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尚且有问题,但苏轼仍旧是乐观旷达的。是以,还能率领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度过生活的难关。然其受人排挤,多番被贬谪,心中亦有寂寞幽孤无法排解,无人倾诉。是以,才在这首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匠心独运,托物言志。将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表达自己被贬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以及自身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当弯弯的月儿高高的挂在梧桐树梢,周围夜深人静更漏已断。夜深人静,万物寂静的夜晚,月儿似乎就像懂得人心一样,远远的自稀疏的梧桐树梢漏出几点清晖,俨然是挂在树上似的。夜深人静,缺月疏桐,是以这个夜注定是孤寂的。这两句通过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实景,营造出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雁”的出场做好铺垫。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时而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就像那孤雁独行的身影一般缥缈。在这漏段人静,缺月疏桐的夜晚,周围的一切,都已寂寂无声的时候,万物也早已入梦,此人独自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心中不其然就想到,在这样的夜晚,还有谁会像自己这样,在这缺月疏桐下独自徘徊呢?想来,也只有那独自飞过暮雪千山,浩渺苍穹的孤雁才会如此这般了。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句先是点出了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渺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至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相对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合一,使得孤独的形象更加具体形象,感人至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猛然间孤雁受惊,蓦然回首,心中似是有所怨恨一样,却可叹竟又无人知晓。当孤鸿惨遭惊吓,心中似是对令自己受到惊吓的人事,有所怨怪。同时却又深感自己形单影只,飞越千山暮雪,孤独无依,心中郁闷,无人懂得,亦无人可以倾诉。此处将孤鸿与幽人同写,直写出自己孤寂的心情。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当一个人在孤独、迷茫的时候,总喜欢四顾回头,寻寻觅觅,然而。许多时候,左顾右盼,寻寻觅觅,所得到的却又是更多的孤独,还有更多的迷茫。所以才会有恨无人省,深深的痛心于自己的一腔幽情,竟无人可诉、无人可解。亦无人可以告诉自己,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如此这般,也使得自己更加孤独,更加迷茫,更加不知所措了。正所谓“世无知音,孤独难耐,情何以堪!”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捡遍了所有的寒枝,不肯有片刻歇息,停留一颗,只甘愿独自在茫茫的沙洲里忍受寂寞与寒冷。孤鸿与人都受到了惊吓,是以心怀幽怨,惊慌不已。饱尝了寒风吹摆树枝没有安宁的苦楚,却又不甘心就此停下,栖息片刻,宁愿独自与萧疏寂寞的寒冷沙洲里度过。

苏轼最高冷的一首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与孤鸿相惜, 宁愿一个人,寂静无依,缥缈身影,亦不愿与这尘世间的许多人许多事妥协,这是苏轼的坚持,亦是这世间许多人的坚持。有时候,当一个人用心去坚持一件事的时候,或许会不被别人所理解、认同,甚至被别人否认,从而为自己招致痛苦,让自己变得孤独。但是,我想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承担这种孤独,愿意享受这种孤独,也愿意去坚持这些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