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插图:电影《前任攻略》剧照

我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陆陆续续参加了不少同学的婚礼,尤其是初中同学。他们有些没有上大学,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以后就辍学去打工,早早谈起了恋爱,并迅速组建家庭,结婚生子。

那时候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为还没有参加工作,生活费和学费基本都是家里人给的,虽然平常也会有兼职的经历,但是赚的特别少,自然不能和早早参加工作的、社会上的同学相比。

一般在参加某个同学的婚礼以前,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就会提前商量,给多少份子钱比较合适。大家统一数额,就不会有谁给的多谁给的少,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几个同学因为具体给多少而产生了分歧。早早参加工作的同学觉得,大家关系都不错,给的少了,拿不出手,至少也要五百,经济条件好点的,可以给一千,或者两千。

一千两千现在来看,或许并不算太多,但是对于一个当时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讲,这几乎是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了,所以我们这些正在读书的同学自然是反对的,提议最多给两百,多的实在拿不出来。

一听说只给两百,有些同学立即黑了脸,话里话外说我们人品有问题,不够仗义,太过于小气等等,但也只能任凭他们去说,如果只是为了顾及所谓的面子,让自己的生活陷入窘境,实在是不理智。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婚礼结束以后,大家不欢而散,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鲜少有交集,从那时候我便隐隐有一种感情,这些以份子钱的多少来衡量一段感情深浅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真正的友情应该建立在真诚和真心的基础上,应该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去刻意伪装。

果然,我的猜测是对的,因为从那以后,我真的没有在跟这些人联系过,他们后来过得怎么样,我不得而知。只是以前的经历给了上了一课,让我早早便懂得辨别,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什么样的人不值得。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参加不少婚礼,有的普通,有的豪华,有的有趣,虽然说婚礼只是一个仪式感而已,但是却可以折射出很多背后的道理,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更是耐人寻味。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随礼随的多与少,真的能说明感情的深浅吗?我觉得不能,衡量一段感情,需要从多方面来考量。

随礼随的多未必代表感情足够深,还有可能是他足够有钱,或者说,你对他来说很重要,很有用,他随得多不排除有阿谀奉承的可能。

而那些随地少的,也未必对你不够真诚,还有可能是他的经济条件本就不好,但在你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会第一个站出来。

真正的好朋友不会太在意表面上的形式主义,更多会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你们之间不需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你知道他对你很重要,也就足够了。

但是有些人,却将随礼这件事上升到感情深浅的高度,甚至会以此来道德绑架,来进行无端攀比。在这种情况下,随礼就变味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不再纯粹了。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我的堂姐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在两年前参加一个高中同学的婚礼,随了五百份子钱。当时她觉得这已经很多了,因为她跟那位同学算不上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只是普通朋友而已。

但是没想到,一起随礼的几位同学在知道彼此随了多少以后,开始不怀好意的冷嘲热讽,随一千的不太看得起随了两百和五百的,总觉得他们太过小气,对于自己的同学没有太多真心,来参加婚礼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甚至有一个同学,公然跟另一个随礼两百的同学说:“我们都随一千你为什么只随了两百?大家好朋友一场,还是多一点真心吧。”

此话一出,那位随两百的同学脸上立即挂不住了,眼看下不了台了,她心一横直接说:“我又不比你们这些混得好的财大气粗,我能力有限,已经尽力了。”

听堂姐说,他们另外又说了什么,记不大清了,只是隐约记得这件事传到了新娘的耳朵里,也开始断定这位随了两百的同学,对自己并没有真心。于是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主动跟她联系过。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说实话,这样的事真的挺让人寒心的,那位随两百的同学或许并不是真的小气、或者抠门,或许果真如她自己所说,能力有限而已。

来参加同学婚礼,本来就是为了见证和祝福,随礼随的是一种心意,如果用数额的多少来衡量感情的深浅,未免太过势利。这样做,只会让那些真心对自己好的朋友寒了心。

金钱是最能识别人心的,但是随份子钱并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盲目地将其上升到感情深浅的高度,只会面临失去。

从认识到现在,那位同学跟那位新娘已经认识十年了,因为份子钱的多少而结束一段友情,实在令人唏嘘。

可能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甚至会习以为常,可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自认为看透人心了,才会让人觉得无比悲凉。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随礼这件事妖魔化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待友情不再纯粹,而是总想着攀比和利用呢?其实,无论是钱也好,友情也好,本身都是可以很纯粹的,不纯粹是人心。

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少一点利用,少一点攀比,或许我们能看淡很多,轻松很多,也不会再出现因为钱而误会朋友,从而失去朋友的情况。

好朋友可遇不可求,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愿意处处为你着想的朋友,不管他的经济条件怎样,不管他混得好与不好,都希望你能拿出足够的真心和诚意去好好珍惜。因为这样的朋友,你可能再也遇不到第二个了。

相反也一样,如果有些所谓的朋友,经常打着友情的幌子利用你,那么你在看清对方的真面目一样,可以不撕破脸,但一定要谨慎付出真心,否则最后吃亏的,可能还是你。

年过三十,应该学着成熟了,那种随出去再也收不回且毫无意义的礼,就不要再随了,人活到一定年龄,一定要懂得断舍离的意义。

告别无用社交,从拒绝给不值得的朋友随份子钱开始吧。

“别的同学随礼一千,你怎么随两百”:年过三十岁,这种礼别随了

END

今日话题:你们那边给朋友随份子钱,一般会随多少?你有没有遇到过随出去的份子钱,收不回的情况?你如何界定真朋友和假朋友?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