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現狀:家裡相親,沒體驗過戀愛滋味,就應該將就一生?

現在90後的現狀是:不想談戀愛,也不想結婚,就覺得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何必需要為了另外一個人改變現狀呢?

然而,想法終究只是自己的想法。而立之年,漸漸懂得自己的自由是父母負重前行換來的。

01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女主是32年未歷經過愛情的“大齡剩女”,但內心一直期待著少女般怦然心動的愛情。努力工作不只是為了提升生活質量,而是希望當遇到自己心儀的TA時,可以堅定地和TA說: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可以了。現實給女主潑了一次又一次的冷水,她卻始終堅信著那個TA還在來的路上,或許他還在為準備七彩祥雲而奮鬥。可是,女主得知父親患上阿爾海默症,最希望在清醒之前把女兒的手託付給新郎。她,選擇放棄自己幼稚的想法,做這個年齡該做的事情,為了養育三十多年的父親,逼迫自己適應將就。縱使內心早已千瘡百孔,為了“孝",可以忍受。你以為這樣就是孝順?當父母看到你過得不幸福,他們會更加內疚自責。最好的孝道,就是讓自己過得幸福,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也是對生你養你的父母負責。

90後現狀:家裡相親,沒體驗過戀愛滋味,就應該將就一生?

02

那時,我們年少懵懂,信誓旦旦互相宣誓“人生只有一次,我的青春我做主”。回想當年,感嘆青春美好的無窮大。誰又曾想到,十年後的樣子。我們變得膽小懦弱,擔心自己不合群,主動繳械投降接受同化。

最近朋友和我分享自己在家相親的奇葩經歷,朋友父母對於她的婚事可謂是爭分奪秒,就算是疫情期間也不錯過任何相親的機會。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像是在嫁女兒,而是在甩鍋。短短三個月,包括抗疫期間,相親人數不下20個。相親的對象,又胖又矮又挫,無限刷新了不是外貌協會朋友的三觀。

她的性格屬於日久生情型的,對於剛相處幾天的異性肢體接觸行為,很是排斥。好不容易來個順眼的,見面的第三天牽了朋友的手。由於肢體保護意識,朋友掙脫了並且明確告知不喜歡這樣,沒想到對方再次強制牽手,說:慢慢會習慣的。是啊,人都會隨著時間習慣身邊的環境,人甚至是不喜歡的行為,漸漸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朋友的話來說目前的現狀:談戀愛就像是在逼迫自己必須現階段完成的某項任務。

90後現狀:家裡相親,沒體驗過戀愛滋味,就應該將就一生?

03

“人為什麼一定要談戀愛,要結婚生子?”朋友無數次反問自己。身處特定的環境下,只有大家的想法行為一致,才不會被視為“異類”,否則身邊會出現無數個“為你好的人“,他們用可以淹沒整個城市的口水對你下手,使你成為他們團伙的一員,最後達成他們的目的。壓死朋友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身邊的親人都覺得不戀愛不結婚,那你就是不正常,即使是最親近的弟弟妹妹也是這想法。

朋友努力的想要變成和大家一樣的“正常人”,在網上做了一套關於戀愛觀念的測試題,結果是戀愛細胞基本為零。為此,朋友真心覺得自己“不正常”,和身邊的人格格不入。不免心疼此時孤立無援的她,天真的說:“你回來上海吧“。她委婉的拒絕了,原因是把每個月辛辛苦苦賺的工資給房東覺得浪費,在家裡相對會好點。大家都是成年人,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沒有誰有義務對你負責。既然現狀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90後現狀:家裡相親,沒體驗過戀愛滋味,就應該將就一生?

04

相親的背後含義是,你該不該選擇將就?身邊有很多的朋友是通過相親,最後成為一家人。也有不願將就的85後,曾經我好奇的問她“怎麼還沒有結婚呢?”她咧開嘴笑著說“因為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所以不想將就”。還好沒有放棄,去年遇上了她的真命天子,而且還是飛行員。《何以笙簫默》的何以琛說過“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出現,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將就”。當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有個好結局,那些曾經的美好也許最終成為腦中封存的記憶,至少我們愛過,笑過,哭過,心動過。耄耋之年,青春懵懂的兒孫問起曾經最愛的人,你可以幸福的回憶戀愛往事,然後一本正經的教導他們:一定要珍惜那個你愛的那個人。

毛不易說過“四十歲還很年輕啊,四十歲就是新的二十歲”。今年最早的90年後開始步入三十歲,大家開始變得焦慮,該戀愛就戀愛,該結婚時就結婚,沒有對象就選擇相親,覺得對方條件好,長相身高不影響下一代,沒有什麼怪癖,對自己也還不錯,相處下來也挺好的,索性就定下來了,感情以後就會有的。這難道就是你想要的的生活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現在都還很年輕,該有的通過努力以後都會有的。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開心幸福,你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你會因為身邊人的影響,選擇相親將就嘛?大家可以在留言區說說自己的看法。

END.

我是大臉,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我在上海漂。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