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雖處於戰亂時期,但是這個時期的經濟發展給後來大宋的經濟繁榮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尤其是在南方几個政權中,出現了許多經濟重鎮及商業都市,讓北宋在統一全國後,能在戰後迅速崛起,成為富裕之國。

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政權皇位、朝代更迭頻繁,軍事政變也屢屢發生,嚴重破壞了北方的經濟發展。與之相對的南方諸國,雖然各個政權都偏居一隅,但是可以保境安民,注重內政。因此,南方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南方快速的經濟發展中,貿易成為獲取財富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在貿易上,各個政權也是絞盡腦汁,積極尋找適合本國(地區)的最佳貿易方式。其中便有了以楚國、荊南(南平)為主的內陸貿易以吳越、閩國為主的海上貿易

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貿易,內陸的運輸都是連通南北貿易的最佳途徑。雖有長江為界,但是自東吳以來,漕運、水運及航海運輸的水平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狀態,商船來往於長江兩岸也是相當便利。而位於長江兩岸的政權南吳(南唐)、楚國、荊南也就成為重要的中轉地。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長江景色(網圖)

荊南的小算盤

楊行密所建立的南吳政權是南方諸國中最大的國家,佔據了長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區,扼制了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自從楊行密割據一方,建立南吳政權,就和朱溫所建立的後梁形成了敵對關係。因此,南方商人及進貢隊伍就無法通過楊行密控制的淮南地區,只能另尋其它進入中原的道路。

這時,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荊南就映入了商人的眼簾。

荊南大部分國土分佈在長江兩岸,同時也夾在梁(後唐)、蜀、楚、吳四個大國之間,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因為楊行密切斷了江南地區通往中原的最佳道路後,荊南地區就成為通往中原的最佳道路。

荊南地狹兵弱,介於吳、楚,為小國。自吳稱帝,而南漢、閩、楚皆奉梁正朔,歲時貢奉,皆假道荊南。(《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面對來來往往的貢品及客商,高季興父子是心動不已。因為荊南地區沒有發達的商業,唯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以,高季興父子便因地制宜,來了一個另類的生財之道——劫掠。

同光三年,後唐魏王李繼岌平定前蜀國,準備把繳獲的四十餘萬蜀地金帛運回洛陽。當貨物運輸到荊南境內,後唐發生了政變,莊宗李存勖被殺,明宗李嗣源即位。高季興見後唐內亂之際,順手把這一堆金帛收入囊中。嚐到甜頭的高季興覺得做這樣的“生意”很划算,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大量的財富,於是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常邀留楚、漢、閩等國使者,掠其財物。

諸國聽聞貨物被劫,自然不能放過高季興父子,或寫信追責,或發兵加討。高季興父子這才識趣的把貨物送歸原主。

高從誨眼見劫掠之舉已無法獲取大量的財富,便又另尋一策,通過向閩、南漢、後蜀稱臣,來獲得大量的賞賜,以充實國庫。

荊南高氏父子的這一系列生財之道,在其它人眼裡就是“耍賴”,厚著臉皮的向周邊國家獲取財富。這一招真是不太高明啊!作為荊南的老鄰居楚國,國主馬殷在謀士高鬱的建議下,利用“貨幣屬性”來“打劫”到此的商人。

馬楚政權的貨幣貿易

比起高氏父子的耍賴劫掠,馬殷才是真正的高智商“劫掠”!

在五代十國,中原王朝及大部分的政權使用的主流貨幣仍是沿用唐朝的銅錢,少部分南方政權或地區則使用鐵錢作為結算貨幣。當時銅錢作為主流的通商貨幣,誰儲備的越多,就證明誰越富有。就好比我們現在的黃金儲備一樣,誰的儲備量多,誰就富有。因此,銅錢儲備量就成為商人及南方政權作為財力展示的重要標誌。而如何獲取更多的銅錢,商人們可謂花樣百出。根據《舊五代史·志》記載: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從中我們可知,商人利用鐵錢可以在中原王朝流通和兌換的優勢,把夾雜著劣質的錫、鉛鐵錢去進行交易,兌換成較貴重的銅錢,來達到獲取財富的目的。這招用鉛鐵錢來斂財的方法就源於南方的馬楚政權。

馬楚政權的創始人叫馬殷,馬殷自從入主湖南後,在謀士高鬱的輔佐下,因地制宜的發展楚地經濟,利用自有的優勢賺取貿易最大化的利益,實現楚國的經濟飛速上升。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 利用茶葉種植。

茶葉是楚地一大特色,也是當地最重要的貢品和貿易貨物。馬殷根據高鬱的建議,採用官營和民營兩種方式與中原王朝及周邊政權進行茶業貿易。

所謂的民營貿易即茶商或者茶農把種植的茶葉賣給前來收購的商人,官府就收取一定的交易稅收。這種交易往往是在馬楚境內產生,所以馬楚政權獲得了豐厚的收入。

“湖南判官高鬱請聽民自採茶賣於北客,收其徵以贍軍,楚王殷從之。”(選自《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歲入萬計。”(選自《新五代史·楚世家》)

官營則相反,通過官方的溝通,獲得中原王朝的許可,在汴、荊、襄、唐、復州等地開設貿易場所。然後,馬殷把準備好的茶葉一部分上貢給朝廷,一部分則留下來在這幾個場所進行交易。這整個交易的過程都有馬楚政權的官員來完成,所以稱為官營貿易。

通過向中原地區銷售茶葉,購進自己短缺的馬匹等物品,填補了當地短缺的物資。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 利用鉛鐵資源。

茶葉貿易的收入,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馬殷又在高鬱的建議下,採用了另一重要的貿易措施:鑄造鉛鐵錢,用“金融思維”來獲取更大利益。

湖南境內除了豐富的茶葉資源外,還有豐富的鉛鐵資源。馬殷通過大量鑄造鉛鐵錢來緩解當地的錢荒,還限制了銅錢的流出。在推行鉛鐵錢的同時,馬殷還積極對外來經商者提供優惠的稅收,吸引大量的外商來楚地進行貿易。

在貿易結束後,外商需要把手上的鉛鐵錢使用出去,否則離開楚境便無法使用。因此,外商會通過購買當地的暢銷貨物或者自身需求的商品離境。這一來,馬楚政權就把外商帶來的銅錢留在了境內,也避免了當地銅錢的流出,同時還能把更多的貨物通過商人銷售出去。另外,外商也能通過採購貨物販賣到其它地區賺取利潤。實在是一舉三得的好方法。

湖南地多鉛鐵......鑄鉛鐵為錢,商旅出境,無所用之,皆易他貨而去,故能以境內所餘之物易天下百貨,國以富饒。(選自《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閩國的海上貿易之路

不管是荊南政權還是馬楚政權,都能利用和中原接壤的地理優勢,大量採用內陸運輸的形式進行貿易。而地處東南沿海的閩國,吳越國則沒有那麼幸運,進入中原的最佳路徑已被南吳政權所阻擋。因而,只能尋找其它路徑進入中原:取道荊南、馬楚地界,再進入到中原;或是直接浮海北上,再進入到中原。

  • 陸路和海路區別

採用內陸運輸方式進行貿易的話,就要取道荊南及馬楚地界。這種貿易的優勢就是路途安全、途中還能進行二次、三次的貿易;缺點就是路途艱辛,需要翻山越嶺耗時長久,中途還有可能要被荊南或者馬楚“劫掠”一番。

相反,採用海路運輸的方式,則可以避開內陸的關關卡卡,貿易之路也會更加通暢,同時也能減少途經不同地區產生的各種關稅。但是海上運輸唯一的缺點就是海路艱險,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就會發生沉船等危險事故。

在《舊五代史·司馬鄴》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司馬鄴出使吳越國的經過:


後梁使臣右武衛上將軍司馬鄴奉命出使吳越國,因通往吳越地區的最佳路徑被南吳政權阻擋,只能繞道萬里來到吳越國。司馬鄴先是從陸路經過荊襄潭桂等州進入嶺南地區,在從屬於南漢政權的番禺乘船來到閩國,最後通過閩地來到吳越國。在結束出使任務後,直接從吳越國乘船出東海,一路北上回到梁境。

從上述可知,陸路的行程並非最佳選擇,需要輾轉多地才能到達目的地。走海路則可以直接到達目的地。所以,綜合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來看,大多數南方商人或者北方使者都青睞採用乘船走海路的方式。

五代十國的生財之道:打破南吳的封鎖線,開拓新路徑

  • 閩國的兩條航線

閩國地處東南沿海,自王審知入主閩地後,就大力支持閩地商人進行海外貿易。因此,閩國就誕生了兩條重要的航線:以福州港口為主的北段航線;以泉州港口為主的南段航線。

北段航線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成為閩國進貢中原的必經之路。“審知歲遣使泛海,自登、萊朝貢於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選自《新五代史•閩世家》)除進貢中原王朝外,和其它北方政權的貿易也多通過此條航線來完成。諸如攜帶南方特產橄欖、荔枝進獻北漢世祖皇帝,同時販賣至契丹、渤海等地區。另外,還與新羅、日本也有密切的貿易往來。

南段航線則與嶺南及海外諸國建立起商業聯繫。多以陶瓷、銅鐵等手工業製品出口海外,而引進香料、玳瑁、香藥、沉香等海外珍品。這些海外珍品除了少數部分進貢之外,其它大部分都是被閩國商人販賣至國內各地,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因此,海外貿易就成為閩國積蓄財富的重要途徑。不管是從哪條航線出發,都是讓閩國商人能夠更好的把手工業製品、本土特產及奢侈品輸出到各個地區,從中賺取高額差價。同時,海外貿易也給閩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對閩國經濟的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不管中原王朝的皇位如何更迭,這些南方政權都能夠抓住時機,結合當地的地理優勢,發展生財之道。也通過貿易的方式,促進了各個政權的經濟發展,為日後大宋的經濟復甦和繁榮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