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對我而言,我在地鐵裡的創作與標價幾千美金的畫沒有不同”——Keith haring。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80年代初,美國紐約地鐵的廣告黑板上開始出現一種怪異的速成粉筆畫,人們不能用確切的概念稱謂它,有人鄙棄地把它叫做“塗鴨”。哈林便是“地鐵塗鴉者”其中之一,除了在紐約、芝加哥、曼哈頓等地外,還遠行國外,在比薩、悉尼、柏林、大西洋城、巴塞羅那等處的學校、醫院、教堂、廢棄建築物上大肆塗鴨,有時他就直接站在垃圾、小便汙泥中作畫。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他的這種執著和瘋勁,使他的塗鴨畫名聲雀起,很多人和媒體開始關注他的這種藝術,他的社會影響力大過了許多專業畫家、影星、歌星等。他的名字叫哈林,凱思•哈林(Keith Haring)。 1958年,凱思•哈林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在一個叫庫茨城(Kutztown)的小鎮長大,以後在匹茲堡做過一段時間臨時工,便到紐約去求學和謀生了。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1990年,哈林32歲,因愛滋病併發症去世。哈林年輕時(1978至1980)在紐約視覺藝術學校就讀,參加57俱樂部,樂於有關詩歌、繪畫、音樂、雕塑等藝術的幼稚創作和表演。80年代初,哈林20出頭,精神百倍地開始了他自覺的藝術活動和追求。

哈林在地鐵中作畫,大都是白天交通高峰期,他作畫時,常常有一個或幾個觀眾在旁邊看著。哈林畫完後要走,有人會問:“你畫的是什麼意思?”哈林不正面回答,只是說:“那是你的事,我只畫畫。” 哈林不認為藝術的主題是先行的和由藝術家單方面確定的,藝術甚至可以沒有主題。他只是一個存在者,一個信息源,哈林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媒介”,因此他忠實於自己的媒介作用,只是準確快捷地極富熱情地將自己身心的瞬間感受或感悟表達出來。哈林認為這種偶發情境是讓事物自己行動。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因此,他的畫從不預先設定,不做計劃,不畫草圖,大型壁畫也不例外。哈林的這種藝術主張,使他的藝術創作有很強的表演性,哈林也總是尋找公共媒介物,如公園、名人的身體、柏林牆、教堂、醫院、學校等有人和人多的地方進行塗鴨創作。這使他將創作和欣賞(交流)一併完成。在欣賞者的審視下進行創作,對有些人是一種壓力,如芒刺在身;對哈林卻是一種快感。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在一雙雙年長、年幼,男性、女性,聰者、愚者,同胞、外族的眼光注視下,恰如一種喝采。哈林似乎沒有一件半途而廢的作品(可能我們不知道),他總是能夠得心應手地將他想表達的對象如數家珍地一一抖落,呈現在觀眾面前。 哈林的創作是美國80年代青年文化的一種產物。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在藝術表現上,哈林熱衷高度的抽象原則,具有極少限主義藝術的特徵,又有極濃厚的象徵、暗喻、神秘、卡通等色彩。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同時,中國的書法藝術也對他的塗鴨創作極有影響。 哈林強調藝術的交流和參與,這使他對繪畫的平面性(二維)感到了侷限,不僅覺得它缺乏視覺深度,更認為它只是一種物質幻覺。於是哈林的藝術創作熱情由二維的平面畫轉向了有三維空間感的雕塑藝術。哈林的雕塑創作從現成品開始。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這年哈林27歲。 在哈林的雕塑作品中,《獻給蘭多伊斯的紅犬》比較有名(該紅犬作為一個具象符號,以後在哈林的其它創作中被多次使用)。蘭多伊斯是一名教授,他於1825年創建了蒙斯特動物園,60年代後期,某財團因蓋一座銀行大樓而將它拆毀。哈林對此不滿而憤慨。

他說:“《紅犬》是動物園的靈魂,是蘭多伊斯的靈魂,它從地下竄出來狂吠,對新的大樓進行抗議……”哈林既反對盲目的城市化建設,更反對人文建設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哈林還在這些作品上著色,使其更象玩具。在製作這些作品時,哈林也幫助工人切割和著色,安置時也幫助運輸,這樣使哈林覺得增強了藝術在生活中的真實性,他既有主人感,又有日常感。從這些思考的文化涵義和觀念特徵來看,它們是不適合普通人的情趣、智力、知識、教養和遊樂的。它們具有某種仍然高高在上的文化和藝術的嚴肅性。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哈林出名後,極熱心公益事業,他為1982年的反核集會,1985年的“解放南非”運動散發了數萬張招貼畫。他還積極參加“反愛滋病藝術”活動,創作了許多作品。哈林還在紐約和東京開設有波普商店。自1984年開始,哈林在世界範圍內與電影、電視、繪畫、時裝、舞蹈、音樂等明星廣泛合作,多方面介入各種社會事件和領域。與他合作的名人包括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比爾•T•瓊斯(Bill•T•jones)、格瑞斯•瓊斯(Grace Jones)、麥當娜(Madonna)等等。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在哈林染病期間,雖然他沒有因為病患而痛苦,仍在充滿生命愛意地生活和創作,並且由於死亡陰影的迫近,他的身心和感情變得更敏銳更直覺了。他能更微妙更內在地感到陽光照在臉上時的滋味。生活,因為死亡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但死亡畢竟降臨了,藝術家也沒有權利抗拒死神的召喚。1990年,哈林32歲時因愛滋病併發症而離開了這個世界。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哈林去世後,哈林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哈林身體的逝去而消失,相反,隨著現代生活潮流的推進,哈林所代表的藝術和生活的前衛性正在世界範圍被廣泛地接受。哈林的作品出現在舊金山的賀年卡上,曼哈頓飯店的筷子包裝紙上,奧利機場“援助無家可歸者”的告示牌上,以及在澳大利亞的服裝商店裡,而日本的地鐵裡,年輕的卡通一代,更把哈林當作了他們的教父。一天,一個叫巴利•布林德曼的學者問他5歲的兒子,他畫的機器長出的線條是什麼意思,他兒子鄙夷地看著他,彷彿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一樣,然後得了滿分似的說:“它們是基思的情感射線。”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哈林的視覺風暴來自外化在城市牆壁上那種動態和運動之中不受約束的能量,來自紐約普通家庭的全部陳設中那種生生不息的活力;憑藉歷史遺留下來的、潛伏在社會潛意識中的象徵物,哈林創造了一系列非常混亂的、痙攣般地聚結在一起的騷動的圖像。潛伏的東西覺醒起來,它圍繞著狂亂、變態和無理而旋轉,揭示在紐約這樣的城市中生命和存在的真諦。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哈林的繪畫作品是狂熱的,它們反對經濟法則,並且成為一種“無理的”、不受限制的能量。它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構想出來,這種圖像能夠將不安的痕跡遺留在屬於廣告、電視、招貼牌、劇院和舞蹈的陰暗世界之中。……

不能不瞭解的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

-與生活的精彩時刻不期而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