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鈞‖州牧王者輔與楊逸我的忘年交「推薦」

  • 梅州州牧王者輔與楊逸我的忘年交
  • 楊鴻鈞/輯錄


紹德堂楊氏十二世祖楊林潚,號逸我(逸為超越,逸我即超越自我)增廣生(1674-1760)享壽 87 歲。公篤於孝友,博學多聞,州牧天長王公者輔,廩生、保舉破格出任嘉應州知州,乾隆九年 1744 年任三年。王公修志時,嘗殷勤諮訪。逸我公年逾七十歲,1744 年猶攜兒孫應試,三代皆中增廣生、廩生、秀才。督學憲吳旌匾曰:“績學詒謀”當時楊公一家四代幾十口人住現元城路“進士”和現元城路染織廠裡舊時楊屋(亦想籌建住房和書房)和州府不過百米之遙,故和王公常來常往。1744 年王公為創建“東山書院”,便把北門北營(座西朝東,4 槓圍龍屋,建築面積 900 平方,佔地面積 1100平方)賣給逸我公,一家幾十口人便在原北營安居樂業,學文習武,取屋名曰“逸我廬”,逸我公由八世仰文公起至十九世十二代直系皆中舉人、貢元、增生、廩生、監生、秀才 20 多人,在我國亦不多見。在現代仍出多位博士、副教授、教授、會計師、經濟師、藥劑師、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長期以來,逸我廬亦變化滄桑,在 1932年拆現在文保路北門城樓時,逸我廬門前小小的花石街擴建成元城路,逸我廬被劃撥出近百平方的房間,門坪、門樓等用地。在 1958 年公社化和大鬧鋼鐵年代,逸我廬中間的兩槓屋磚、 瓦、角、桁被金山管理區無理拆去做街道工廠,1968 年被金山管理區無理賣給新華書店建職 工宿舍,2007 年在老祖宗保佑下,由 21 世嫡孫鴻鈞購回。330 平方建築的二層樓,鴻鈞改建成“逸我樓”(現元城路 31-33-35 號)進行綜合利用和開發,收益頗豐。

王公 1744 年建成“東山書院”後,1745年又要在梅縣南口籌建“南岡書院”,又找老友逸我公籌款,想把“元城書院”(現元城路 29號)賣給逸我公。王公談到當年建了“學宮”後, 原小小的“元城書院”已不適應梅州蓬勃發展的文教需求,一直都當作北營的補充使用。現你們如買下“元城書院”用作族群的學堂必然大有作為。現在州府的“武營”和“文院”都屬於你們,你們定會培育出眾多文武進士,文武舉人,文武秀才。王公精湛的預言確實日後一一得到實現。


由於逸我公剛買北營,手頭比較緊。但為幫助好友王公發展梅州的文教事業,想了一個 2 / 7梅州州牧王者輔和楊逸我的忘年交辦法,要求大哥楊林濬,二哥楊林演,三哥楊林潚(逸我公),四弟楊林瀰,四兄弟合資買下“元城書院”,繼續辦成紹德堂楊氏在梅城的學堂,我族從此商讀傳家,文學肇興,甲科繼起, 書香傳薪,是程鄉縣衣冠望族。我族十賢中進 士,五十六舉人,一千多位貢生、增生、廩生、監生、秀才。各項聖賢都佔梅縣建制以來的十分之一。紹德堂楊氏一千多位鄉賢都出自“元城書院”。“元城書院”是紹德堂楊氏千古難尋的聖賢寶宅。

現談談“元城書院”的來歷,遠在北宋哲宗元符元年 1098 年,左諫議大夫劉安世,字元 城,因直言黜奸,遭謫梅州,他上任不久 1099年即在梅城建設“梅城書院”,且親自招生授徒, 是梅城第一間書院,由於當時急於需求,建築比較簡易、小型,建成只有 600 平方面積祠堂式結構,佔地也不過是 800 平方。初時還能滿足生員的數量要求,通過幾年劉公授課的努力,文教事業的發展,已不能接納大量的生員。劉公京城召歸後,邑人特將此書院易名為“元城書院”。在 1103 年州城建成“孔子廟”(後稱學 宮)後,“元城書院”不再作書院使用,給隔壁屋北門北營作補充使用,如放置刀槍、衣甲、糧食等物。後人又把原北門城樓“鐵漢樓”旁邊一條街命名為“元城路”。

而在宋崇寧二年 1103 年,由知州滕元發在 程鄉縣縣城西區(今梅江區西郊街道辦事處側) 建一學宮,內設文廟、明倫堂,即人們所稱“孔子廟”,當時被視為最高學府,後因為戰亂遷至江北考院前南門,現稱為“學宮”。以“元城書院”為起點,書院義學和社學如雨後春筍在梅 縣、梅江區蓬勃發展。

現在重說“元城書院”,當梅州最後一位科舉進士,紹德堂楊氏十八世楊沅(光緒二十四年1898 年)考取後,清朝於 1905 年結束了一千多 年來科舉選賢制度。屬於梅州紹德堂楊氏的學堂原址“元城書院”,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800 多年輝煌歲月,完成了其偉大的歷史使命安然倒下。逸我公四兄弟後裔沒有籌資再建學 堂和房舍。在二十世紀初分成四大份,各房頭 再小分,各家各戶種青菜,在 1953 年北崗擴建 梅州中學時,各房頭在北崗的祖墳遷出的祖公祖婆骸骨放置各房頭的菜地邊暫時安置好,當時是沒有補償,故無法妥善處置,在當時的形勢是不能辦這些事情。在 1958 年公社化年代下,光遠小學領導逐機召集四大房後裔商談,要求楊氏捐贈共 800 平方的菜地給學校做體育操場,楊氏子女在學校讀書都免減學費。但好景不長,三年後 1961 年美蔣叫囂要反攻大陸, 我國政府則策劃“備戰、備荒、為人民”。這做了三年的體育操場,又非常無奈給縣府做成了鹹菜倉庫,交由梅縣供銷社負責製作鹹菜和管理。後來中國強盛起來,解除“備戰、備荒” 這一策略。在 1979 年供銷社剷除鹹菜倉庫,建成四層樓 16 套房的職工宿舍。在 1953 年擴建 梅州中學在北崗取回 16 位先人骸骨,因時間久遠,無法分辨,只能臨時安置在宿舍下面,故在此居住的凡人都常出各種各樣離奇古怪的問題,不太安寧。

州牧王者輔在梅州任職三年間和楊逸我往來密切,建立情深誼長忘年交,王公為建“東山書院”和“南岡書院”都向逸我公想辦法籌 資建成,兩人都為梅州的文教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王公得知,楊公在梅城開基的九世祖守 白祖公和陳氏祖婆還沒安置。王公精通堪輿之 術,在西洋村,現西洋中學則發現一處風水寶地,型曰:“螳螂下山”能出一位狀元、十位進士、五十位舉人、一千位秀才。梅城紹德堂楊氏九世祖風水寶地是由王公選寶地,揀日課,逸我公投資建成。每天晚上地前都常聽到弦蕭鼓樂,美妙動聽的聲音。周邊鄉民如有各種小病小疾,在地前點上幾支香,擺放一碗清水, 求拜以後,喝完這碗“法水”也就平安無恙。 做好此風水寶地後,我族由十二世起,十位中進士,五十位中舉人,一千多位中貢元等秀才,唯獨沒有中狀元。傳說當地曾有一歪人,心懷不正、不服,對寶地做了手腳,故使我族梅縣、梅州憾失狀元郎。我族十七世楊懋建字掌生(1807-1873)。15 歲時受知於兩廣總督阮元, 進入省城學海堂深造,他學識淵博,過目不忘,阮元讚賞曰:“掌生少年雷霆精銳,冰雪聰明,吾不如也”。掌生於道光十二年 1831 年考中亞魁,當年秋進入京城國子監學習,擔任學正, 掌生在京城二年時間裡,才華在各方面充分顯 露,京城百姓都知曉掌生癸已科高中狀元無疑,十之八九都投注掌生中狀元。掌生參加癸已科1833 年春闈考試,高中第一名會魁。但天有不則風雲,掌生被主考官朱文正藉故除名,掌生無故遭此打擊,遂放蕩不羈,常以猜寫科考應 試文章,對主考官進行報復,同時還賣給參加科考的富家子弟,因其文章好,且命中率極高,故名聲四傳。掌生看破多事的仕途.淡泊科場, 從不再應試而自己選寫的篇篇文章,卻將多人送到進士榜。道光丁酉科 1837 年順天鄉試,竟 傳聞於皇上,並被皇上下旨革去舉人身份(歷朝 僅此一例)還謫戊湖南。嗚呼,我族憾失狀元郎, 也失去王公在這方面對我族的關愛和造就。掌生科舉案雖然過去 180 多年,這典型案例是絕無僅有和耐人尋味。時至今日,北京、上海都 有專題研討。在多間大學學報都指出楊掌生是梅州紹德堂楊氏:始祖林字千三郎於元朝延佑二年乙卯歲 1315 年由福建寧化石壁偕同戴氏遷至廣東程鄉縣鬆口半徑村,於嘉靖三十六年丁巳歲 1557 年七世易林為楊。現仍常有學生向楊鴻鈞索要掌生素材,編寫本科、碩士、博士 生的畢業論文。


在 1958 年前後,西洋中學為擴建學校,又 把我九世祖寶地無條件遷出,一直到了 1985年才由元城路“武魁”印尼華僑楊浩叔集資重 建於南福村金柚公園入口側。型曰:“福金又園”。自從建此風水寶地後,其三個兒子楊元傑、楊元偉、楊元儒後裔家家福圓滿、金又圓滿。戶戶興旺又發達。紹德堂楊氏許多美麗的傳說,許多圓滿的碩果,老祖宗好心有好報。紹德堂楊氏始祖林字千三郎,諡遠紹,是黃帝 131 代孫,西河堂林氏林堅始祖公第 97 代孫,是莆田九牧堂長房林葦傳人,林葦九兄弟八位中進士,其父林披 中進士,其祖父林萬寵中進士,是中國僅有的三代十進士。全世界共有六千多座媽祖廟、聖母廟、天后宮的原型人物林默娘,是大哥林葦第六弟林蘊的後裔。

崇文重教是我族的優良傳統!


作者:楊鴻鈞輯錄 作者簡介:楊鴻鈞,梅州紹德堂楊氏宗親會副會長,族譜編委會主任,中國工商銀行梅州梅縣支行經濟師,長期以來尊祖愛宗、記住鄉愁、敬奉先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