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長壽自古以來都是帝王將相終生的夢想,但是我們都知道,天命不可違,人能活在世上,有他存在的道理,而也沒有人可以逆天而為,獲得長生,對於別人來說,也許長壽是一種幸福,但是對於文學家巴金而言,卻並非如此,長壽對他來說,是一種日復一日的折磨,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沒有妻子蕭珊的陪伴。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1936年,巴金結合自己前半生經歷,寫成了一本著名的文學作品《家》,此書發版後,立刻在全國文學界引發了極大的地震,由此,巴金聲名鵲起,成為了一位知名的作家。

當時很對人對巴金都是十分的敬仰,因而每天,巴金都能收到很多讀者來信,在這麼多的讀者中,他巧合的與一位叫做蕭珊的女學生有了緣分,蕭珊給巴金寫的信不同,在信封裡,她只是裝了一張自己的照片,並且在照片的背後寫著“ 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對於這個特殊來信,巴金起了興趣,兩人就此開始了長達半年的通信,蕭珊看時候已到,便提出了兩人見面的建議,巴金欣然接受,8月的一天,兩人在上海新雅粵菜館裡見面了。

那一次見面,蕭珊向巴金訴說了自己家庭的不幸,她很想出去闖蕩,巴金聽後趕忙勸阻“你這樣的少年,還是一隻羽翼未滿的小鳥,是很難飛得很遠的,不如先安靜下來,多讀書,多思考”在巴金苦口的勸慰下,蕭珊打消了念頭。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兩人的交集就此之後多了很多,忽然有一天,蕭珊跑來問巴金,自己的父親給她訂了一門婚事,她該如何辦?巴金聽後說到“你應該考慮清除,最後再下決定”這讓蕭珊生氣極了。

其實巴金也並非不知蕭珊的心意,但是因為兩人隔著13歲的年齡,巴金想了很多,他覺得“蕭珊還小,如今考慮問題不全面,之後恐怕後悔,等她長大了,再下決定,我一定會和她生活在一起”就這樣,蕭珊自己逃離了父親包辦婚姻,在抗戰中,她也與巴金四處逃亡。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幾年的相濡以沫,讓巴金很是欣慰,而蕭珊也對巴金的愛慢慢走向了成熟,1944年,兩人正式的結為了夫妻,一轉眼,就是一輩子。

60年代時,那場動亂中,巴金受到了衝擊,他被關在牛棚裡學習,作交代,每次回家,蕭珊都會給他溫暖的懷抱,後來巴金曾回憶,“那段時日子很難過,每次他說這句話,蕭珊也同樣說一句,但是她之後也一定會說,要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啊“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多方面的痛苦與磨難,讓蕭珊的身體垮了下來,1972年,她住進了中山醫院,那個時候,她身上的癌細胞已經完全擴散開來,進手術室前,蕭珊生平第一次和巴金說到:恐怕,我們要分別了。

手術後五天,蕭珊不幸去世,巴金悲痛欲絕”我比她大13歲,為什麼不讓我先死,這一點也不公平啊?她究竟是犯了什麼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蕭珊死後,巴金並沒有第一時間得到她的骨灰,直到3年後,巴金才拿到了妻子的骨灰盒。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從此之後的日子,巴金就將妻子蕭珊的骨灰盒放在自己的枕邊,每日與她共眠,他說: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蕭珊離開後,巴金也將精力放在了文學反思上,幾十年如一日,唯獨不變的是他對妻子蕭珊的愛意,日益增加,在文學界,巴金取得了極高的地位,但他沒有一日不念著愛妻。

長壽是一種折磨,妻子去世後,他伴著骨灰度日:她是我生命一部分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也。

2005年,巴金去世,按照他的遺言,他的孩子們將他與妻子蕭珊的骨灰一起灑向了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