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理財,小鎮青年“open”多了

來源:公號“財思泉湧”

你覺得,城市年輕人和小鎮青年相比,誰的理財意願更強呢?

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城市年輕人,畢竟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青年收入普遍不高。

但真相可能有些出乎意料。

9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對外發布《互聯網理財與消費升級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首次勾勒出小鎮青年的理財狀況:他們有錢有閒,壓力比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更小,同時,他們的理財觀念正在變化,更願意去做分散的資產配置。

01

在介紹小鎮青年理財狀況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目前的理財情況。

現在大眾潛在的理財需求是旺盛的,但理財市場卻存在“缺口”。

最近10年,我國居民可投資金融資產總規模,從2008年的31萬億元人民幣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14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3.7倍。

比起理財,小鎮青年“open”多了

△居民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

從資產配置來看,與美國、日本、瑞士等國相比,咱們國家的金融資產配置比例是要低很多的,一直以來非金融資產比如房產佔比排名靠前。

但從2016年以來,居民財富配置結構開始調整,金融資產佔比達到了55%以上(以前還不到45%),以房產為主的非金融資產比重明顯下降。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產政策收緊和“大資管”時代到來。

和旺盛的大眾理財需求相比,理財行業的增速卻在放緩。比如信託、證券業的理財規模和銀行、證券業的理財產品數量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比起理財,小鎮青年“open”多了

△中國理財行業規模情況

造成理財行業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國際形勢,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比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摩擦等等。

二是監管政策,監管機構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優勝劣汰效應明顯。

三是技術賦能,傳統線下銷售面臨市場觸達難、獲客成本高、運營效率低下、客戶體驗差等問題,成為制約因素。

02

相比較傳統理財業務,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成熟,互聯網理財產品優勢更加凸顯。

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交易門檻更低、透明度更高、交易操作更便捷,能讓不同地區和背景的人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務。

這幾年互聯網理財市場規模和用戶數量都有大幅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數量已達

1.69億,佔全國網民人數的19.9%

比起理財,小鎮青年“open”多了

△互聯網理財用戶數及增長率

而互聯網理財的主要用戶是青年人群和下沉人群。

小鎮青年理財人數的增長潛力要大於城市青年,在所有理財的青年人中,小鎮青年理財人數的佔比較上一年有所上升。

三線及以下城市和農村的“小鎮青年”理財人數年增長14.13%,也高於城市青年3.34%的負增長。

據預估,2022年,下沉人群的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有望達到101.7萬億元,互聯網理財在下沉人群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萬億元

比起理財,小鎮青年“open”多了

△近兩年內下沉人群購買基金人數變化

更重要的是,小鎮青年主動配置理財產品意識的增長速度要快於城市青年。過去他們更傾向於購買貨幣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現在疊加購買主動型基金的小鎮青年在總人群的佔比增長30.7%,高於城市青年22.23%的增長率。

同時,他們的理財觀念正在變化,更願意去做分散的資產配置。

雖說小鎮青年有投資理財的意願,但是他們的理財技能相對缺乏,還需要吸收更多理財知識,這是擺在小鎮青年面前的問題。

寫在後面:

用金融思維看待人生百態,如果你想了解趣味經濟學,歡迎關注公號“財思泉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