和分析,足以说明章怀太子李贤是一气之下而自尽的。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武则天与章怀太子李贤剧照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摘瓜辞》是李贤写出来的吗?其内容暗含了什么喻意?

在《全唐诗》中编录有章怀太子李贤的一首《摘瓜辞》,也叫《黄台瓜辞》,整诗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归。

这首诗以写瓜为名,实则抒发了一种悲切凄惶的情愫。那么,这首《摘瓜辞》究竟是不是李贤所作的呢?

先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年仅二十四岁的皇太子李弘(即李贤的哥哥)在随父皇高宗和母后武则天游洛州合璧宫时,突然死于宫中绮云殿。关于李弘的死因,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再讲讲李贤作这首诗的用意:一般的说法是讲,李贤得知哥哥李弘死的不明不白,再想起母后为了皇后之位曾经扼死了自己的妹妹,加之自己在政治上也崭露头角恐怕被母后忌恨猜疑,预感母后将对自己也下毒手。出于这种忧虑,他便写了这首《摘瓜辞》以瓜喻人,劝喻母后不要残杀骨肉,落得后继无人。

不过,关于李弘之死,史籍记载不一,史学界也尚有争议,究竟是病亡,还是被武则天鸩杀,也成为历史的一桩疑案。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最早关于李弘死于非命的资料,始于唐肃宗时期。一种资料来源于柳芳在《唐历》中写道:

“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居有过之地。以请嫁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

还有就是在《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中有记载,李泌曾经对唐肃宗说:

“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

以上史料记载中,柳芳的所谓“不以寿终”,未必为鸩杀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夭折早逝,死因难以判明;而李泌的这段话,则肯定了李弘是被武则天所鸩杀的,这段话还被《唐会要》、《资治通鉴》所采录。

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此见,司马光在《考异》里就说:

“按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

可见,司马光也不敢贸然认定李弘之死一定是死于非命的。

那么,李泌对唐肃宗说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当时李泌担心肃宗在张皇后的挟制下再发生杀害长子李俶的事件,便以武则天的往事为借鉴,把杀死肃宗第三子李倓与“鸩杀李弘”相比,意在以古喻今。因此可见李泌在说这段话时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这段话的可信性就大成问题了。

最后,李泌还给唐肃宗讲了这首《摘瓜辞》,说这首诗是李贤所作,并且还说李贤“令乐工歌之,天后闻之省悟,即生哀愍。”李泌的意思是说,李贤不仅写了这首辞还把它谱成曲让乐工们唱,希望武则天听到后能有所感悟而生哀怜之心。

可是,《摘瓜辞》是用四个瓜比喻李贤弟兄四人,李贤排名老二,他怎么能说出“再摘”不过“令瓜稀”,“三摘犹尚可”的话来呢?

并且,李泌当时意在谏说:“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由此可见,武则天和李弘、李贤的故事很可能是李泌编出来劝谏唐肃宗的。

因此,这首《摘瓜辞》或《黄台瓜辞》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的,更別说是不是李贤写的了。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李贤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李贤为什么要注《后汉书》?有无其政治目的?

章怀太子李贤,在哥哥李弘死后一个月便被立为皇太子。因李贤聪明过人,深得唐高宗喜爱,一心培植,屡次命他监国,并对其有“太子处事明审,时论称之”的赞誉。

李贤也的确表现的比他哥哥更有能力,这使得高宗很是高兴,在仪凤元年(公元676年)高宗曾对其手敕褒奖,曰:

“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矝。刑网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彩,作贞斯在,家团之寄,深副所怀。”--《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

这段话中所说的“专精坟典”,就是指李贤招集一批学者大臣注《后汉书》的事。李贤为什么要注《后汉书》呢?他注《后汉书》并不只是一种学术活动,而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李贤久居宫中,深知父皇高宗与母后武则天的处世为人,更看穿了母后企图掌握社稷大权的心机。于是他一方面尽力协助父皇理政,努力争取到父皇的信任;一方面设法笼络人材,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在注《后汉书》时就把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太子洗马刘纳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元,以及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人组织在一起。

这些人中为首的张大安,其父为张公瑾,早年由尉迟敬德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玄武门事变前,其力主率先发难,而不问占卜吉凶;事变中死守玄武门,拒东宫与齐府兵于门外,后定为凌烟阁功臣。张大安在仪凤二年后,身居相位三年多,一直是李贤最为得力的臣僚。

李贤以太子的身份聚集这些学者名臣来注《后汉书》,其意义不仅如颜师古注《汉书》,为注而注;更是在政治上笼络人心,为自己增添羽翼,是在后党北门学士之外,并立太子系的另一宗派。

此后,太子李贤也确实笼络了一批势力。仪凤年间,唐高宗安排的宰相班子里,除了刘仁轨以外,基本上都是太子李贤的人。

但是这样一来,反对武则天的人就有了一定的势力,从而加剧了武则天和李贤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李贤后来的悲剧结局。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最后,再说说乾陵章怀太子墓里为什么有两个墓志铭?

1971年考古队在发掘乾陵陪葬墓之一的章怀太子墓时,发现墓内有两个墓志铭:一为“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一为“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那么,为什么章怀太子李贤的墓里会有两块不同的墓志铭呢?

李贤少年时就十分聪明伶俐,《旧唐书•章怀太子传》中记载,他在三岁时即“读《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深得唐高宗宠爱,开始封为潞王,后来又封为沛王、雍王。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太子李弘死后,遂立其为太子,曾奉诏监国,注《后汉书》,初露才华。当时,方士明崇俨在宫内传言,说李贤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李贤听到后疑惧丛生,又加之他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逐渐对母后武则天产生了戒备心理,慢慢疏远起来。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武则天接到报告说李贤准备“谋反”,便派人搜查李贤住处,查出兵器皂甲百余件,因而以谋反罪废为庶人,充军流放到四川巴州。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监视李贤,后逼得李贤自尽而亡,死时三十一岁,葬于巴州。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墓志铭

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6年),被赐予章怀太子。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即位,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将哥哥李贤的尸骨从四川巴州迁回陕西,与其妻清河房氏同穴陪葬于乾陵。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又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

据“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所刻内容看,这块墓志铭并非从四川巴州迁葬时迁来的,其实李贤当初埋葬在巴州时并没有墓志铭,这块墓志铭是唐中宗李显将李贤迁葬到陕西乾陵时所刻的。

中宗皇帝虽然对哥哥李贤寄于同情,但因武则天刚刚去世不久,所以未能公开为其平反昭雪,而且墓志撰写者也未留姓名,至今不知为何人?

另一块“大唐故章怀太子并清河房氏墓志铭”,则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公开为李贤平反昭雪,追封为章怀太子,并重刻墓志,志文为卢粲所撰。

这块墓志铭文中借用典故申诉李贤是被武则天冤枉而屈杀的,终于还了章怀太子李贤一个历史清白。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则删。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文玩收藏、邮票钱币及书法知识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章怀太子李贤有着怎样错综的身世之谜?他的死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历史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