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愛情不愛婚姻

婚姻已經存在上千年,硬要和愛情扯上關係也就這幾十年,因為言情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不信?去問問你的爺爺奶奶,他們是因為愛情結婚的嗎?

現在你覺得結婚要有愛情,是因為你有條件要求。工業發展帶動的城市化,讓你能坐飛機、坐高鐵、開著車去大城市,遇見大量優秀或者平庸的,心動或者厭惡的異性。甚至你還可以通過微信結識到足夠多的可配對人選。全體人類的活動半徑,是從近幾十年才有如此大的延申。而時間倒退三五十年甚至更久遠,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村子裡種地,男的女的一到可以生育的年紀,就得趕快找個看的過去的解決傳宗接代的問題。現在你去偏遠農村,還有在村裡打一輩子光棍的人。看過《盲山》,你會發現還有更令人髮指的。

經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愛情不愛婚姻

活動半徑擴大,也僅僅是增加可挑選人群基數。真正讓你覺得要嫁給愛情的,是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帶來的影響。儘管皇帝一生只愛一個人這種設定很扯淡,但奈何大家吃這一套,也就把後宮三千佳麗這事兒拋之腦後了。所以,隨著電視的普及長大的這群人,總對愛情有某些蜜汁執著。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加重這種情節。某個明星結婚了,馬上就有一篇文章《這就是嫁給愛情的樣子》,如果這明星離婚,馬上又有文章出來《一拍兩散,各自清歡》,過不了多久這個明星又找到新歡,文章立馬會說《留到最後才是真愛》。全然不怕之前之後的打臉,我有時候真的在想,這些新媒體作者到底有沒有底線?讓你傳遞一點真理,你偏搞些博眼球又有毒的東西。

所以,我這麼說有沒有明白一點?婚姻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也是這幾年的事兒。就像鑽石和愛情本來也沒關係一樣的。

你可能會問,沒有愛情我怎麼結婚?難道找個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嗎?

嗯......可以這麼理解。你看,這事兒你爸媽和你身邊的朋友,掂量的比你清楚不是?如果你正在處對象,他們會問你什麼呢?有車嗎?有房嗎?家裡條件怎樣?對你怎樣?做什麼工作的?是不是從來不問這個人愛不愛你,或者你們相愛嗎?

你可能不服,這個時候你偏要說,這個人沒車沒房沒存款,但我們很相愛。來來來,看他們不打死你才怪。

經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愛情不愛婚姻

所以,婚姻究竟是什麼?

婚姻其實是一種財務制度。看清楚了吧?財務制度!跟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哦。不信跟我一起回到古代,回到婚姻誕生之初去看看。

首先,人是動物對吧?動物的繁衍靠什麼?靠交配,也就是性對吧。但動物界你看有幾個動物不是求偶之後立馬交配,然後雄性拍拍屁股走了?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性最重要的目的是繁衍下一代,延續基因。那麼求偶行為實際上是挑選最優秀的基因,看誰漂亮,看誰強壯,就可以取得和雌性的交配權。所以出人類之外的雄性普遍比雌性好看,誰讓挑選權掌管在雌性那邊呢。這點像不像男性在追求女性時各種表現?

那麼,最初的人類也是這樣,沒有婚姻,只有生物本能的交配,交配完成之後個忙各的。雌性開始準備生育,雄性畢竟3億大軍呢!當然繼續找雌性交配了。

轉折點在什麼地方呢?轉折點在於人類有剩餘財富。男人打獵還有剩餘,包括學會使用工具,製作瓦罐陶罐之類的,在那個莽荒的年代,是不可能留給其他人的。看過《權遊》的可能知道,《權遊》那個時代的人都那麼生猛莽荒,更別提以前了。所以,這些財產,必須得留給自己的娃。但那個年代圈子都亂得很,怎麼確定這個娃一定是我的呢?又沒有基因技術,所以全世界的人類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我和這個女人那個了,她就是我的了。但怎麼證明她是我的呢?又沒有結婚證。那就認識的人一起見證一下吧,搞個婚禮。一來是告訴大家,這個女人是我的了,你們別動;二來是傳遞一個信息:大家夥兒可看清楚了啊,她要是跟其他人亂來,得通知我。

嗯.....所以,婚姻和婚禮,大概就是這麼來的。不然你以為自古婚嫁講求門當戶對?就是你窮我富就別拉低我家的經濟水平啦!不然為什麼談婚論嫁的條件,從來都是有房有車有存款有工作?

經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愛情不愛婚姻

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據我所知,好像真沒有。愛情只要相互吸引相互喜歡就行了,這種多巴胺的分泌最多持續三個月,是一種生理層面的化學反應。一直分泌多巴胺是不行的,就像你看到美食要流口水,但對著同一種美食流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口水,怎麼看都有病吧。而婚姻的長久需要經營,這種經營其實已經是一種事業合夥人模式,跟愛情沒什麼關係了。

所以啊,別動不動就把看到的親密關係往愛情上靠,靠不上的。

愛情,根本不愛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