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2007年6月1日深夜,哈爾濱某豪華五星級酒店,一個貌似農民的中年男子正在房間上網。突然進來幾名警察,男子臉上掠過一絲慌亂,他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但還是故作鎮定地擺出一副慣有的木訥面容。警察蜀黍也不難為他,確認正是自己要找的“大魚”之後,客客氣氣地把他帶走。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不要小瞧這位長相憨厚、反應稍顯遲鈍的北方漢子,他曾經開奔馳600,車尾箱隨時碼著成袋成袋的現金,出入領導辦公室像串門,拿大項目拿到手軟,銀行貸款動輒上億。2004年胡潤來河南選富的時候,也被這位“性格內向貌不驚人,卻有著氣吞山河企業雄心”的農民驚呆了,他以14億元的身家理所當然成為當年的河南首富。

在成為河南首富僅僅三個月之後,關於他貸款欺詐、“失聯”“出事”的說法開始在坊間流傳,現在終於一切塵埃落定。孫樹華,這個名字像他的外貌一樣樸實無華的前“破爛王”,終於像皇帝的新裝一樣被戳穿,一絲不掛地現了原形。

1

孫樹華出生於河南淮陽縣,當時一場席捲全國的大饑荒才剛過去。這塊貧瘠的土地歷史上曾多次鬧饑荒,豫劇《陳州放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包拯剷除惡霸救濟蒼生的英名千餘年來傳揚。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孫樹華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可以想象要餵飽這一大家子是何等的艱難。小樹華只讀了三年書就輟學,大字不識幾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所謂貴人語遲,這孩子性格木訥寡言,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迫於生計,小小年紀的孫樹華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賣過油條、燒餅,蹬過三輪車。當地的環衛工人還記得孫樹華小時候和哥哥在龍湖邊炸油條,兄弟倆燙得滿手泡。四里八鄉的鄉親們都說,孫家娃兒的油條燒餅就是好吃,而且價錢公道、童叟無欺。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淮陽是國家棉花生產基地,廢舊塑料地膜隨處可見,有廠商常年收購。19歲的孫樹華看到其中利差,掛靠曹河鄉供銷社作為據點,將走村串戶收購的廢舊塑料薄膜銷往濟南、上海一帶。起早摸黑苦心經營了幾年,孫樹華成為遠近聞名的破爛王,破舊的衣服口袋漸漸豐滿起來。

直至現在,這樣收破爛的大軍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是,他們像螞蟻一樣辛勤勞動,在廢物利用的同時,也獲得了或多或少的報酬,孫樹華只不過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就在這時候,孫樹華碰到了他事業上的一個貴人。孫樹華廢舊塑料生意規模越來越大,吸引了一個上海客商前來洽談長久的合作事宜。不料就在考察期間,客人突然重病住院,孫樹華端屎端尿毫無怨言伺候了一個月。這個背景極大的上海商人感激不盡,身體康復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兄弟,我要在你這裡建廠,交給你來幹!”就這樣孫樹華不僅建起了他的第一個工廠,還獲得了一個莫逆之交,這也是他以後巨大“能量”的來源。

關於孫樹華如何發家,在淮陽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有一年孫樹華在油條攤上救了一個暈倒的老太太,老太太來自北京,專程來淮陽太昊陵趕廟會。這個老太太身份非同一般,她回去沒多久,上面就撥款扶持淮陽工業。這就不難解釋孫樹華以後為什麼能拿到那麼多大項目了。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更為官方的說法是,1992年,孫樹華利用當時曹河鄉鄉長幫他從信貸社貸款的100萬元,與當地合作,辦起了一個小型的塑料農地膜廠。孫一直把這個鄉長當作自己的恩人,以後還讓他當了一個廠的廠長。

以上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孫樹華是個心腸好、知恩圖報的厚道人,也因此得到了貴人相助。淮陽人對他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官方,他是一位“聽話,嘴嚴,並且會來事”的老闆;在民間,他是一位“沒有架子,心腸好,只會做事”的鄉親。

九十年代初,有產品就有市場,孫樹華很快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僅僅半年,就賺了兩百萬。曾經的破爛王終於揚眉吐氣,他給父母在縣城買房,從此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2

就在這個時候,孫樹華遭遇了影響他一生的重大變故,身心都受到極大創傷,而他以後的一系列大膽行為,也許與此不無關係。

1994年5月,孫樹華在去鄭州途中橫遭車禍,雖然經搶救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成了毫無知覺的植物人。工廠頓時群龍無首陷入癱瘓,工人各奔東西,甚至連機器都搬走,曾經火熱的工廠人去樓空。

神奇的是,昏迷了2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孫樹華竟然活過來了。消息傳開,鄉親們放起了鞭炮,滿大街都是孫樹華的“離奇”傳聞。迷信的工人們相信老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紛紛跑回來上班,工廠的機器又轟鳴起來。

經過這一變故,奇蹟“復活”的孫樹華好像對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變成了一個絕好男人,唯一的愛好就是工作,“做大事”成了更加沉默的他嘴裡蹦出來最多的話。他的性格也變得怪異了,動不動喜歡發脾氣。

全力做大事的孫樹華果真把工廠做大了,1997年,原來的小廠遷到縣城,更名為滬光塑料有限公司,當年創產值1200多萬。接著98年的大洪水讓農地膜需求大增,一“膜”難求,孫樹華抓住絕佳機會,一連建了幾個工廠。2001年,華林集團橫空出世,員工上千、產值2億,成為當地少有的大企業。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就在這年,曾經的破爛王坐上了當時的頂級豪車奔馳600,據說當時整個周口地區僅此一輛,而北京車牌更彰顯主人特殊身份。孫樹華成了當地人豔羨的對象,生子當如孫樹華成了不少家長的期盼。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但是什麼農地膜、塑料篷布不是什麼高科技,看到有錢賺大家一擁而上,很快市場就飽和了。上馬一些重量級項目,快速做大做強成了孫樹華的目標,他為此走上了一條沒有方向的多元化發展之路。

孫樹華先後拿下中原地區最大的鋰電池項目,為國家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配套的聚乙烯管線生產項目。一個鄉鎮企業能拿到這樣有影響力的大項目,領導對他刮目相看,接著更多的大項目陸續有來:投資3億元的萬錠純棉紡紗廠,投資72億元的天池巖蓄電站,投資65億元的哈爾濱三環路工程,投資21.6億元的周口至商丘高速公路,投資2億元的華林鯤鵬中學……

不僅如此,當地經營困難的四五酒廠、三元化工、自來水廠也被“拉郎配”,被華林集團兼併。就這樣孫總或許想做大事,或許身不由己,短短兩年時間,將觸角伸向交通、能源、路橋、教育、化工等多個領域,使產值不到2億元的華林集團總資產猛增至47億元。

但這麼多項目抓到手,運營起來卻並非易事,很快這些項目就一地雞毛。

2004年,因為環保不過關,倉促上馬的鋰電池項目首先夭折,3000多萬投資打了水漂。而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聚乙烯管線項目,在一期工程投產,請來明星大腕慶典之後,因開工不足經營艱難,合作方撤資走人。在討要幾千萬註冊資金無果後,合作方後悔莫及,將華林集團告上法庭。而那些工程項目也紛紛流產或停工。

孫樹華動輒幾十億的大項目,他對賴以起家的塑料業再也提不起興趣,2004年8月,漸漸走下坡路的滬光塑料廠也“壽終正寢”。至此孫樹華像搬包穀的猴子,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卻兩手空空。

3

2004年,國家壓縮銀根,銀行貸款手續變得更加嚴格。這一年孫樹華向某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到企業實地查看,結果工作人員看到華林集團倉庫裡的所謂“進口原料”,原來只是被粉碎的廢品和半成品。銀行一怒之下,不但沒有新增貸款,還要求收回原來的貸款。

消息傳出,聞訊前來討債的銀行絡繹不絕。為了製造生意興隆的假象,孫樹華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命令公司的貨車司機拉著產品從一個倉庫到另一個倉庫來回轉,給人以貨如輪轉的錯覺。但這只是勞民傷財,銀行數十億的貸款一分也不會變少。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眼看放出去的數以億計的貸款要不回來,有銀行把事情捅了上去,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何況本來這匹駱駝就步履蹣跚。

從2005年開始,孫樹華為了避開銀行和媒體的圍追堵截,就很少在公司出現,他的奔馳600也悄然換成了豐田越野車。

當然這個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和經濟發展的招牌怎能就此輕易倒下,儘管有關方面不遺餘力地進行救助,甚至幫助償還了6000萬貸款,但在苟延殘喘了兩年後,孫樹華還是被立案調查。華林集團終於樹倒猢猻散,這對此前為其吹捧的人真是一個莫大的嘲諷!

警方查明,2000—2005年,孫樹華用製造虛假信息材料、土地重複抵押等方式,從金融機構騙取貸款13.6億元,其中有鉅額資金去向不明或轉入個人賬戶。隨著孫樹華的被抓,這一鬧劇終於收場。

4

華林集團短短數年就玩完,除了與地方有密切關係,有人說它是被捧殺,當然與孫樹華本人的性格缺陷也有很大關係。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老實,不愛說話,心眼好,對人實在,講義氣”,這是鄰居對孫樹華的一致評價。一位跟他有業務來往的人說:“孫樹華的性格十分要強和執著,在處事上有著非常高的情商。”他是一個十分重感情的人,但不是一個真正的商人。

孫樹華跟人打交道顯得非常客氣,態度極其友善,甚至給人傻呵呵的感覺,讓人對他沒有防備心理,很快建立起信任,從而“幫助”他。他能辦成很多“大事”,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這種“傻大膽”。

孫樹華雖然能跑來項目,但就算他每天只睡5個小時,吃得還不如普通員工,一心撲在工作上,僅憑這些並不能運營好他那麼多大項目。

孫樹華不懂經營,沒有建立起一個現代化企業管理團隊,公司重要崗位被家人、恩人、熟人佔據。曾經有一段時間,公司財務部長是一位剛高中畢業、毫無財務知識的年輕人,根本不會做賬,只管簽字付款。孫樹華的家人一度渾水摸魚,假冒他的簽名從公司支取錢,孫總為此大發脾氣:“誰膽敢再冒我的名字簽字領錢,我×他媽!”有這樣的財務部長,公司賬目自然混亂不堪,生產車間對不上帳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對於公司所有的項目上馬、兼併,孫樹華從來沒有做可行性分析報告,只要他拍腦袋,大家照著做,從來沒人懷疑對錯。

更為荒唐的是,有一次車間出了報廢幾噸原料的生產事故,集團上層竟然一點不知情,幾天之後從“小道消息”才知道,可見公司管理是多麼混亂。

孫樹華就是用爭項目、徵地、貸款這樣的模式,打造出一個貌似強大的“華林帝國”,在最高峰的時候,他從各家銀行拿到的貸款總額高達40億元。在孫樹華落馬後,所有產業分崩離析,集團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只留下被徵地的農民看著荒廢的大片土地徒勞地問:“我們還能收回這片土地重新種莊稼嗎?”

植物人復活變富豪,傻大膽騙貸終落網:河南“破爛王”神話的覆滅

孫樹華的故事令人深思,是誰把這個最沉默的老實人推上舞臺,讓他成了大戲的主演?他就像穿上了紅舞鞋,永遠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大家都紛紛為他叫好,極力維護這個神話。其實他就像那個什麼也沒穿的皇帝一樣荒唐可笑,但是那些極力讚美皇帝的新裝的看客,是不是更加荒唐可笑呢?

創業財富故事,成敗得失人生,關注我【實體店開講】,天天有堅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