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看了一會手機,就與孩子陰陽相隔”

8月5日下午,北京8歲雙胞胎姐妹在青島黃島區萬達公館對面沙灘走失。

家人報警求助,公安部門組織警力緊急尋找,社會的愛心人士自發搜索救援力量,孩子的父親連夜開車從北京到青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孩子依然沒有任何消息。

搜救沒有停止,但噩耗一個接一個傳來。

兩孩子溺水而亡!

事後,孩子的母親說:“……離他們大約有幾米的地方看手機,看一會手機,才能看一眼孩子。當時發現不見的時候是下午3點多鐘,之前看見他們跟另外兩家人的孩子在一起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等我再看了兩眼手機,發個朋友圈然後再抬頭看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不見了……”

“一眼萬年”,足以讓這個母親後悔一輩子。

有人說孩子遇到了“離岸流”,我們不能意味譴責這個母親,但我想說的是手機給我們帶了方便的同時,已經把我們很懂時間和精力剝奪。

“我只是看了一會手機,就與孩子陰陽相隔”

很多人都存在這種僥倖心理,總以為這些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家人身上,但案例從來不少,可能每天都有可能在發生:

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在無人照看的嬰兒游泳池游泳時不慎翻入水中,在孩子掙扎到窒息的72秒時間裡,孩子的母親一直在屋外埋頭玩手機。

停車場,母親在前面邊看手機邊走,孩子在後面走著,孩子自己跑到車道中間導致慘案發生。

購物廣場裡,孩子母親拿著手機跟在孩子後面,孩子自己跑到扶梯處來回走動,不慎失足墜下,當場死亡。

家裡,母親自己在床上玩手機,孩子自己跑到衛生間玩水,結果被溺亡在馬桶裡。

去泡溫泉,母親對著孩子專注的玩手機,僅僅3分鐘,孩子已在身後溺水身亡。

父親在家裡玩手機,孩子自己爬到窗臺玩,最後墜樓身亡。

……

太多讓人痛心疾首的案例,讓白髮人送黑髮人。

“我只是看了一會手機,就與孩子陰陽相隔”

很多次,在肯德基或者麥當勞我看到幾歲的孩子自己坐在那裡吃冰激凌,孩子的衣服和臉上都流淌著融化了的冰激凌,孩子一直看著身邊的爸爸或者媽媽,而他們一直在看著手機。

在整個過程,孩子孤獨的一個人吃著冰激凌,茫然的看著父母和周邊的人來人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他們和孩子之間沒有互動,這樣的看護和陪伴有多少意義?

有人說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中國人的鴉片,一百年前的中國人躺著吸食鴉片,而一百年後中國人躺著玩手機,姿態驚人的相似。沉迷其中視力弱了,身體差了,家人溝通少了,毀了家庭毀了人生毀了未來。

因為手機家人缺少溝通而導致分離,因為手機學生學習時間被佔用,因為手機孩子缺少陪伴導致意外。

“我只是看了一會手機,就與孩子陰陽相隔”

董卿在《朗讀者》裡有一段話是這樣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裡血脈註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陪伴,陪伴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意義。

請你放下手機,好好的擁抱你的孩子,珍惜真正與孩子僅有的幾年親暱時光,讓他們能健康平安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