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朗公寺

重遊朗公寺


這麼多年來,心中總湧動著一個願望,醞釀著一個深深的企盼,這就是能夠從繁忙而細碎的工作中抽出身來,到寄予我夢想和希望的天堂——大宗山朗公寺去看一看。

終於,在一個天氣晴好、春風拂面的週日,這個計劃成為現實。其實,我的家鄉澗頭離朗公寺並不遠,也就是幾里地,況且家鄉的最高峰——海拔270米的寨山,就是大宗山“十九朵蓮花山”的一朵,自然,在孩童時就沒少了去朗公寺玩耍,但是,那時幼小,懵懵懂懂,並不懂得這遊山玩水的樂趣,因為那時候最盼望的也無非就是在三月初八朗公寺會捧一個花泥罐回來。

後來也到過幾次朗公寺,山也還是那轉經山,樹還是那些樹,可是看到的也就是那些斷壁殘垣!大宗山朗公寺自公元336年建寺,雖然香火盛極一時,可都已經被歲月的流沙沖蝕的幾乎不見蹤影,剩下的只有那些傳說,和那些遊人的深深地遺憾!

後來參加工作了,到朗公寺遊玩的機會更是及其稀少了,回想起來,離我最近的一次出遊朗公寺,也已經過去了五六年,那時還是20幾歲的棒小夥,而現在已經是漸漸向不惑靠近的年齡了。

聽說從家鄉到朗公寺的路已經硬化了,不曾親見,今日看到,感到了這其中的變化,而去朗公寺的路上那來往穿行的小車更告訴我:朗公寺的魅力是恆久的。

車緩緩而行,山路平坦,坡度並不大,兩邊是光禿禿的尚不見綠色的田野,記得孩提時,這裡曾經是一望無際的濃綠,改革開放後,這裡的綠樹都不見了,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到了山口,又看到了那個山門,再望裡走,便到了轉經山腳下,在一片翠綠的掩映中,被修葺一新的朗公寺便真實的展現在眼前了。暮春中午,陽光已漸漸增加了它的熱力,樹兒在吐綠,而桃花、梨花早迫不及待的開始綻放那積澱了一個冬日的美麗,遠處的鳥在清幽的啼鳴、近處翩躚的蝴蝶在飛舞。這一切早讓人感到了一種發自身心的愉悅,這種愉悅是在繁忙的工作、喧囂的鬧市中所無法感受到的。

曾經那麼熟悉這個地方,甚至熟悉這山中的每一條小徑,但我的心中漸漸地就湧出了失望,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難以壓抑的失望:今天的朗公寺和幾年前的朗公寺根本就沒有什麼變化,一切依舊,甚至,這曾經幽靜的山澗和山中寺院多了一些世俗和喧囂,更多了一些無奈,簡陋的小棚搭建的飯店,濃煙嫋嫋的地鍋雞……

曾經繁盛的煙火;曾經如織的香客;曾經林立的廟宇……過去的難道永遠過去了,難道逝去的永遠再難以尋覓?

生活在浮躁之中的人們,厭倦了那繁華的都市,厭倦了沒有綠色和人文浸潤的荒漠地帶,厭倦了市儈小人們的爭擾,想找一個可以讓心靈休憩的處所,想覓一處可以讓靈魂寧靜的佳處,想尋一所讓思想皈依的港灣,可是……

聽說大宗山朗公寺已列為市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只是聽說,也許這是真的,但我不知道這是幸事,還是悲哀!這麼多年來,維護和管理朗公寺的只是一個普通的搞裝飾的宋氏村民,這麼多年來,這其中幾乎沒有政府的一點投入,而對大宗山的保護和開發更無一個長遠的規劃……

我的失望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浸滿了胸膛,這麼多年來的夢,在內心深處破碎。其實,我一直在做夢,我夢見的是那一望無際的綠色,我夢見的是碧水潺潺的山澗溪流,我夢見的是那充滿了清新空氣的、儲滿了鳥鳴的、盈滿了人文的世外桃源……而朗公寺只不過是我的一種精神的寄託罷了。

在到處充滿鋼筋混凝土的都市,想看見一蔥綠色都難,所以人們的渴望也就變得簡單而又簡單,只要有那麼一片綠色,只要有那麼一點溪流……

難呀!曾經被破壞的綠色,曾經被肆意砍伐的家園,那是永遠的痛呀!永遠難以消彌的痛呀!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是綠色的,我夢中的朗公寺是綠色的,可是,什麼時候那綠色的朗公寺能展現在我面前呢?

希望朗公寺不會永遠是一個掛名的“市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希望不久的將來,生活在臨沂的人們又多了一個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我永遠的朗公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