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4月19日,當今“世界圍棋第一人”的柯潔,在其社交媒體上如此回覆一位網友說:

“您好!根據您的情況,一定要及早就診,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建議諮詢一些專業資深的心理醫生進行開導”。

原來,這是柯潔對一位女孩提出的“性單戀”問題進行的回答。

這位女孩是如此說的:“我一直喜歡一個人,也不算暗戀吧,就透露了一點點喜歡他的意思,最近他跟我表白了,換做別人,定很開心吧,可我卻對他好感全失,甚至感覺厭惡,不想跟他說話,想斷掉所有聯繫方式,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我真的不是渣,自我查了下,說是什麼‘性單戀’,我該怎麼辦,不會孤獨終老吧?嗚嗚……”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柯潔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現在是一年級的學生——當然,他最擅長的顯然還是圍棋,那麼,柯潔在情感問題上,也如此的“好為人師”,可這次,他說的真的是對頭嗎?

並不見得!

“性單戀”,按照心理學的解釋,“是缺愛心理導致的一類症狀。即童年時,不安全依戀模式會延伸到成知年期,尤其是迴避型依戀模式:他們享受幻想,可以自由中斷親密關係,不想感恩對方,耽於別人對自己遠遠的崇拜,並且不知如何回應;一般是迴避。性單戀者的戀愛情結,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根據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的“成人依戀理論”稱:這就是一種“迴避依戀人格佔主導的人格類型”。即早期親子關係的經驗,形成了人的“內部工作模式”,這種模式是人的一種對他人之預期,決定了人的處世方式。

簡單點說,即一個人小時候父母對待你的態度,會大大影響了你以後的“依戀人格”類型,以至於影響到你對待戀愛的方式。

但這卻不是一種“病”,甚至說連心理障礙都不算!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如今這個複雜的世界,有著複雜多樣的性格和情感類型,這太正常不過了,就像戀愛有異性之間,也有同性之間,甚至是雙性——難道,就得更像柯潔這樣給定義成“病”了嗎?

對待複雜人類的複雜感情和心理世界,簡單地將與大多數人,或者說與歷史沿襲之下,隨從於傳統的大多數人之不同的觀念,就簡單粗暴地歸類為“病”,其實,這樣的做法本身,才是真正的病!

一般來說,兒時因父母關懷缺失,會導致我們出現“迴避依戀人格”,當然也有例外。這其實和有人願意“單身主義”一樣,只不過是不同環境下形成的情感類型而已,並不是說,在情感和心理的世界中,“非我族類,必將為病”!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即便是勸說這樣的人去看心理醫生,也不要先為其定性為“病”,這種心理情感的類型,通過社會接觸、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並隨著個人情感經歷、社會閱歷的豐富,可以說能很好的得到自然改變,並能融入社會主流的情感類型中。並非像柯潔所言,不趕緊看醫生,就會病情加重云云。

這就像柯潔一直在對戰的“女拳”主義者”,你能說人家就是一種病?——因為跟大多數女人的想法不同步,少數人的觀念就相對是“病”了不成?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像有句話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那麼,在更多群眾的普羅大眾眼裡,是不是掌握了少數真理的人,就是一種“神經病”了呢?

今年才23歲,還沒戀愛過的清華大學生柯潔,你雖然是圍棋世界第一人,可是,這好為人師想當心理學教授的衝動,還是好好控制一點吧,否則,柯老師你就有可能誤人子弟了噢!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變身情感教父的柯潔被質疑:“性單戀”是病?不早就診會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