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即金屬胎琺琅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琅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琅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作為明清帝王朝堂之上唯一的陳設用器,琺琅有著夢幻般的工藝與顏色。金絲纏身的王者之氣,使它深受皇家宮廷的鐘愛,被擺放在朝堂正殿之上,即便是一經問世便大放異彩的青花瓷也只能偏居側室,不敢與之爭鋒。

宣德琺琅工藝精良,尤以器形典雅、色彩凝重著稱。從其存世的直頸瓶、瓜紋盒、出戟觚(音同“姑”,gū)等器物中不難看出,宣德琺琅器比起元代已毫不遜色,且增添了幾分漢文化的儒雅氣息,更顯尊貴。

能有諸多上乘之作傳世,與當時社會正值盛世及宣宗皇帝本人的文化修養有著很大關係。雖然宣宗一朝僅存十年,但歷史上我們熟知的“宣德爐、宣德青花瓷、宣德鎏金銅佛”等國家級文物皆出於此時。

而宣德掐絲琺琅器的燒製工藝更是達到明代的頂峰。儘管其後世如景泰、嘉靖、萬曆時期優秀的琺琅製品仍見大量出世,卻也僅是在紋飾與造型上有所增新,在其工藝水平方面均未能及也。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纏枝花卉紋盞託,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3cm,口徑19.2cm,足徑15cm

清宮舊藏

盞託呈圓盤式,折邊口,盤中心凸起盞槽。底足中心陰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此盞託以淺藍色琺琅釉為地,盞槽內飾盛開的蓮花一朵,周圍以綠葉相襯。盞槽外飾琺琅彩蓮花、菊花等花卉紋5組。折沿上飾紅、黃、藍、白8只蟠螭紋,間以菊花紋。外壁光素。

此盞託為明宣德時期宮內御用監所製造,繼承了元代掐絲琺琅的風格特點,以藍色琺琅釉作地色,單線勾勒花葉枝蔓,花朵飽滿肥碩,圖案佈局規範,講究對稱。琺琅釉色純正,表面溫潤光澤,氣泡較少。此花卉紋盞托胎體厚重,色彩純正,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琅的上乘之作。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碗,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3.9cm,口徑29.7cm,足徑13cm

清宮舊藏

碗直口,收腹,圈足。內壁通施藍色琺琅釉為地,在朵朵祥雲和雜寶紋之中掐飾雙龍追火球紋。外壁一週施白色琺琅釉為地,以S形串聯起的6朵紅、黃、墨綠色纏枝蓮花,佈局規矩對稱,紋飾絢美富麗。足內飾彩釉菊花紋,中心處有紅釉“宣德年造”篆書四字款。

明代宣德款掐絲琺琅器是目前所見中國古代掐絲琺琅器最早有紀年款識的製品。宣德款的掐絲琺琅器胎體厚重,器物成型規整。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獅紋雙陸棋盤,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通高15.7cm,長53.3cm,寬33cm

清宮舊藏

棋盤為長方形,四壁直立,束腰,下承六足帶託底座。盤內底沿四邊有鍍金長方框,兩長邊上各有12個小圓點,內嵌螺鈿,是為棋位。框內卍字錦地上飾七獅戲球紋。盤內壁飾纏枝花,外壁共10開光,開光內寶藍地上飾各種花果。盤座飾纏枝花。

此盤胎體厚重,造型規矩,裝飾精美,為明代御用監所造之重器。目前所知,此種盤傳世僅此一件。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戟觚,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28.4cm,口徑16.4cm,足徑9.6cm

清宮舊藏

觚銅胎鎏金雲螭紋四出戟,闊口,體圓形,上大下小。通體以掐絲琺琅淺藍釉為地,用單線勾勒纏枝蓮紋枝幹,串聯多朵彩釉大花。頸部寶藍地彩繪蕉葉紋內飾纏枝蓮紋,器底無釉,足內刻雙勾楷書“宣德年制”單行四字款。

此出戟觚造型端正,釉色沉穩純淨,鎏金極厚,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琅的典型器物。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爐,明宣德,高9.7cm,口徑15cm,足徑12.3cm

清宮舊藏

爐敞口,銅鍍金龍首吞彩色雲紋雙耳,垂腹,圈足。爐身通體以藍色琺琅為地,掐絲填紅、黃、藍、白等色琺琅的纏枝蓮紋計2層,呈“∽”形上下相間排列,足上以彩色蓮瓣紋為襯。足底鍍金光素。

此爐胎壁厚重,造型規整,琺琅顏色純正,色澤蘊亮,有寶石般光澤,雖然作品無款,但宣德時期掐絲琺琅工藝特徵非常明顯。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直頸瓶,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22cm,口徑2.9cm,足徑9cm

清宮舊藏

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通體以淺藍色琺琅為地,飾掐絲填紅、寶石藍、黃、白(硨磲白)等色琺琅釉的纏枝蓮花紋。足內鐫刻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

此直頸瓶造型莊重,所施琺琅釉質地細膩,色彩純正。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尊,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8.5cm,口徑14.3cm,足徑9.8cm

清宮舊藏

尊圓形,侈口,圈足,通體以淺藍色琺琅釉為地,飾琺琅彩纏枝蓮花紋,頸、腹、足上均飾四出戟,口內飾銅鎏金鏨花蕉葉紋,足內鍍金,鏨刻十字形金剛杵,邊緣處鐫陰文楷書“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琅器多以藍色琺琅釉為地,用紅、藍、黃、綠、白、紫等色琺琅釉填飾圖案,色調純正,釉質細膩,氣泡較少,反映出琺琅質量的精良。其器物上的纏枝紋裝飾佈局疏朗,花朵飽滿,通常以單線勾勒枝蔓,掐絲活潑豪放。此尊是宣德時期掐絲琺琅的代表作之一,款識系後刻。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鏨胎琺琅纏枝蓮紋盒,明宣德,高5.5cm,直徑11.3cm

清宮舊藏

盒圓形,直壁,平蓋。通體以藍色琺琅為地,蓋面中心飾盛開的蓮花一朵,周圍環以枝蔓;直壁飾以彩色纏枝蓮紋數朵,蓋與盒體的花紋和顏色相對應。底鍍金,中心署“宣德年造”陽文楷書款。

此盒紋樣的製作方法與掐絲琺琅不同,線條簡練粗獷,它是以金屬鏨花技法,在銅胎表面鏨刻花紋,然後在其紋樣的下凹處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琅,經過焙燒、鍍金和磨光後完成的作品。此盒是目前所見唯一宣德時期有紀年款的鏨胎琺琅作品,故彌足珍貴。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瓜果紋盒,明宣德,高4.6cm,直徑11.9cm

清宮舊藏

盒圓形,直壁,平蓋。蓋面以藍色琺琅為地,裝飾2個成熟待摘的西瓜,寓意“雙喜”之意;直壁掐絲填紅、黃、藍、白顏色琺琅的纏枝蓮紋,蓋與盒體呈對應排列。蓋內和底鍍金,中心均鏨刻陰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此盒用暈染技法表現瓜果,顏色豐富,色澤如寶石般靚麗。款識字體剛勁有力。此盒是宣德時期掐絲琺琅的代表作品。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龍鳳紋爐,明宣德,高23.5cm,口徑37.5cm,底徑36cm

清宮舊藏

爐菱花瓣式,銅鍍金象首為足。外壁共9瓣,藍色琺琅為地,每一花瓣內又做掐絲鍍金菱花瓣式開光,開光內裝飾彩色雲龍和雲鳳紋,相間排列。爐底鍍金光素。

此爐色彩純正,琺琅質地晶瑩,是明早期掐絲琺琅器中的精美之作。

琺琅史上的巔峰——大明宣德琺琅器賞析

掐絲琺琅纏枝花紋盞託,明宣德,高1.2cm,口徑19.3cm,底徑16cm

盞託圓形,折邊口,中心凸起杯槽。通體以天藍色釉為地,折邊飾彩釉蔓草紋一週,盤內以嫩綠色葉襯托6朵鮮豔的纏枝花。杯槽內有鍍金螭紋環抱方欄,內鐫陽文篆書 “景杯紹籬”四字,字體不甚規範。外底中心圈足內陰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

此器釉色光潔,尤以白、綠釉色為佳,所飾花紋掐絲活潑,線條流暢,作工精細。杯槽內“景杯紹籬”四字銘言簡義深,意為大杯裡的酒來自小籮筐裡的糧,警喻王公貴族奢豪的生活來自於稼穡之艱辛。此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琅器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