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要不要漲價?他們“掐”起來了

面膜要不要漲價?他們“掐”起來了

報復性消費沒來,先等來了“報復性”漲價。

最近,關於膜布價格大漲從而有可能引發面膜漲價的消息,在行業掀起一陣波瀾,不少人稱,這將掀起面膜市場格局的大整頓。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的膜布主要以無紡布、熔噴布等為主,而隨著全球疫情大爆發,熔噴布、無紡布等均被大批量用於生產防疫產品,資源更顯緊缺。各方數據顯示,熔噴布原料價格已由2萬元/噸漲至最高65萬元/噸。同時,無紡布價格也上漲了大約10倍。

作為當下面膜膜布的主材料,這一現象,必然會傳導到面膜身上。而一直以來,面膜都是化妝品行業的熱門品類。據天貓國際數據顯示,僅95後在2019年買的面膜便可以塗滿近4000個足球場。

也正因此,面膜到底要不要漲價的問題,引起業內討論。

品觀APP瞭解到,目前行業人士大概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建議漲價的商家說,面膜市場價格當前被壓得太低,利潤微薄,漲價能讓面膜市場迎來變革;而不支持漲價的商家說,在疫情影響下,漲價並不利於終端市場的發展,自下而上推演,價格也很難漲上去。

支持派:幾乎無利可圖,低檔面膜該出局

目前,已有不少上游OEM/ODM企業收到了膜布漲價的通知。

“昨天收到一套漲價0.03元的通知。”廣州某OEM/ODM企業總經理告訴品觀APP,現在普遍漲價的水刺無紡布,在膜布里面很難替代,如果膜布漲價對公司會有不小的影響,並且短時間內很難迴歸正常。

他介紹,公司三四月份有接近2000萬套面膜布的採購量,按照目前收到的膜布漲幅,成本至少上漲了60萬。

廣州多美生物也於4月15日發佈了一則知會函,表示由於面膜類布料大幅減產,且交貨期延長,多美生物部分原材料價格也會相應上調,4月15日後下單的客戶,將按照市場價報價,且出貨時間不能保證正常供應。

“現在膜布成本基本上漲了3倍以上。”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很多品牌的面膜都是代工生產,原材料漲價後,OEM/ODM企業漲價是必然的。“接下來可能連膜袋都會漲價,包括運費等都在漲,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漲價肯定是一個趨勢。”

事實上,不少上游廠商表示,無論是否受到膜布漲價影響,他們都希望面膜能漲價。

面膜要不要漲價?他們“掐”起來了

一方面,面膜當前利潤空間太窄。

雖然目前暫沒有收到膜布供應商的漲價通知,但某國際知名OEM/ODM企業負責人表示,依然希望漲價,“現在生產面膜幾乎沒有利潤。”另一國內OEM/ODM企業負責人也指出,面膜當前利潤太低,如果OEM/ODM企業的毛利按0.2元/貼算,一般淨利能有0.05-0.10元就“算不錯了”。

另一方面,漲價有助於整頓面膜市場。

佛山市皙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讓低成本、低品質面膜完全沒有利潤空間,因此必然會淘汰掉一批只打價格戰、不注重品質的品牌。廣州合眾無紡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蕭君圭也認為,膜布漲價,會讓一些超低價策略商家無生存空間。

除了上游的OEM/ODM企業外,也有部分品牌商支持面膜漲價。“之前面膜的價格被打穿了。”某面膜品牌創始人表示,漲價會讓一些低質低價“湊熱鬧”的品牌出局,比如,不少線上渠道零售價10元幾盒的面膜會受到很大影響。

反對派:終端庫存高企,漲價就替換品牌

品觀APP瞭解到,目前,膜布漲價對於一些準備充足的大企業影響較小。上美集團CEO呂義雄表示,上美已經提前儲備了10個月的膜布,“疫情發生以來公司迅速反應,提前儲備了,前幾天聽聞膜材漲價又提前儲備了一批”。

同樣,皙貝等部分OEM/ODM企業也表示已做了大量庫存儲備,目前影響較小。而相較於OEM/ODM企業,雖然零售終端還未受到膜布漲價帶來的直接影響,但不支持面膜漲價的在大多數。綜合來看,有以下幾個說法:

其一,工業成本在面膜成本中佔比相對較小。

星野家創始人李星表示,工業成本相對渠道成本、營銷成本來說佔比較小,如果在營銷等方面減少成本,膜布漲價帶來的影響並不會導致面膜漲價。

其二,漲價並不現實,可替代產品太多。

優貝施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品牌方知道終端的難處,對終端支持力度普遍較大,也都希望能儘快出貨,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選擇漲價的可能性較小。

“如果只是個別品牌或廠商漲價的話,那終端很可能就會選擇價格更低或沒有漲價的品牌或廠商合作。相對而言,消費者對面膜的忠誠度沒那麼高,市場上可替代的產品很多。”也有終端零售商如是說。

其三,終端庫存“一年半載都夠賣”。

寧夏正德和創始人傅小川表示,目前終端市場面膜庫存仍然不小,原料漲價暫時不會波及終端。一位不願具名的代理商也表示,除了所謂的爆款,CS渠道的常規庫存一般會很充足,以當下的生意情況,“不少品牌一年半載都夠賣”,如果膜材漲價並不是持續的,對終端而言影響也有限。

面膜要不要漲價?他們“掐”起來了

誰的話語權更大?

整體來看,上游OEM/ODM企業更支持漲價,而零售終端不支持也不認為面膜會漲價。在這樣的“僵局”下,處在中間的品牌方,似乎陷入了兩難境地。

“品牌能不能漲價,就看對於代理商和終端的掌控能力了。”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很多面膜依託於代加工,且絕大多數出自諾斯貝爾、貝豪等幾家大廠,原材料漲價後,它們必然會漲價,而一些走量比較大的品牌要提高終端零售價是難上加難,也不太現實,“面膜本身的屬性就決定了它是一個帶有快消屬性的入門級產品。”

他認為,面膜也可能會走到一個分水嶺上。原來一直提倡做高品質產品的品牌,可能會搶佔更大市場;低價低質品牌,也不會被市場完全淘汰;反而是那些中端定位的品牌可能因為原料漲價,日子不好過。

蕭君圭認為,當前的面膜低價是市場競爭的後果,這種競爭是惡性循環,如果品牌漲價,終端會很難接受,除非品牌本身有很強的溢價能力,而品牌要提升溢價能力,除了重塑消費者對於國產品牌的信心和信任,以及提升品牌創新設計能力,別無他法。

“漲不漲價,就看誰的話語權最大。”另有業內人士表示,面膜品類當下的市場處境,事實上並不是漲不漲價能夠解決的,漲價也並不一定會整頓面膜市場格局,產業鏈上下游對產品開發、品質、品牌塑造的共同重視,才是根本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