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麼他最終受到本國君主的傷害?

在戰國時代的末年,李牧是六個東方國家中最傑出的將軍。 他受到士兵和人民的愛戴,並享有崇高的聲望。 在一系列的戰鬥中,他反覆無休止地對敵人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展現出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 在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唯一支持危機的好將軍。 他的無辜謀殺案使趙國自毀了長城,這使所有後人都感嘆。

李牧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麼他最終受到本國君主的傷害?

那麼為什麼最終的下場卻被殺呢?

一、李牧其實是最後人選

李牧是很受群眾的愛戴的,畢竟守衛了他們的和平,呼喊聲很高。李牧多次對敵作戰,無論是對匈奴,還是對秦國,都沒有敗績,他所帶領指揮的趙破匈奴之戰,肥之戰,至今仍被人們奉為軍事領域以少勝多的經典。李牧使得戰國延續存活了幾十年,抵擋了秦國與匈奴的侵入。國君任命李牧為主帥,也是迫於形勢所逼。當時的趙國已無將可用,趙括戰死,廉頗離開。這時候唯一還在的,並且有經驗有頭腦的,只有李牧了。雖然國王啟用了李牧,但是趙國最終還是被滅亡了,李牧沒能力挽狂瀾,自己最終也身死於此。

李牧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麼他最終受到本國君主的傷害?

二、功高蓋主

廉頗在晚年的時候離開了趙國,在趙王看來,是實打實的叛國行為,廉頗主張防禦,趙王主張進攻,主張防禦的下場是什麼呢?看看李牧的下場就知道了。李牧為了國家的需要,與逃到魏國的廉頗統一了戰線。但是因為此事,趙王對李牧卻有了看法。同時李牧並非是趙王的親信,在信任上,趙王對他一直有著防範。尤其是趙王得知李牧守衛邊境時,只守不攻,還命令將士嚴守邊境,不準進攻,這讓主張進擊的趙王非常不滿意。

趙王於是派了其他的將領進行進攻,但是打一次敗一次,損失慘重。到了這種時候,趙王才勉強放棄進攻想法,同時因為失敗的進攻,使得自己的臉面丟盡。當然,即使是這種情況下,趙王還是優先選擇廉頗的,不過廉頗的叛國,使得李牧頂上。重新接到軍權的李牧,趙王也是充滿了防備的,生怕他造反。

李牧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麼他最終受到本國君主的傷害?

影視劇照李牧

三、秦國的離間之計

在戰國的諸多國家中,趙國出了不少名將,像是廉頗、趙奢、李牧等人,都極善兵法,軍事才能一流。當然,紙上談兵的主人公趙括,大家也有不少的誤會,趙括的軍事能力其實是不算差的,拿結果來看的話,雖然趙國失敗,但是給秦國造成了不小的創傷。重用李牧之後,讓秦國非常的頭疼,這樣一個優秀的將領,身經百戰,想要攻破趙國是非常困難的。

李牧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他率先攻打燕國,獲取兩座城池作為自己能力的證明。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肥之戰,就是秦軍與趙軍進行的戰鬥,當時秦軍碰上了李牧的軍隊,結果被李牧打得大敗。之後李牧又多次擊敗秦軍,害的秦軍將領都不敢返回秦國,怕受到處罰。秦國在這個時期已經漸漸形成了一統的局勢,可是李牧,讓秦國難以順利喘息。

李牧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什麼他最終受到本國君主的傷害?

即便是後來的著名大將王翦的進攻,想要拿下趙國也是非常的困難。看在雙方僵持不下,一直進行耗著,秦國也是非常不耐煩的。秦國便花了重金腐蝕趙國,他們通過趙王的寵臣郭開,來離間趙王與李牧的關係,然後在民間放出李牧即將造反的假消息。因為趙王原本對李牧就存有疑心,加上週圍人的教唆,趙王立刻下令,撤去李牧等人的職務。

最後的將軍被罷免以後,趙國的壽命也即將走到盡頭。這還沒有讓國君放心,即使李牧想要安穩的守護國土,還是讓趙王佈局找人給暗殺了。李牧死,趙國亡。這樣的預言並不是空穴來風。李牧被處死後的三個月,秦國就向趙國發動進攻,趙國城破人亡,國君被俘,趙國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