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code>一本名為《文華》的畫報,一位名叫梁又銘的畫家,帶給謝其章莫大的興趣和震動。/<code> 

文、圖/謝其章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謝其章

二十幾年前買到過一堆老畫報,其中有《良友》畫報、《大眾》畫報、《時代》畫報、《中華》畫報和今天我要重點講的梁又銘參與編務的《文華》畫報。畫報畫報,當然是以圖畫美術為主、文字為輔了,用舊眼光來看,畫報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讀物。這個觀點不能算多大的錯,可是我想說這個觀點未免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鏡。近現代畫報具有文化啟蒙和開發心智等諸多功效,如果換一種讀法,戴上一副放大鏡,畫報裡有內涵的東西就會顯現出來。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文化》畫報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忽然對《文華》有了莫大之興趣。這個興趣卻完全來自於梁又銘的畫給我的震動。這些畫並非來自《文華》(1929年至1935年,總出54期),而是《文華》停刊之後梁又銘創作的一系列專題畫。


梁又銘(1906年至1984年)與其兄弟鼎銘、中銘一生致力於繪畫事業,時稱“梁家三傑”。梁家三兄弟於藝壇畫界打出一片天地,得利於當時迅猛發展的畫報業,有了畫報這塊傳播利器,三兄弟如龍入海,大施拳腳,先後參與了《革命畫報》《圖畫京報》《中央畫刊》《文華》畫報。

梁又銘留名畫壇的不朽之作當為《空軍抗戰畫史》,應是藝術界前無古人的一個創新題材。梁又銘在這20多幅空戰圖畫裡融匯了中西繪畫技法,完全突破了泥古不化的陳規戒律。雖然筆者仍舊不甚喜歡,原因是畫面裡缺少鮮明的人物形象,鋼鐵飛俠滿天空地轟來轟去。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梁又銘中國空軍抗戰系列畫作之一

前面提到的“偶然機會”在這裡該透露一二了。近日閉門落窗,以翻閱舊書報破悶,忽然見到一文《梁又銘的抗戰畫》,作者“大華烈士”即簡又文(1896年至1978年)。梁又銘的畫不但於國內大受歡迎,而且遠赴蘇聯莫斯科舉辦展覽,在香港展覽時引起了簡又文的關注。

簡又文認為:“論到梁氏的技巧,他是習洋畫出身的,對於寫生,透視,表現,敷色等技巧,都有穩固的基礎,足為表現他高尚的愛國情愫和實際所見的真際之工具。在國畫方面,他也有相當的研究和成就。但老實而言,兩者相比,他的國畫修養還不能說是造詣已深——如線條之未大遒勁,人物之未能脫俗,章法之未全諧洽,氣韻之未臻高妙。”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梁又銘1937年畫作

純粹一個藝術門外漢的我,卻偏偏有一種欣賞眼光與簡又文相同,——“梁君還有一優點可頌可賀的,就是他歡喜用而且善於運用古人愛國保種的詩句以題其作品,也許是先選名句為題目而後發揮其意義於畫面的。”

梁又銘題古人詩句的抗戰畫,越品越回味悠遠,我喜歡極了,排第一的是這幅《不聞爺孃喚女聲》,對視畫面,怎能不順口吟出《木蘭辭》的意境:“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不聞爺孃喚女聲》 梁又銘1939年畫作

編輯:陳曦


本文節選自2020年《中國收藏》第4期

欲購買雜誌 請移步中國收藏雜誌微店


【送福利環節】希望各位粉絲朋友積極評論、轉發、點讚我們的頭條文章,分享你的讀書感悟!我們會從4月16日至23日期間熱心分享的讀者朋友中選出5位,送上精美小禮物,千萬不要錯過噢~

再讀老畫報,這些畫作讓我吟出《木蘭辭》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