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夜雪說影視,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角鬥士》

《角鬥士》是由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鬥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鬥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獎。全球票房達到了4.6億美元,真可謂叫好又叫座。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電影裡羅素·克勞扮演的馬克西姆斯

關於電影中的主角馬克西姆斯的原型有兩種說法。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涉及馬克西姆斯的文字只有短短300餘字。馬 可.奧勒留在世時,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已經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品格贏得老皇帝的信任,並且受委託管理希臘的政務,同時掌握兵權。在康茂德的陰謀中,麥克 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是最令人惋惜的犧牲品,他們在一次對日耳曼的戰役中大獲全勝,其後卻被康茂德處死,這是《角鬥士》的主角麥克西穆斯在史料中唯一出現的地方。

另一種說法是馬克西默斯的原型是古羅馬將軍馬克裡努斯。馬克裡努斯是羅馬帝國第一個北非努米底亞行省出身的皇帝;他的父親是毛利塔尼亞的解放奴隸,沒有顯赫的家世。 馬克裡努斯在卡拉卡拉進行波斯戰役之前,暗殺了卡拉卡拉,受到軍團擁立為帝。

馬克裡努斯指揮了與阿爾達班五世的尼西比斯之戰,和波斯簽訂了退出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和約,但此時駐在敘利亞的軍團,擁立具有塞維魯王朝血緣的少年埃拉伽巴路斯為帝。馬克裡努斯在安提阿外與埃拉伽巴路斯的軍隊對抗,但他底下的士兵卻紛紛投靠對方。馬克裡努斯打算逃回首都,卻在小亞細亞的比提尼亞被士兵認出殺死,其子迪亞杜門尼安也一同遇害。他的在位僅僅只有一年。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電影中的馬可·奧勒留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馬可·奧勒留雕像

今天本文的主要說的不是電影中的主角馬克西姆斯,而是電影中的老皇帝,原型就是歷史上的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也是一個很有造詣的思想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勒留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他嚮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幹。

在公元96年至180年,羅馬先後被5位賢明的皇帝統治,世稱“五賢王”,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比約和馬可.奧勒留。在他們的統治 下,羅馬的疆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東起幼發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南起北非,北至大不列顛的民眾宣誓效忠皇帝並接受他的恩澤,無數珍禽猛獸被送到羅馬城的鬥獸場,奴隸被迫和它們搏鬥,以娛樂羅馬公民和貴族,顯示帝國的強大,同時震懾遠方的蠻夷和皇帝身邊的圖謀不軌者。

在馬可.奧勒留統治期間。他取得了對安息的戰役(162~166年)的勝利,但是班師回朝的軍隊帶來了瘟疫,傳染疾病氾濫整個帝國。同時日耳曼人也開始入侵羅馬帝國。但他最終成功地把日爾曼人遊掠部族趕出羅馬領土。本片開始時講述的也是這場戰役。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電影中羅馬軍隊與日耳曼人的戰爭

馬可.奧勒留在位20年,有一大半的時間,他無法呆在羅馬城,只能在帝國的各個行省之間奔走,去平息由瘟疫引發的暴亂和野蠻人的入侵,這些野蠻人包括東面 的安息人和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人等。馬可.奧勒留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在奔走的馬背上寫了流傳千古的《沉思錄》,它以馬可.奧勒留與 自己對話的方式探討了人的美德、精神的困頓與追索等話題。即使在將近2000年之後的今天看來,這些對話依舊是睿智的,充滿寓言一般簡潔卻深邃的智慧。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沉思錄


和電影《角鬥士》的敘述不同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馬可.奧勒留並非被兒子弒殺而亡,公元180年,馬可因為長期勞頓、心力交瘁,病逝於今維也納地區。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後漢書

馬可.奧勒留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羅馬帝國,他鼓勵商人到遠方的國家自由貿易。《後漢書》記載,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曾派遣使臣到達中國境內,安敦即是馬可.奧勒留本人。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哲學家羅素

哲學家羅素評價他道:“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慾望裡,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想要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他渴望成為一個聖人 , 一個像蘇格拉底那樣的哲學家 , 但是命運讓他踏上了一條看起來是相反的道路。作為皇帝安東尼庇護的養子,當他還是一個十九歲青年的時候,就被推舉為羅馬的執政官,此後又兩次連任,還娶了皇帝的女兒為妻。他在世俗的事務中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直到 161 年,養父駕崩之後,他被推上了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座位。看來,他是一個聽從命運安排和感召的人。“讓命運成為你惟一的意向吧,因為此外再沒有更合理的事情。”這句話不像是對別人說的。

由此看來,馬可.奧勒留幾近完美。馬可.奧勒留的妻子福斯丁拉非常漂亮, 卻不是一般的淫蕩,她和多人有染,並且通過馬可.奧勒留對自己的寵愛讓她的情人們在帝國中擔任要職。這在整個羅馬幾乎人盡皆知,但是皇帝本人一個人不知道,他在《沉思錄》中寫道:我有一個十分溫順、深情和樸實的妻子。這對馬可.奧勒留的真誠是最大的諷刺,也很悲哀。尤其讓人不堪的是,皇帝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元老院下令在各處神廟中立上自己妻子的雕像,讓她接受神祗的待遇,至誠至真的皇帝還下旨,羅馬的每一對新人在結婚的時候都要去供有福斯丁拉的神廟膜拜,以學習她的忠貞和質樸。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電影裡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暴君康茂德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康茂德雕像

馬可.奧勒留做的另一件讓人扼腕嘆息的事情是把皇位繼承人交給了兒子康茂德。《角鬥士》裡,馬可.奧勒留想讓當麥克西穆斯當執政官和羅馬公民的保護人,在和麥克西姆斯談話的最後,他說道:請給我一個父子間的擁抱。這句話其實有很深的含意。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間,在羅馬的傳統裡,繼承人的產生是由老皇帝挑選賢能的人,收他為義子,培養他,待他成年後立他為執政官,馬可.奧勒留本人便是安東尼比約的義子(甚至哈德良也曾經當過馬可的養父)。

電影中,馬可.奧勒留這樣說,無非是表示他會遵循羅馬這個優良的傳統,將帝位傳給麥克西姆斯。但是在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打破傳統,讓兒子康茂德自14、5歲便參與政事。他其實深知康茂德的無能,但是夢想元老院中的賢者能引導康茂德,讓他成為一個愛惜榮譽的正直的人。正如馬可.奧勒留期望的,在自己死後,康茂德即位,成為羅馬近 100年來第一個“生而為帝者”。馬可.奧勒留萬萬沒有想到,康茂德會成為和尼祿、卡里古拉、圖密善齊名的暴君,羅馬帝國也由此從全盛進入衰敗。

這位暴君康茂德的故事其實很有意思,下次再說。

電影裡,馬可.奧勒留死前目睹日耳曼人被羅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死後300年,日耳曼人攻破羅馬城,大肆屠殺,毀滅西羅馬帝國。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小丑》


電影《角鬥士》背後一段羅馬帝國的歷史

傑昆·菲尼克斯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康茂德由傑昆·菲尼克斯扮演,藉此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2020年憑藉《小丑》中的傑出表演,獲獎無數。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77屆金球獎 、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第26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第25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第40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第23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的最佳男主角。

最後用馬可.奧勒留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來作文章的結尾:

人生只是一種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