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千百年来,隋炀帝的昏君名声一直在史书中不绝于耳。但是杨广军事打仗才能非常突出,是他灭陈朝抓住了陈后主,也是他后来平定了江南叛乱,北上击败了进犯的突厥人,真可谓是战功赫赫。

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隋炀帝杨广可能是历史上最憋屈的亡国之君了,他在位期间让开皇之治更上一个台阶,偏偏隋朝从鼎盛到灭亡都经他之手,好似上苍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正如隋炀帝“大业”这个年号,他一生短短十四年的皇帝生涯还是颇有建树的,他开凿运河,开拓疆土,经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奠定了大唐帝国繁荣兴旺的基础。但也正是由于他的急于求成不体恤民力,耗尽了国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隋炀帝尽管背负了诸多骂名,但仍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

其实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还干了三件事,为中国以后的一千四百年奠定了基础。

第一点便是推行科举制度。为什么把它列为第一点呢?科举制度打破了原来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并且能够让有才华的人找到一个平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科举有一定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它很科学也很公平,为出身卑微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地方。科举制度在中国的流传了长达两千多年,这么伟大的功绩也只有秦始皇的长城能够相比了

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第二个功绩是大家都熟知的开凿大运河。开凿大运河让南北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大大影响了南北两地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运河完成后,往后的每个朝代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中受益。大运河的开通也对唐朝的发展起到很大的贡献,已至唐人皮日休来到运河边时,看到滚滚波涛大发感慨:“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当然了,开凿大运河是个大工程,必定劳民伤财,不然隋朝怎么会灭亡的这么快呢。或许是触景生情,他又想起那位生的伟大、死不光荣的亡国之君,他又添一声叹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第三个功绩是修建洛阳城定都洛阳。定都洛阳可以有效的脱离陇西贵族对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且洛阳位置靠南,能更有效的平定战乱,维护国家稳定性。杨广在定都洛阳的过程中,无形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控制,让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

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但是杨广做的这三件大事在当时可以说并没有给百姓带来福利,反而让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称他为暴君,再加上历史对他的抹黑,以至于到今天我们提到隋炀帝杨广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残暴君,荒淫无道而且还很好色!

如今

综观隋炀帝的功与过,隋炀帝虽“暴”但大有作为作为现代人,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长了,那这个朝代就圣人辈出,因为写史的都是本朝的史官,多是歌功颂德。而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短,那么大抵就没有一个好人了,因为写史的都是他朝的史官怎么会有好话呢?像司马迁这样的人毕竟是不多的

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著名的历史学者蒙曼曾经评价隋炀帝时说过一段话“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了最中肯的评价

杨广的悲哀: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