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說到喪屍題材,在近幾年火的不行,而其中最出名的,場面最宏大的,要屬

《末日之戰》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殭屍世界大戰》,不過這名字太俗氣。

《末日之戰》投資2億美元,拿下6億美元票房,在同類電影中算是出類拔萃的,而且電影中的恢弘場景,個人感覺甩開了同類《生化危機》一條街。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這部另類的PG-13級別電影,是如何拋開傳統喪屍克蘇魯式風格,放棄掉血腥、殘肢等元素,打造的史詩級喪屍電影呢?我認為和他這三部分脫不開關係。

情節的銜接,細節的處理,以及對傳統英雄主義的諷刺。

《末日之戰》五部分情節的緊密貼合

整部電影可以看作“逃離城市”、“指派任務”、“韓國調查”、“耶路撒冷”以及“偽裝病原體”這五部分,而這五部分是基於原著裡龐大的世界觀提煉出來的,所以聯繫密切。

喪屍電影最核心的三要素:喪屍、人性、戰爭,被導演馬克·福斯特打碎糅進這五部分。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①喪屍恐怖元素的摻雜

在第一部分“逃離城市”中,導演就佈下“12秒屍變”的情節,以提升喪屍感染的恐慌感,快速、裂變、悍不畏死,讓人恐懼。在第一部分中,單方面喪屍生物力量與城市軍事武力的第一次衝突,輕易擊碎了城市脆弱的防禦,於是在主角慌張逃跑的時候,就帶給觀眾坐在熒幕前安全的恐慌感。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②於人性的對比也在第一部分有體現,還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世界末日,人們都去超市搶食物,主角去超市找女兒的哮喘藥,有一箇中年人幫助了他,這是人類的人性溫情一面。

然而突然轉折,幾個壯漢意圖強X主角的妻子,主角本按照文明社會的規則舉槍示意,結果被射擊,不得已反手射殺了壯漢。隨後進來的警察對此不聞不問,只顧搶奪超市的食物。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這就是對人性與社會規則的打破,讓觀眾的認知隨著情節而改變,從意外到接受,在後面軍艦航母上驅逐平民的時候自然也會覺得理所應當,這就是鋪墊。

③戰爭反映的世界背景危機

在主角乘坐c-130大力神從韓國前往耶路撒冷時,在飛機上主角看到了一個核爆,強烈的衝擊擾亂了主角與妻子通話的信號,也讓觀眾的心咯噔一下。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於原著中這場核爆發生在伊朗與巴基斯坦,而影片中放在韓國到耶路撒冷的飛行過程中,顯然就是在為黑而黑,但是從另一方面又說明,連華府都沒能抵擋,這場危機有多恐怖。

在美軍航母上穿插著許多士兵通話的鏡頭,都是一個又一個城市淪陷,這種氛圍的渲染讓末日的恐慌浸出了熒幕。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細節的處理是《末日之戰》的成功之處

①對喪屍的細節處理

傳統喪屍,蓬頭垢面,一身乞丐流行時尚的裝扮,缺胳膊少腿,一腦門子血漿,呲牙咧嘴的。

可是在《末日之戰》導演沒有這麼做。首先作為PG-13級的電影,它可以直接放大細節而不擔心被打掉。對喪屍屍化的特寫,關節的僵硬抽搐,以及背景小孩聲音的空洞,就是一種超脫於傳統血漿的處理手法。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在主角最後和喪屍一牆之隔的時候,那深陷的眼窩,灰白的皮膚,顫抖地牙床,這種細節描寫沒有一絲猩紅色彩,但是處處都在說:這是一頭殘暴的喪屍。

②道具的細節處理

對比當下的電影,道具上的處理導演也是別有用心,例如手機。

作為2億美元的大片,主角用的不是iphone、不是nokia,而是一部普通的藍白屏幕大哥大樣式,你真以為這手機很low嗎?你錯了,導演的細節就在這裡。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手機屏幕上的“iridium”幾個字母在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銥星手機,一部獨立依靠66顆衛星行程的六條繞地衛星鏈來進行通訊的高級手機,末日通訊必備物品。由此你就能看出導演在細節上的處理有多用心了。

③對傳統英雄主義的諷刺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人性?屍性?或許都有。但是在《末日之戰》裡,導演的諷刺大過於對精神世界的解剖,沒有那麼多恐怖驚悚題材的雞皮疙瘩,看《末日之戰》甚至能把你看樂了,這就是馬克·福斯特的獨特美式幽默

英雄,什麼是英雄?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布拉德·皮特

國內不少人戲稱布拉德·皮特是雷神翻版,將《末日之戰》稱之為《雷神打殭屍》,那我就由此來詼諧一點的解釋一下是怎麼嘲諷美國傳統英雄主義的。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雷神

①為大義執行的英雄沒一個好下場

雷神為大義救國救民還救球,暴打紫番薯滅霸,這是英雄吧?可是

美國的英雄往往有一種區別於中國“俠”精神的地方,那就是以本心行事,生而無畏,從不考慮個人能力,所以他們的英雄主義有一點狂熱的個人宗教崇拜的味道。

主角起初不是個英雄,他是被迫加入小隊的,反而那個自己把自己崩死的博士像個美國英雄。手無縛雞之力,卻想要拯救世界,最後導演把他用一種戲劇性的手段抹殺了,這就是一種諷刺。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讓主角一家躲避的小男孩一家還給主角他們食物和水,結果就剩下一個小男孩活了下來;救了主角的上尉被咬了,選擇自己吞槍;救了主角的女軍官,被主角一刀砍掉了被咬的手……

所有表現個人英雄主義的角色,全都沒一個好的下場,這就是導演對傳統英雄主義的諷刺,而本來自私的主角反而成了英雄活到最後,這就是一個《末日之戰》的英雄。

②為救妻女順便拯救世界的新英雄

主角量力而行,本心只想為自己的妻兒謀生路,這是很現實的一面,這也是區別於傳統英雄主義大無畏的一面,犧牲?我不幹這傻事。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但是在最後主角為什麼一步步開始主動尋找解決危機的辦法,甚至不懼犧牲?那是因為自己的妻女性命安危,都在自己的手上。

妻女因為自己沒有聯繫,被趕下船,而他現在手握可能拯救世界的信息,換做你們會怎麼選?報復性同歸於盡當然是比較二缺的,主角要的是拯救妻女,怎麼拯救?證明自己的猜想就是拯救的方法,所以他做出了英雄的行為。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什麼為國大義,導演想表現的就是一個男人在末日下為救妻女才爆發出來的英雄氣概,拯救世界只不過是順便罷了。這種想法本就是對傳統英雄主義大片的嘲諷,可是偏偏在影片中效果還挺好,而且廣受歡迎,這無疑迎合了很多觀眾心中的小家思想。

總結

《末日之戰》是一部極具感官刺激的電影,它的場面之恢弘堪比《指環王》:喪屍圍攻耶路撒冷堆起的屍梯、在城市中像潮水一樣的屍群在街道兩旁撞擊迴盪、核爆場景的撕天裂地震耳欲聾……就衝著這點,就是一部極其炸眼的大片。

史詩級PG-13《末日之戰》,喪屍電影的突破,諷刺寓意下的英雄

而導演在細節上的勾勒又有充足的地方讓精力充沛的觀眾去挖掘,這就是基於原著龐大世界觀下的好處。

據說《末日之戰2》再次斷拍,派拉蒙又一次刷新了在我心中不靠譜的印象,2020年的電影空窗期,希望能給這些電影更多打磨劇本的時間,在之後能給我們更精彩的觀影體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