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顆心!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人心只有拳頭大小,但總是令人捉摸不透,不知道是好是壞。總有人居心叵測,也有人昧著良心做事,還有人口是心非。

一個人,只有一顆心,但有的人卻“兩面三刀”,當面是一套,背後是一套,一顆心也變成了兩顆心,想起來都脊背發涼。

人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境由心生,當你用心去感覺,用心去思考,你會發現,人心其實分很多種,還千變萬化。當你看透了別人的心,也就悟透了人生,活得越來越堅強。

一個人,一顆心!

人心是冷漠的,也是溫暖的,

常常看到這樣的消息。年邁的老人過馬路,不小心摔倒了,但是路過的人都沒有去扶一把,都假裝沒有看到,都怕惹麻煩。過了很久,老人掙扎著爬起來,或者再也沒有爬起來了。這樣的場景,令人寒心啊。

還有的老人,跌倒後,被人扶了一把,結果好心的人,就被老人訛詐了,不僅賠了錢,還名譽受到了損失,消耗了很大的精力。最後,好心的人,也變成了冷漠的人,本來善良的老人,也變成了惡毒的老人。

我們也會看到,陡坡上,有人在推車,怎麼也推不動,路邊的人,主動過來推一把;下雨了,有人在屋簷下躲雨,屋裡的主人邀請大家進屋喝茶;走丟的孩子,被好心人送回家;災難面前,有人捐款捐物,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這些時候,總有一股暖流,慢慢流入心田。

人心是冷漠的,還是溫暖的,都是你一念之間。當你想要得到一顆溫暖的心,那就主動去溫暖別人吧。當你把溫暖送出去的時候,你自己也會得到一份溫暖,送出的溫暖越多,得到的溫暖越多。

一個人,一顆心!

人心是狹隘的,也是博大的。

有人以為,心如大海,博大無垠。有人以為,心如針尖,容不下任何人和事。心到底有多大?沒有人說得清。

一個有嫉妒心的人,其實是心在慢慢變小,心中只有自己,看誰都不順眼。看到富有的人,就覺得別人是投機取巧,是在敲詐勒索,否則別人發不了財。看到別人成名了,就以為別人是運氣好,是自吹自擂。看到別人在發表演說,就認為別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當你總是斤斤計較的時候,心眼就小了。把一片雞毛的事情,也可以當成大事來對待。你有理由的時候,就得理不饒人,非要別人認錯不可。和別人分享利益的時候,你總要多得一部分,要是得到少了,就憤憤不平,幾天都睡不著。

一個有愛心、有理想的人,其實是心在慢慢變大。欲為大樹,不與小草爭;欲為雄鷹,不與小鳥爭;欲成大器,不與小人爭。學會了不計較,人心就好過了,就慢慢把煩惱拋棄了;學會了扛住壓力往前走,人心就變得強大了;學會了包容別人,人心就變寬了。

一顆心,能夠容得住事情,就會變得很大很大。用心去包容世界,人心比世界更大。人心可大可小,放過了別人,看淡了得失,扛住了痛苦和壓力,人心就真正強大起來了。

一個人,一顆心!

人心是黑暗的,也是透明的。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人,面善心黑,就是夏天最耀眼的陽光,都不能擠進心房。比方說,一個在單位上班的人,總是偷偷摸摸把單位裡的紙和筆,都搬到家裡來,後來膽子大了,把凳子和電腦也搬回家,從一個上班族,變成了小偷,真的是人心叵測啊。

曾經遇到一個愛笑的人,和誰在一起,都是有說有笑,很好打交道。過了一陣子,他居然用我的名義,去找我的朋友辦事。後來,事情 辦好了,朋友才發現上當受騙了。可是,再去找那個愛笑的人,已經找不到了,因為他只是一個“愛笑的騙子”。

當然,這個世上,也有很多人,坦坦蕩蕩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比方說,一個單元樓裡,有人在裝修房子,要打擾鄰居了,他就買些禮物,挨家挨戶去送,告訴大家裝修的實際情況,避免了鄰里之間的矛盾。

有的 人,自己做錯事情了,主動認錯,還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樣的人,總是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因為他的心是透明的,不需要互相猜忌。

聰明的人,不做黑心人。“白天不做虧心事,夜裡不怕鬼敲門”,好好做人,夜裡才睡得踏實。黑心的人,其實是見不得光的,一旦被別人看穿了,就會被人唾棄,遺臭萬年。

一個人,一顆心!

人心是浮躁的,也是安靜的。

“心安是福”,當你活得很安靜的時候,福氣就如清風一樣,慢慢流進生命裡,感覺很愜意,很舒適。安靜的心,可以聽到花開花謝的 聲音,這樣的感覺,多麼美妙。

有的人,心卻是浮躁不安的。要麼做了虧心事,要麼就是想著煩心事,要麼是人生的慾望太多了。一顆不安分的心,其實是在天天折磨自己的身體,吃不好,睡不香,想不通,過一天,就是浪費一天。

別說你沒有福氣,因為你太浮躁了,把福氣弄丟了。你應該把弄丟的心,找回來;把迷失在塵世中的自己,找回來。如果有一天,你看淡了所有,活得無慾無求,那麼心就安寧了,福氣也會來了。

其實,人心就是一個杯子。心裡的雜念多了,快樂就少了;慾望多了,希望就少了;金錢多了,精神就少了;感情複雜了,真愛就少了;算計多了,友誼就少了;痛苦多了,甜蜜就少了;黑暗多了,光明就少了......每個人都要學會騰空自己的心。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最好的人生,是有舍有得,捨去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