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三星,在韓國舉足輕重的LG,為何無法在中國立足

2018年1月25日,LG電子公佈了最新一季的財報,其整體營收和利潤均有較大增長,但不可逆轉的是,移動部門的虧損仍舊嚴重。在華為、OPPO、VIVO等中國手機崛起的形勢下,LG手機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同時,在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北美,LG也因其高端手機難以與三星、蘋果相抗衡而舉步維艱。2008年,LG手機的年度銷量達1億部,一度成為全球第三,然而2009年,智能手機時代到來,芯片上受制於高通,硬件上缺乏創新,在中低端手機市場依舊毫無價格優勢的LG,徹底變得"毫無存在感"。

說起LG的歷史,要追溯到1947年,當時的韓國正處於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從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的控制中掙脫出來的時期,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可以說,在那樣一個"毫無國際話語權"的國家,1907年出生的具仁會成立了韓國第一家化學企業"樂喜化學工業會社"。他堅信,只有依靠資本力量增強企業與國家的競爭力,才能將整個民族從殖民統治的痛苦中解救出來。

比肩三星,在韓國舉足輕重的LG,為何無法在中國立足


最初的樂喜化學工業會社,即現在的LG化學,僅生產化妝品"樂喜乳霜"。為了研發在銷售和使用過程中不會輕易破碎的化妝品瓶蓋,樂喜又成為了第一家進軍塑料工業的韓國公司,其自主生產的梳子、牙刷、餐具等日用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當時的國民生活質量。1954年,樂喜開發出美白型的LUCKY牙膏,一經推出便打敗了當時風靡韓國的"高露潔",佔領了國內市場。

此時的樂喜,依靠著化學產品和日用品的銷售,迅速積累了擴張業務的資本。具仁會很清楚,要想做大做強,僅靠這些"小打小鬧"是難以走向國際的。於是,1958年,樂喜成立"金星社",即現在的LG電子,這是韓國第一家電器公司。其於1959年生產的韓國第一臺真空管式收音機A-501,開闢了韓國電子產業的新紀元。

比肩三星,在韓國舉足輕重的LG,為何無法在中國立足


金星社始終堅持自主研發主要部件,秉著這種精神,他們相繼為國內本土市場生產了電視、冰箱、洗衣機和空調。至此,LG集團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就已經完成了化工產品和電子產品兩大支柱產業的建設。此後,LG電纜、LG煉油(現GS Caltex)相繼成立,在擴大了電子領域經營範圍的同時,LG也開始進軍重化學工業。在生產出韓國最早的洗滌劑和和洗髮劑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還未正式更名的LG集團,逐漸成為韓國化學、能源、電器、電子產業的龍頭企業。1968年,成立十年的金星社就已經依靠100億的銷售額完成了239倍的飛躍式發展

在國內站穩了腳跟後,具滋頤接替了父親的職位,於1974年,將"樂喜化學工業會社"更名為樂喜公司,開始了走向國際化的道路。1977年,集團銷售額達到1000億韓元,其工廠也開始踏入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

1983年,樂喜工業會社和金星社合併為樂喜金星。不過,其消費類電子產品仍在金星社的名下進行銷售,樂喜社則繼續擴展牙膏和其它家用品業務。

4年後,樂喜金星迎來成立40週年,集團在汝矣島竣工的LG雙子大廈,進一步提升了整體形象。此時的LG,已經步入跨國企業的行列,伴隨著向通信、廣告事業等領域的邁進,LG也迎來了新任會長具本茂領航的九十年代。

具本茂上任後,為了一掃80年代末期,LG內部矛盾帶來的短暫低迷和對抗因貿易限制變得更加激烈的競爭市場。1995年,樂喜金星集團正式更名為樂金集團(LG GROUP)。在life's good這一寓意下,具本茂效仿歐美公司的管理經驗,將旗下多個子公司上市並獨立經營,成功帶領LG度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比肩三星,在韓國舉足輕重的LG,為何無法在中國立足


20世紀的後十年裡,韓國包括三星在內的電子產品在美國都沒有逃過低價劣質的負面評價,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具本茂將"正道經營"和"超一流LG"作為經營核心,創下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比如1998年的第一臺60寸等離子電視和2000年的第一臺聯網家電。這些都幫助LG在2004年躋身為全球前三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還要歸功於他們的移動設備。2001年,LG在澳大利亞成為手機市場上的主導,兩年後,歐洲和中東市場也被他們攻陷。直到2005年,LG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制造商。為了建立起手機品牌的口碑,LG和時裝品牌普拉達合作。製作的第一款手機產品LG Prada卻引發了一場爭議。LG Prada先於蘋果初代問世,其研發中心的主管曾說,蘋果抄襲了我們。

2009年末,LG的首款安卓手機GW620問世。作為一款廉價手機,它雖然配備了3.2英寸顯示屏和全鍵盤,但界面卡頓,屏幕不靈敏,系統版本早就過時等問題,也導致它並未取得成功。次年,LG ALLY在美國發布,它雖然搭配了優秀的安卓2.1系統,但仍帶著物理鍵盤,屬於一款中端低價產品。

作為2009年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LG急於在智能手機市場發聲,但2010年末問世的LG Optimus 2X,依舊在軟件層面被三星Galaxy S2無情超越。此時的LG,正經歷著一條向智能手機艱難過渡的道路,低價策略難以打開市場後,具本茂要求LG化學和LG顯示器向LG電子貢獻更多資源,來製作一款真正尖端的智能手機。

終於,LG Optimus G的推出,成為了這家韓國企業一時間最優秀的產品,足以和三星、索尼、HTC的安卓旗艦手機一較高下。它幫助LG提高地位,同時也刷新人們認為LG是一家中低端手機廠商的印象。不過LG並未從此在手機領域徹底翻身,在競爭對手三星的光芒下,具本茂神情更加凝重。

2017年是LG集團成立七十週年,關於在手機市場上的節節敗退,也讓這家韓國企業開始重新審視手機業務。相比於慘淡的手機市場,更多用戶所熟知的LG顯示器的銷量一路飆升。

在兼顧了視覺設計需求和性能需求的同時,LG顯示器以精細畫質和銳麗色彩,為各種應用帶來了身臨其境的觀感。秉承著更加人性化的友好交互體驗的設計理念,LG顯示器公司在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創紀錄利潤。聯想、蘋果等公司,都將LG的IPS屏幕作為自己的產品首選。

2018年5月20日,LG集團會長具本茂去世。如果說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敗退是因為2016年的爆炸事件,那麼曾經可以在蘋果風靡前充當老大哥的LG,可以說是悄無聲息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直到其第三任會長去世,官方聲稱手機產品退出中國,才引來一片譁然。

LG和三星的恩怨由來已久,很顯然,他們的退出,充滿了不甘與捲土重來的可能。具本茂去世後,其養子具光謨或將出任第四任會長,帶領LG走出手機領域的泥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