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經過十幾年的習慣養成,現在只要出去學習聽課,都會帶著筆記本電腦打開思維導圖軟件邊聽邊梳理學到的內容,有時候甚至能發現講師的很多邏輯錯誤。

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影響學習能力的底層邏輯

學習能力有高低,刨除智力不同,最根本原因是對待知識的主被動關係,也就是面對知識你是接收者,還是轉述者。

你是接收者代表知識到你這裡就是終結,而轉述者則不同,知識到達轉述者這裡僅僅是開始,轉述者會思考如何將知識繼續傳播出去。

不要小看這一點區別,隨著時間和知識量的累計,轉述者學習能力如滾雪球般,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

市面上很多學習技巧和工具其實內核都是這一點。

比如拆書幫,幾年前筆者籌備過拆書幫分舵,辦過不少場次的拆書活動,我之所以認同拆書幫原因就是我看到拆書幫學習技巧的內核就是讓你做“轉述者”

目前拆書幫的拆書技巧主要分為三步:

R 原文片段閱讀

I 拆書家講解引導

A 學習者拆為己用

其中最後一步“學習者拆為己用”中核心點就是要求學員“規劃未來應用”或者“行動步驟”這其實都是幫助學員從“接收者”轉化為“轉述者”

著名的課程有效表達(PTT)其中的核心技能就是“開心金庫”和“預演未來”,其中預演未來就是生動的在大腦中模擬為別人講課的細節和場景,依然是促使學員成為“轉述者”

從應用層面來考慮,拆書幫的技巧有些機械化和笨重,不能很好的滿足隨時隨地讀書或者聽講。

輕型工具——思維導圖

瞭解了底層邏輯,我們就清楚無論什麼技能技巧和工具,只要滿足能讓我從知識的“接收者”變為“轉述者"就是好工具,所謂黑貓白貓...

關於思維導圖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大家可以移步閱讀《如何用一張思維導圖讀完一本書?

今天我們重點說說利用思維導圖提高聽課學習效率;

我們在聽課過程中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

1、講師知識點

2、自己的靈感

多數人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融合這兩點,造成新知識和大腦中的老知識是兩張皮。

作為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很好的解決掉這兩個問題;

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具體步驟

A、聽課前,打開思維導圖軟件,把講師主題寫在正中央

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B、搞清楚整堂課的脈絡, 寫入第二層級;

有些優秀的講師開場就會說:“本次課程分為幾部分,分別是...”這個就是課堂脈絡也叫知識地圖。這一步的目的是讓你擁有

上帝視角不會被課程細節帶跑偏,而是能夠不斷的跳進跳出,在把握大局觀的情況下,清楚細節,這樣得到的知識會非常紮實牢靠。

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C、從講師口語中和PPT中抓取關鍵詞再結合自己的靈感放入相應脈絡,形成第三層級。

切記!聽課學習重要的是課堂感受,而不一字不差的記錄,所以這裡一定要抓取關鍵詞而不是大而全的記錄,抓取關鍵詞要求你快速的

理解、提煉;一開始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要求你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大腦飛速運轉,這正是我們要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你會對此得心應手,同時你會發現,你的學習效率大幅提高。

此外,你的靈感,可以是對講師課程的補充,也可以是對講師課程的延伸,更可以是對課程的解讀

有靈感代表大腦在積極思考跟的上節奏,一開始也許靈感少甚至沒靈感,不用急,適應一段時間靈感就會源源不斷。

產生靈感是從“接受者”到“轉述者”的第一步。

如何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D、靠這張圖,找個聽眾,儘量復原一遍整個課程;

這也是前一步提煉關鍵詞的好處,復原的過程會讓我們站在講師的角度理解和呈現整堂課程。

完成好這一步,你便成功從“接收者”變為“轉述者”。


由於篇幅有限,接下來幾篇的更新,將繼續從思維導圖具體應用(筆記、頭腦風暴、項目梳理等)場景手把手教你製作思維導圖。

請大家移步笨鳥先緋首頁閱讀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