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與醫療險,健康類險種的哼哈二將

重疾險與醫療險,健康類險種的哼哈二將

哼哈二將是誰?

重疾險與醫療險,健康類險種的哼哈二將

正文
一般主動來找到我諮詢保險的消費者,絕大多數是出於對健康狀況的焦慮和高額醫療費用的擔憂,也是出於信息不對稱的緣故,大部分人上來就想了解重疾險的保障責任,好像買了重疾險,就再也不用擔心萬一發生了重大疾病沒錢治的窘境。

講三個故事

小A

小A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考慮到萬一自己要是得了大病,沒錢治怎麼辦?於是,小A給自己購買了一份醫療險,但是,他覺得重疾險太貴了,同時心存一定的僥倖,自己沒那點背,所以,他並沒有購買重疾險。

過了幾年,小A不幸罹患癌症,住進了醫院,前前後後花了40萬,社保報銷了10萬,醫療險報了28萬,剩餘2萬的營養費等非合理且必須的費用,自掏腰包了。

出院後的小A,在家休息了不到3個月,就發現家裡的存款用得非常快,營養費、藥費等加起來比平時的花銷還要大,孩子還要上學,房子的貸款每個月也要還,但是他的收入已經中斷了。

無奈之下,小A只有拖著病體,繼續出來工作,好在有一家用人單位接收了他,為了維持家庭的開支,小A依舊非常的拼命,沒過多久,小A的癌症復發了,又住進了醫院,醫生問:你為什麼還要工作?你不知道你最需要的是休息嗎?

小A長嘆了一口氣......

大A

大A的家庭條件非常不錯,出於家庭財務風險規劃的考慮,大A購買了50萬的重大疾病保險,由於有社保,大A認為沒有必要再多花一份錢去購買醫療險。

幾年後,大A非常不幸,罹患了一種十分罕見的重大疾病,安排住院後,大A的家人想起了大A當初購買的保險,於是,他的家人拿著資料去保險公司理賠,不想這種疾病根本不在保障範圍之內,無論大A的家人怎麼鬧,保險公司就是不賠,最後上了法院,判決結果依然是大A敗訴。

最後,治病花了40萬,社保報了10萬,大A想盡了辦法拿出了30萬,命是保住了,但是他的家庭從此返貧......

老A

老A在購買保險的時候,遇到了負責任的銷售人員,於是,他給自己配置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和充足的醫療險。

幾年後,老A不幸得了重病,確診後,保險公司賠付的50萬很快到位,而後經過住院治療,花費40萬,社保報銷10萬,醫療險報銷28萬,自掏腰包2萬,手裡還剩48萬。

出院後的3年,手中有48萬的老A在家安心養病,完全不用考慮家庭經濟支出、子女教育的事,身體恢復得也非常好。

無疑,相比小A和大A,老A是最幸運的,但是,他的幸運,是他自己給的。

通過上面的3個小故事,我們發現了消費者普遍會有兩個曲解:

1、只賣個醫療險就夠了

2、買保險就是買重疾

為什麼說以上兩個想法都是不對的呢?

治療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治病,一個是康養

醫療險負責的是,是補充報銷型險種,在醫療花多少錢,商業醫療險能彌補社保報銷的不足,按照合同條款約定報銷,可以把在醫院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自費部分降到最低。它就像你單位裡的財務部,發生了多少費用,拿發票來,我給你報銷。

重疾險負責的是,是給付型險種,其本質是作為你罹患重大疾病後,彌補你未來3~5年無法工作所帶來的收入損失,為的是讓你安心養病,不用為錢的事操太多的心,它就像你的一位土豪朋友,當你得了重症,只要是符合條款約定,OK,把你的銀行賬號給我,我給你打一筆錢。


但是重疾險也是有缺點的,如果罹患的大病不在保障範圍,保險公司是不會理賠的,所以,關鍵時刻,保命是要靠醫療險的。

PS: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輕鬆籌、水滴籌,幾乎全都是在籌住院治療的錢,但是這些不幸的人所罹患的疾病,都符合重疾約定嗎?不一定!

再舉一個例子,看一下高發的腦中風後遺症的賠付約定:

重疾險與醫療險,健康類險種的哼哈二將

看見嗎?想讓保險公司賠付,不僅需要確診,還得過了180天后,符合了約定的狀態才會賠付,未來是否會符合狀態暫且不論,但是這180天之內的治療,所發生的費用,誰來解決?是動用自己的存款?還是......?

PS:市面上所有的重疾險對於腦中風後遺症的賠付約定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告訴你,我們家的重疾產品確診即賠,請撥打110抓騙子。

所以,有哼哈二將(醫療險和重疾險)在,你的健康保障才是完美的。


手拉手,一起走,我們是對好基友!

本文由公眾號《凡塵中的淨土》原創首發,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延伸閱讀:重疾險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