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分治,讓冷數據不再冷

數據海量增長,冷數據成為企業甜蜜的負擔

隨著5G和AI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的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數據正在以幾何級的數量爆炸增長。數據量不斷膨脹的同時,數據密度卻越來越低。以某大型企業為例,業務系統日常運行中,產生大量的日誌、圖片、音視頻等,這些數據訪問頻度低,但又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有訪問需求。用戶往往不得不在日益高攀的成本與刪除數據之間進行艱難抉擇,成為甜蜜的負擔。

這類存儲後被極少訪問的數據,我們稱之為冷數據,這些數據如果採用傳統存儲進行儲存,意味著單一的存儲策略將導致存儲成本的快速攀升。我們能否把它們遷移到一個專為冷數據而設計的低成本存儲層中,來解決成本與儲存週期的矛盾呢?

企業如何應對冷數據挑戰?

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在IT設施建設初期,很難將業務細分的非常明確,大部分都會選用通用存儲,但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張,數據存儲規模的日益增長,就會促使企業考慮將那些重要的頻繁訪問數據運行在更快的SSD上,而對那些歷史數據、日誌則希望不要太佔用現有存儲資源。

為了創建能夠有效滿足業務需求,深入瞭解產生冷數據的使用模型,對數據進行分級,這一點至關重要。如何進行分級?對於業務沒有明顯週期性的數據,按照訪問頻率劃分為熱數據、溫數據和冷數據。通過數據分級,將存取速度快的熱數據存放在SSD中,溫數據可以存放在機械硬盤中,而磁帶、光盤則是冷數據存儲的優先選擇,藍光存儲又以其能耗低、保存時間更長、設備維護簡單、安全性好、抗電磁輻射、更環保等其他存儲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冷存儲領域的優選存儲方案。

為什麼說藍光存儲是優選冷數據存儲方案?

藍光存儲,指用大容量的藍光光盤為存儲介質的存儲。隨著藍光技術的提升,目前主流的專業級光盤的存儲容量已經達到100GB以上,並在未來將提升到2TB以上。華為OceanStor存儲聯合易華錄推出了專為冷數據存儲打造的藍光存儲,藍光可與其他SSD、HDD介質的存儲硬件同時部署,組成統一資源池,不同介質的數據可進行統一管理,並且數據在不同介質中可自由流動。用戶可根據自己IT系統的數據存儲要求,按需配置SSD、HDD和藍光存儲的容量,並自由管理存放在不同介質中的文件,實現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的同時,優化存儲配置。

聯合方案採用基於 Optical Data Archiver 技術標準的先進藍光光盤生產技術。其光盤庫設備內置自動機械手、驅動器和專業的藍光光盤或光盤匣,通過機械裝置自動裝載光盤到光驅中以達到數據自動向光盤讀寫的基本操作。

冷熱分治,讓冷數據不再冷

藍光存儲

該方案單盤片可達300GB,最大可達1.9PB存儲容量。存儲硬件採用模塊化標準設計,由光盤匣、基本單元、數據擴展單元、光驅組模塊構成。可以根據數據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需求,進行基本單元、擴展單元、光盤匣、驅動器模塊靈活組合配置,實現不同容量的數據存儲和不同的讀寫速度。由於藍光光盤使用激光讀寫,盤片與激光讀寫頭無物理接觸,盤片無磨損,且支持物理層面的WORM技術,數據不會被人為誤操作或惡意刪改,所以數據可靠性高。另外,藍光存儲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幾乎對工作環境無要求,具有防塵、防磁化、耐溫性好、介質不宜老化,容災性好等特點,存儲壽命可達100年 (實驗室30˚C溫度和70%溼度環境下加速老化實驗數據)。

冷熱分治,華為智能數據湖分級解決方案

數據湖概念的出現,被視為打破城市和企業的數據孤島的重要數據存儲方案,華為OceanStor分佈式存儲以海量擴展、多協議能力,致力於打造最佳數據湖底座。與易華錄聯合推出的藍光存儲,成為了智能數據湖分級方案的重要一環。

冷熱分治,讓冷數據不再冷

OceanStor分佈式存儲

基於智能數據湖分級解決方案,企業在IT設施的建設中,不再需要對不同數據類型、業務類型採購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存儲設備,採用華為OceanStor分佈式存儲實現一站式部署,替代原有不同協議時煙囪式部署,提升資源使用率。通過SSD和HDD介質,解決客戶熱溫數據的存儲問題;而針對海量冷數據,則採用藍光介質進行存儲,熱、溫、冷數據可自由流動。華為智能數據湖分級方案,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算得快、用得好,不僅能夠提升多種應用間的協同效率,而且基於不同存儲介質的分級方案,將使得運維成本最優。

根據各行業的存儲應用特徵,智能數據湖分級方案可以廣泛應用於眾多行業,既能滿足熱溫數據存儲,又能進行數據的長期和安全存儲,例如,媒體影/音存儲、醫療影像存儲、金融數據存儲、圖書檔案歸檔、司法信息存儲、科研數據存儲、政府及個人檔案存儲等。並且,隨著新的分析工具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重視發掘冷數據的價值,正讓冷存儲不再“冰冷”。

冷熱分治,讓冷數據不再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