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文章選自公眾號bookface

據《紐約時報》5月4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州首次發現“殺手大黃蜂”。

綽號為“殺手大黃蜂”的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身長可達6.4釐米,如果被其毒刺多次刺中,可致人死亡。而且,它還會襲殺蜜蜂,並用蜜蜂軀體餵養後代。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這種大虎頭蜂主要分佈在亞洲地區,一般情況下不與人類為敵,但每年在日本會造成約50人死亡。

美國科研人員正在追蹤“殺手大黃蜂”,阻止其擴散。目前還不清楚它們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抵達北美州的。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整個美國對此次事件非常重視。

首先,對當地居民發送了由養蜂學家編撰的“亞洲大黃蜂簡報”,提醒居民警惕;

其次,安排了養蜂人和昆蟲學家養蜂專家設置了數百個特殊陷阱,對大黃蜂進行圍剿。

很多網友並不理解,美國人竟對大黃蜂如此緊張。

故事可能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能稱得上“殺人蜂”的有兩種,一種是亞洲大黃蜂,另一種是在美洲肆虐多年的——非洲化蜜蜂(Africanized bee)。

01.

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

世界上大多數可怕的災難,都來自於人類的貪婪。

上個世紀中葉,巴西還是一個窮苦的國家,他們想通過蜜蜂養殖業振興國家經濟,甚至立下了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蜂蜜大國」Flag。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但美洲原本並沒有蜜蜂,是引進了歐洲蜜蜂才讓人吃上本土蜂蜜。

引進的蜜蜂並不適應巴西環境和美洲氣候,水土不服的蜂群產蜜量當然也比較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早日致富奔小康,巴西人民決定引進一種能夠適應本土化的蜜蜂品種。但引進一個新物種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出現意外,生態鏈就會崩潰。

這個時候,巴西遺傳學家沃裡克·埃斯特萬·克爾站了出來,決定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經過一番研究和考察後,沃裡克盯上了非洲本土蜜蜂。

首先,南美洲氣候跟非洲氣候相似;其次,非洲蜜蜂在野外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適應性;更重要的是,非洲蜜蜂的產蜜量高。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但金無足赤,非洲蜜蜂有個壞處,它是個暴脾氣。畢竟沒有養蜂人馴養的非洲蜜蜂,可是要自己在大草原上討生活的。不說它的死對頭非洲蜜獾 “平頭哥”,還有大象、獅子等猛獸對它的老巢虎視眈眈,脾氣不爆燥也難。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為了解決暴脾氣的非洲蜂,沃裡克決定讓非洲蜜蜂和溫和的歐洲蜜蜂“聯姻”,來改善非洲蜂的基因。

1956年,他從坦桑尼亞將35只非洲蜂的蜂后帶回巴西聖保羅,開始了實驗。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意外還是發生了。

非洲蜂是外來物種,而且性情兇猛,沃裡克一直把蜂巢裝在隔離器裡培育。但一名警衛在一個週末,無意間移除了隔離器,導致26只非洲蜂連同蜂后“越獄”了。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殺人蜂的殺人故事由此展開。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這群只有26人的蜂群,憑藉自己強大的戰鬥力,開始在巴西的野外橫行霸道,殺“蜂”無數。

最糟糕的是,它們還與當地的蜜蜂進行了雜交,誕生了非洲化蜜蜂,一種毒性和攻擊性都很強的殺人蜂。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一旦殺人蜂開始防衛性攻擊,最多整個巢穴上萬只工蜂都有可能出動,對周圍一切生物發動無差別的攻擊,反應時間只需要23秒左右。

如果入侵者逃跑,殺人蜂至少會追擊200米,有記錄顯示最長可達1000米。追擊的時間也極長,可以持續一個半小時之久。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在沒有天敵的美洲,殺人蜂繁殖能力強,種群極速擴張。非洲蜜蜂的基因就像是傳染病一般席捲整個南美洲,原本可愛溫順的蜜蜂逐漸 “脫歐入非” 。

數據顯示,1957年巴西蜂蜜年產量為6500噸,到了1974年竟然跌到了只剩4120噸。

除了蜂蜜減產外,這些個頂個爆脾氣非洲化蜜蜂,還頻頻攻擊人類,造成大量傷亡。

1970年代,一名女教師就因拍打而惹怒了一隻停在她手背上的殺人蜂。

短短几十秒的時間,近千隻蜜蜂傾巢出動,在她的面部和背部蟄了幾百次,最終人在醫院裡死去。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幾名工作人員在清除煙囪上的一個蜂窩時,觸怒了那裡的“殺人蜂”,霎時間,發了瘋的野蜂傾巢而出,整個天空響起了可怕的嗡嗡聲。

不管是人還是牲畜,只要是活動的物體,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擊。

就這樣,非洲化殺人蜂以不可阻擋的態勢以每年最高500公里的速度向北挺進。

80年代初突破了巴拿馬進入墨西哥,幾乎粉碎了這個原本世界第二的蜂蜜出產國。

90年代又繼續向北進發,終於佔領了美國的土地,蜂害事件頻發,讓美國人措手不及。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今年2月,加州還出現了一起4萬隻非洲“殺人蜂”襲擊消防員和警察的意外。此次襲擊中,共有7人被傷,其中5人被送往醫院。受傷最嚴重的是第一位消防員,他足足被蟄了17次。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至今為止,被非洲化蜜蜂蜇死的人數大約有1000人。

02.

大黃蜂——蜂界「扛把子」

非洲化蜜蜂雖然叫殺人蜂,但它們本質上還是蜜蜂(bee)。

它們攻擊性強且敏感易怒,但毒性並不比普通蜜蜂強,只是靠“蜂海戰術”殺人,隨便一次低等級的防衛攻擊都能出動上千只工蜂,而一個普通成年人同時被500只蜜蜂攻擊就會有生命危險。

但在大虎頭蜂面前,非洲化蜜蜂也不過是個小弟弟而已。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亞洲大黃蜂屬胡蜂科,不同於蜜蜂,大多數都是吃葷的,實打實的食肉蜂。

它們的蟄針是更純粹的武器,可以連續追擊又不危及生命。

胡蜂科有5000多個種,其中兇名在外的就有虎頭蜂、馬蜂和黃蜂。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一隻大虎頭蜂可以在一分鐘裡殺死40只歐洲蜜蜂,“一口一個小朋友”。

去年11月,華盛頓州一個養蜂人家就發現,因為大黃蜂的入侵,他所飼養的數千只蜜蜂全被斷頭。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不僅能殺蜂,殺人也不在話下。

大黃蜂的毒性比蜜蜂強5-7倍,可以同時釋放酸鹼液致毒性發作,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或者會出現過敏休克致死。

每年日本都有近40人死於大黃蜂,全亞洲為50人左右。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加拿大溫哥華的養蜂人貝魯勒(Conrad Brub)表示,自己近期才被一大群日本大黃蜂攻擊,他回憶被螫的當下就像炙熱的圖釘直接扎進肉裡面,他一共被咬了7次,所幸最後保住了性命。

下圖為被大黃蜂攻擊後留下的疤痕,易引起不適,請小圖遠距離觀看!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一旦亞洲大黃蜂在美洲落地生根,當年非洲殺人蜂的悲劇就會再次上演,而且會更加可怕。

03.

中國是物種入侵最嚴重國家之一

物種入侵,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數據顯示,中國95%以上的入侵物種是人為引入或帶入。

所以當你從國外歸來時,一定要檢查好自己的行李,以防有一些企圖“偷渡”的小朋友趁機溜進你的行李箱。最好噴灑酒精消毒,以防攜帶境外細菌、微生物。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記住!任何植物、動物過海關前都需要報備海關部分,不可以偷偷帶入境內。

最後,給大家一些應對大黃蜂的辦法。

大黃蜂一般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除非它們受到威脅。當個別大黃蜂圍著你轉,沒有發出急促飛翔聲音時,不要拍打,可以下蹲並慢慢移開。

當幾個大黃蜂直接攻擊你,而且發出急促的嘯聲時,說明你已經激怒它們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趴下、穩住、不要動!

65年前有26只殺人蜂逃出實驗室,1000多人相繼死亡


因為大黃蜂用複眼看物體,物體不移動就看不見,體位越低越不易被發現。所以不要抵抗或逃跑,立即原地趴下,儘量用東西遮蓋住頭部,也不要喊叫。

最好是趴在陽光附近的陰影處,因為大黃蜂有天然向光性,會向有陽光的的地方飛。

當你逃脫大黃蜂的攻擊後,應立即用唾液塗抹被蜇過的地方。不是為了消毒,而是大黃蜂會在攻擊時留下特殊的氣味,用來標記敵人,引來其他大黃蜂攻擊,所以用唾沫塗抹以防氣味揮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立即去醫院治療。

今日心情 警惕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