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 共贏春天——給民營小微企業家的一封信

齊心協力 共贏春天——給民營小微企業家的一封信


謝雪冬

尊敬的各位民營企業家們你們好。早想著給民營企業家寫一封信了,但覺得還沒到時機。雖然2019年來,民營企業的寒冬已經來臨,但大家還抱著美好的願望在堅強勇敢地經營著。我也希望各位企業家在自己的努力下,能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殺出一條血路來,於是一直處在觀望和等待中。然而我們的等待並沒有帶來民營企業的春天,反而迎來了2020年初的一場大的疫情,猶如立春前的一場大雪,似有壓垮大樹枝丫的勢頭。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們正面對大疫情更加束手無策,無望的等待和煎熬正在吞噬大家去年做最後一搏的儲備和殘存的那點信心。網絡媒體大肆渲染疫情的危害性時,很多民眾居家吃喝躺睡時,很多民營企業家躲在幕後忍住淚水為疫情前線捐款捐物。我們知道這段時間民營企業家們的夜晚是最難熬的,他們一邊想為遏制疫情出錢出力,一邊想著企業如何渡過這場生死存亡的寒冬。為了助企業家渡過這場寒冬,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包容合作、共度寒冬。我們的民營企業大多以貼牌加工、外貿出口起家的,大有小富即安的心理。過去能接一兩個訂單,能賺個百八十萬就沾沾自喜。後來能辦個工廠,粗加工一些產品,便洋洋得意,回鄉能以老闆自居,間或能得到家鄉父母官的認可,便自我滿足,不思進取。我2008年在溫州一次中小企業的年會上講過一段話,當時狠狠地批評了在座的小企業家們,告訴他們一定不能自我滿足,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貼牌生產是不能長久的。當然說這些話的還有很多人,有一些企業家聽進去了,做出了自己的品牌,發展壯大了自己的企業。也有很多企業家在做品牌的過程中倒下了。因為物聯網的發達,這個時代想獨善其身的企業很少,能獨善其身的小微企業就更少。各個中小微企業就像食物鏈中的一部分,如何在食物鏈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變得很重要。品牌是合作過後,打出去的拳頭。這個拳頭的力度如何,靠各相關企業的通力合作的結果。任何一個行業,只有合作共贏,抱團取暖才能在寒冬中紮下根,等著來年生根發芽。

齊心協力 共贏春天——給民營小微企業家的一封信


二、完善團隊,抱團發展。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年代,一個行業就是一個商業帝國,一個企業是一個行業的組織細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的企業單打獨鬥慣了,總擔心合作起來成效不明顯,擔心人心不齊,股權不明,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過去,我們的企業可以單打獨鬥,是因為我們只是大品牌的傀儡,是因為利潤被國外的品牌企業壟斷了。而今各國都在保護本國的製造業,保護本國的就業崗位。我們的貼牌產品是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在我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資源優勢不明顯,員工勞動成本大增等不利加工企業發展的條件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岌岌可危。個別企業的發展更面臨著接不到訂單瀕臨破產的威脅。如何在這個多變的世界經濟,世界市場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國民營企業的聯合起來,團隊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團隊合作,才能在面對風險時有共同承擔風險的能力。這個時代的市場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的市場,因為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一眨眼的功夫,市場就幾易其手。當一個企業只研究產品,也許營銷的手段就落後了,一個企業在忙於生產,也許幾天之間產品就滯銷了。只有團隊合作,才能集思廣益,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有了完整的產業鏈,可以節省上下游,線上線下的很多成本。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國家,出賣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也是我們的生存之道,單個輸出的能力有限,聯合起來輸出才能抵禦風浪。

三、不斷學習,加強智囊團隊作用。2020年春節的這場大的肺炎疫情,讓很多的企業開不了工。有些企業老總打電話給我說怎麼辦。我說危機中蘊含機會。你們可以抓住當前的機會,對自己的企業市場、產品、管理、人員做一個梳理,及時調整自己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如受大疫影響,外貿加工型企業會受到衝擊,這時需要在網絡上與訂單客戶做好的及時的溝通,人都是有感情的,面對著自己的老朋友遇到了困難,只要溝通到位,訂單數是不會少的。當然轉移戰場也很重要。如可以到周邊國家儘快合作建立自己的生產加工基地,儘可能的彌補自己的損失。一些餐飲服務業等,儘快盤點庫存,通過相關餐飲業消化自己的庫存。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餐飲區域的消毒,抑制疫情工作。面對大的災難的來臨不是去怨天尤人,而應該主動投入到抗疫大戰中去。自己的損失雖然重大,但更要思考如何應對這種風險。一些餐飲業喜歡好大喜功,做大量的面子工程,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盲目投資做連鎖等。這些企業的倒下不足為奇,也許為其他人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真正做企業的應該有規避風險的能力,量力而行,量入為出是我們老祖宗做企業的宗旨之一。就如我老母親常說的一句話:辛苦錢萬萬年,不要貪快錢,那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四、時刻做好風險預控,留好最後的口糧。

面對這場大的疫情,有很多人是悲觀的。我不認為未來是悲觀的,因為窮則思變。只有這最後的退路都不給民營企業了。民營企業家才會真正撂下包袱去大幹,否則還是守著自己的溫柔鄉不願意放手。國家政府在很多年以前提出要企業轉型升級,房產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的炒的,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面對政府及有關人士的多次提醒,我們的企業家依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粗加工企業不捨得放手。現在面臨著外貿訂單大量的流失,這些企業被逼著打起包袱,另闢場地。房地產市場的幾度狂熱,誰都知道有風險,但誰都不願意放棄就要到手的"魚"。這次大的疫情,造成經濟市場的動盪,不可預知的風險讓很多平民老百姓感受到了盲目投資的後怕。我們不管房地產未來的趨勢如何,讓很多人在這次疫情中明白合理投資也不失為是件好事。


齊心協力 共贏春天——給民營小微企業家的一封信


五、利用企業商會,共同打造品牌;行業聯合,打贏貿易戰。2018年下半年以來,網上都在熱議中美貿易戰。我不喜歡談中美貿易戰,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由於人的聯繫,經濟的串聯,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明顯。與其說是中美貿易戰,不如說是產品市場之戰。這場爭奪有利市場之戰,真正的主力部隊是我們的企業家,不是政府要員。政府要員要介入的其實不需要太多,因為他們更像是裁判。只是互相制定規則,互相監督各自有沒有徇私舞弊的嫌疑。其中主要較量的是我們的企業家和企業產品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搶佔市場或擠佔市場。我們的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到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當然我國企業在針對世界競爭中的產品質量,資源人才優勢都有不足之處,盲目的走出去是不可取的。立足國內市場,練好自己的本領,在穩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逐步擴大國際市場。說起我們民營企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是與時俱進不夠,開拓意識不夠。很多企業守著自己的一點小收穫不願意冒險。有一些企業出去闖了,因為實力不足,倒下了很多,故而讓很多企業寧願等死,也不願意向前邁步。其實很多企業家知道抱團發展,嚮往拓展的重要性,但因為自己的企業還有生存之力,便不願意搭把手帶動周邊的企業發展。現在面臨這次大的疫情,面臨國外市場的打壓,企業家們的最後一點念想都沒有了。這時他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戰勝這次大疫之後的經濟發展困難。我們知道一個病人真正要戰勝疾病只能靠自己,因為信心是提升免疫力最好的武器。而我們的民營企業發展出問題了,很多企業沒有在自身找問題,沒有抱團起來發展。當國家政府提出各種優惠政策之後,便緊緊盯著政府不放,希望能鑽一下政府的空子,能不能搞一點項目資金,來點快錢。據調查很多有這種想法的企業不但沒有發展起來,反而為了上項目,把自己原有的一點積蓄也搭進去了。我們的民營企業要發展,一定要自救,國家的優惠政策是自救的東風,有了東風一定要有火燒赤壁的謀略才行。現在很多地方和行業都組建了商協會等組織,這些組織不能只用來吃喝,需要發揮它真正的作用。一個行業商會不是要網絡所有的企業,但可以網絡一些志趣相投的企業,聯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