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長庚ICU主任醫師張振宇:決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五一”節,張振宇終於和家人過了個團圓節。

張振宇是清華長庚醫院ICU主任醫師。支援佑安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完成任務隔離休整,他和家人分開了兩個多月。

清華長庚ICU主任醫師張振宇:決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張振宇(右)

雖然回到了家,但張振宇心裡還是牽掛著病人。這兩天,從佑安醫院的醫生那兒得知患者塗先生已經開始康復治療,並能坐在床旁自己吃飯了,張振宇開心極了,“患者漸漸康復,所有辛苦都值了!”

疫情襲來,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張振宇很早就寫下請戰書,“我的專業對口,呼吸道傳染病後期一定會有一部分病人發展成危重症。”

2月15日下午,張振宇和同院兩名護士接到緊急通知——當天下午6點前到達佑安醫院,定點支援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當晚,張振宇就進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房。病房裡所有患者生命垂危,完全靠各種機器維持生命,呼吸機、血濾機、ECMO、多種藥物持續泵入、腸內腸外營養支持……全身大小粗細管路最多能有20多個。

自此開始,張振宇與朝陽醫院、天壇醫院、安貞醫院、北京腫瘤醫院、佑安醫院的醫生們一起,日夜守護著病情危重的患者。

在隔離病房裡,張振宇幾乎每天都在“倒時差”。醫生們每個班6小時,8時至14時、14時至20時、20時至第二天凌晨2時、2時至8時,循環往復,“生物鐘基本每天都是紊亂的,”張振宇說,“我們最怕自己病倒,幫不上忙反而拖累大家。”

每天上崗前,張振宇一般會提前一個多小時出發,禁食禁水,為穿防護服留出足夠時間。每天下班時,他離開病房的時間總是不斷被延遲。幾乎每次交接班時,張振宇他們都會為幾名重症患者進行俯臥位操作——想辦法讓病人“趴過來”,進行俯臥位通氣,讓血氧飽和度好一些,同時利於痰液引流。給患者“翻身”一般需要十多位醫護人員合力才能完成,每天6小時的工作時長不斷被“抻長”。

重症患者的病情隨時都可能變化。只要進了病房,張振宇他們幾乎不能坐下,目不轉睛地盯著各種監護儀的面板,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徵任何一點細微變化,以便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險情。

每一次搶救,都是一場生死博弈。

有一次,一臺心電監護儀突然報警——一名91歲合併有冠心病的新冠肺炎患者,血壓迅速下降,緊接著出現室顫。看到老人心跳已呈直線,張振宇立即開始心外按壓。防護服厚重,體力迅速消耗,汗液捂在防護服裡揮發不出去,很快,張振宇就感覺悶熱難耐、呼吸困難……

老人急需人工肺進行生命支持。可脈搏全無,如何進行血管穿刺?

“心外按壓能夠刺激病人產生脈搏!”

張振宇雖已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咬牙堅持著,因為他清楚, 每一下標準的按壓,都是生命的希望。

一下一下按壓……終於,另一位醫療隊員(來自北京安貞醫院)摸到老人的股動脈搏動,順利穿刺,留置了VA-ECMO(靜脈動脈ECMO)管路……這場艱苦的搶救,持續了半個多小時,老人恢復自主竇性心律,轉危為安。

當天交班後吃晚飯,張振宇拿著筷子的手,一直抖個不停。體力透支,加之連續十幾個小時水米未進,他出現了嚴重的低血糖症狀。

張振宇剛到佑安醫院時,塗先生的四肢完全不能動。大家給他準備了一個“尖叫雞”玩偶,告訴他有任何需求,就捏玩偶。“其實病房裡有呼叫器,但我們希望藉此來鍛鍊他的握力。”張振宇說。後來,病房裡經常會響起“尖叫雞”的“呼喚”。塗先生清醒時,為了幫他舒緩心情,張振宇還會在病房裡播放一些相聲、小品的廣播節目。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護下,塗先生病情一天天好轉,第一個成功撤掉ECMO,順利拔出了深靜脈導管,停止持續腎臟替代治療……他的意識也漸漸清楚,左手可以慢慢抬起來活動,還能少量吃一些粥等流食……

接到撤離指令,張振宇離開佑安醫院前的最後一個班,恰逢塗先生的60大壽。醫護人員精心佈置了病房、買來了生日蛋糕,為老人準備了紅色帽子和圍巾作為禮物。看著親朋好友錄製的祝福視頻,塗先生儘管還說不了話,卻一直努力點頭,張振宇他們明白,這是塗先生在表示謝意。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充分。醫生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撐住重症患者,等待奇蹟發生。”張振宇說,“作為重症醫學專業的醫生,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處在死亡邊緣的病人,他們和家人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我們身上。我們一定會堅持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歡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