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滄州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

歷史上的滄州曾長期歸屬天津市,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轄市。

有句話叫鏢不喊滄,這是鏢行的規矩。說的是南來北往的鏢車,只要經過滄州,就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

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滄州喊鏢叫板,保管你栽跟頭丟臉面。

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滄州是中國武術之鄉,明清時期的滄州在出過武進士、武舉人1937名。源起或流傳滄州的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佔全國129種門類 、拳械的40%。

滄州武術,源於春秋,興於明清,至民國及近代臻於鼎盛。清末滄州武術大師在與外國拳王打擂比武中,屢戰屢勝,為國人贏得了榮譽。最出名的是霍元甲、大刀王五。再往前講,出名的三國戰將張郃,後有民國總統馮國璋,近期的是民族英雄馬本齋。

1903年,滄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滬擊敗擺擂的美國、英國、法國拳王,國畫大師齊白石特意書寫“南山搏猛虎,深潭驅長蛟”贈送。

1928年,滄籍陸軍上將張之江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大力提倡強身禦侮,強技救國,滄州人入館任教者近百人。

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所謂“一部水滸傳天下,誰人不識古滄州”!滄州自古為落難英雄發配之地,丟了官職,卻還有名頭和身手,江湖上都要給幾分薄面,這是一個原因。

滄州地處海河流域,境內河流眾多,素有“九河下稍”之稱。滄州武鄉的形成,與其沿河濱海、南北要衝、畿輔重鎮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與俠義豪放、古道熱腸、率真剛毅的地域品格密切相關。可謂是,自古就是尚義任俠地。

滄州武術的代表性拳種有劈掛、燕青、六合、八極、八卦等,瘋魔棍、苗刀、麒麟拳、陰手槍等拳械為滄州所特有,堪稱武林聖地和中華武術百科全書

這麼大牌的地方,你覺得喊鏢合適嗎?江湖中人都知道滄州的分量,押鏢路過滄州,都不能喊鏢,這是對滄州的敬重。

1992年,滄州市被評為全國首批唯一的地級市武術之鄉,去年又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武術之鄉段位制試點單位”。

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滄州地界,武風浩蕩,影響在諸多方面。一個體現就是滄州的市徽,也是滄州的地標,叫鐵獅子,別名“鎮海吼”,推測是當地居民為鎮海嘯而建造的異獸,是國內現存年代最久、形體最大的鑄鐵獅子。鎮海吼,武鄉魂,威震蒼茫響九霄。

滄州吳橋縣還有“雜技之鄉”的稱譽,也是武術之鄉的另一種表現。民間流傳“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吳橋耍雜記,人人有一手。”吳橋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雜技第一縣候選世界紀錄,培養出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專業演員,成為國內外公認的“雜技之鄉”。

滄州名吃有河間驢肉火燒,這幾年又流行火鍋雞,都是種粗糙、粗獷的飲食風格。

滄州史上如此硬核,民風又是彪悍猛烈,自然在經濟勢頭上也是當仁不讓。滄州在國內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53,是最佳地級城市30強,在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72位。

這麼一看,這個城市是不是很硬核。

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滄州的區位獨特,地域優勢明顯,蘊含著諸多有利發展的積極因素。特別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兩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一大批戰略支撐項目的跟進實施,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後發優勢逐步彰顯。

這些年,滄州發展不斷壯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地區生產總值躍居河北第三位,全部財政收入也保持全省第三,經濟實力已經躋身河北第一梯隊。

自古“鏢不喊滄”,你或許曾經滄海,但不能叫板滄州,就這麼硬核

目前,滄州存在問題主要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重,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尚未形成有效支撐,城鎮化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經濟外向度和利用外資規模與沿海城市區位也不匹配。

所以,這兩年的滄州正深入實施沿海開放帶動戰略,工作重心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向加速臨港產業聚集轉變,同時積極承接京津新能源、新材料、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教育醫療等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構築對接京津、聯通腹地的現代產業基地。

過去獅嘯龍吟,千年荒灘已夢曉。如今百舸爭流,乘風破浪正揚帆。

滄州,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