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父母效能訓練》告訴你這麼做

沒有天生的好父母

如何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父母效能訓練》告訴你這麼做

當你為孩子換好了衣服,囑咐他準備吃了早餐去學校的時候,他卻把桌上的咖啡弄在了衣服上,你為此抓狂吧?

做好飯了,你讓在客廳裡玩玩具的孩子洗手吃飯,他卻充耳不聞,你是不是會生氣?

明明晚十點了,你告訴他該睡覺了,他卻抱著平板玩著遊戲不亦樂乎,你的脾氣是不是上來了?

你為孩子的安全擔心,叫他不要輕易去冒險,可他卻偏偏躲開你去做了。

你總覺得,自己越讓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作對似的,從來就沒有利索地做過。這讓你忍不住會埋怨,我的娃為什麼這麼讓我操心。我是不是不會做一個好父母?

其實,好父母不是天生的,他們也需要學習怎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父母。但社會總是會給父母過多的期望和指責,卻沒有人去教他們該如何做父母。

(一)父母和孩子間的需求衝突

如何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父母效能訓練》告訴你這麼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在1962年為父母們設計了一個培訓課程,這個課程主要教父母們養育孩子的各種技巧,幫他們解決在育兒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

後來,戈登博士又根據自己的課程寫作了《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這本書以33種語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銷量就高達500多萬冊。

戈登博士有著多年育兒教育方面的經驗,他不贊成家長對孩子使用權威或是過分地溺愛孩子,而是創建了一種獨特的“戈登方法”,來告訴家長怎樣用一種平等的方式來解決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和衝突。

《父母效能訓練》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幫助父母解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它告訴我們:發生衝突時,不一定非得爭個誰輸誰贏,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沒有輸家”的方法來解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需求衝突。

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

大多數父母都把衝突看作一場戰爭,認為結果只會有兩種:如果父母強硬,那麼孩子就必須聽父母的話多學習,如果父母寬容,那麼結果就會相反。

早些時間,網上說一個媽媽帶著兒子駕車回家,回到武漢大橋,媽媽直接在橋上停車,打開車門,對著坐在後座的孩子吼罵,結果,17歲的兒子拉開車門直接跳下了大江。

一心想著要贏的媽媽只能看著滾滾長江水嚎啕大哭。

再比如,《小歡喜》裡的喬英子雖然學習很好了,但是她一直被媽媽綁架用情感著:“我都是為你好……為了你,我怎麼怎麼做了……”

後來,喬英子患上了“抑鬱症”,她大聲地對著追趕而來的父母喊:“我就是要逃離你,我承擔不起你的愛。”

宋倩此時還是不明白,她崩潰地捂臉喊:“我都是為你好的啊。”

父母總想讓孩子每天多學一些東西,多做一些練習,而孩子,卻總是想多玩會,就算被逼著去學習,也總是心不在焉。

這時候,孩子的行為滿足不了父母的需求,又不想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出改變,就會在雙方之間引起衝突,父母效能訓練課程中將這種衝突稱為“需求衝突”。

(二)“需求衝突”,一直是影響親子關係的關鍵因素。

如何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父母效能訓練》告訴你這麼做

當我們強硬時,就是在利用自己的權威強制孩子執行自己的決定。

但是這樣,孩子真的會攝於威力怕了我們,聽我們的話嗎?不,他們通常只是裝裝樣子,根本不會認真地去學習。甚至還有可能對父母產生怨恨,認為父母對自己太嚴格,從而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

很多父母總在節假日不懼風雨,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藝術班、補習班學習,但卻收到好的效果,就屬於這種情況。

看過網上有個孩子踢打媽媽的短視頻:

視頻中的男孩因為媽媽不讓他玩手機,遂對媽媽心生不滿,於是對媽媽使出了“連環踢”,動作由快又狠,而媽媽也只能夠閃躲,卻沒有反擊。男孩的奶奶看到這一幕,連忙阻攔男孩的踢人行為,但是男孩卻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收斂,連奶奶都照踢不誤。

而如果我們在孩子面前一味妥協的話,孩子就容易學會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這樣將來到學校和社會,他也會想讓別人都順著他的心意,變得自私自利。那些長大後飛揚跋扈、甚至危害社會的人大多數是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在兩種方法間搖擺不定,他們也知道這兩種“非贏即輸”的方法沒有太大成效,但他們也不知道到底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沒有輸家”方法,在面對衝突時破除了原有的“非贏即輸”的解決方式,提出一種被雙方都接受的的方案,父母和孩子都滿足了各自的需求,沒有輸家,意味著共同獲勝。

相比而言,《父母效能訓練》告訴你“沒有輸家”方法在解決親子衝突時有著眾多優勢:

1、使用了“參與原則”,孩子有執行解決方案的動機;

2、發展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3、少了敵意,多了理解和關愛;

4、要求較少的強制執行;

5、6、消除了對權力的需求,代之以相互協作;

6、觸及真實的問題,不流於表面的情緒對抗;

7、把孩子當成年人對待,孩子感到被信任,能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戈登博士和我們一樣,早就看到了一味強硬和一味妥協的危害,所以為父母們提供了一種“沒有輸家的”的方法,被稱為“第三法”。

在第三法中,雙方都會努力找到大家都接受的方案,衝突解決之後,沒有人贏,也不會有人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