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在大宋民間盛傳宋仁宗是《狸貓換太子》主角的時候,北方的遼國也發生了一件幾乎同樣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宋仁宗是李妃所生、劉後所養,跟電視劇《清平樂》描述不同的是,仁宗是直到劉太后(1033年)去世後才知道生母是李妃,而此時李妃早已(1032年)過世了。

跟宋仁宗同時代的遼興宗耶律宗真,他的身世也差不多。

耶律宗真的父親是遼國曆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遼聖宗,聖宗的皇后蕭氏貌若天仙,很有才華,小名“菩薩哥”,為人也跟活菩薩一樣,非常慈悲,得到遼聖宗寵幸和國人的愛戴。

蕭菩薩哥為聖宗生了兩個兒子,很不幸的是,他們都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

聖宗臨幸了宮女蕭耨斤,後來耨斤懷孕產下一子,就是後來的遼興宗。由於母親地位低下,聖宗讓皇后蕭菩薩哥撫育。蕭菩薩哥把他當成親兒子一樣,撫養長大。

遼聖宗臨終的時候,感覺皇后太過於善良,而蕭耨斤極為強勢,故非常擔心皇后的安危,特地交代蕭耨斤和太子:“將來不要傷害蕭皇后。”

但聖宗一死,蕭耨斤立即自封皇太后,並放話:“老東西也有今天吶!”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其實當時蕭菩薩哥的勢力並不弱,只是她不像宋真宗的皇后劉娥那樣強勢、有手腕,她與世無爭的性格,註定只能選擇束手待斃。

蕭耨斤命令護衛官馮家奴、喜孫等人誣告蕭菩薩哥的親屬北府宰相蕭浞卜、國舅蕭匹敵謀逆,並通過偽造供詞牽連到蕭菩薩哥。

這時,遼興宗看不下去了,趕緊勸親媽:“蕭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親手把我養大,應當尊為太后,現在反而要給她定謀反罪,這樣不好吧?”

蕭耨斤咬牙切齒地回答:“此人不除,當為後患。”

遼興宗繼續勸:“蕭皇后年老又沒有兒子,哪會有什麼後患?”

蕭耨斤看到兒子這麼袒護蕭菩薩哥,殺心更堅決了。先是把她遷移到上京,然後派使者送毒藥賜死。

蕭菩薩哥看到使者前來,說:“天下人都知道我是無辜的。”沐浴更衣之後從容赴死,時年五十歲。

據史書記載說,蕭耨斤的長相“黝面狠視”,就是臉黑又兇相的那種,不知道後宮美女成群的遼聖宗為什麼會跟這樣的宮女生孩子,最終引發了宮廷慘案。

這個蕭耨斤有點像西晉的毒後賈南風,後來還妄想奪取最高權力,陰謀廢掉親兒子遼興宗,立更年幼的兒子,以達到長期掌權的目的。結果被人告發,遼興宗沒有對她怎麼樣,只是將其軟禁起來。

後來,遼興宗早逝,太后蕭耨斤還活在世上,對兒子的逝世沒有半點哀泣動容,真是個狠毒的女人啊!

比起遼國的這一出宮廷慘劇,宋朝的真宗、仁宗要處理的好很多,以母慈子孝、平穩過渡結尾。主要有以下原因: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歷史劇《清平樂》中李宸妃

1. 李妃的大度忍讓。李妃是杭州人,祖父在吳越國時期的金華做官,父親是宋朝皇宮值守官;而劉娥在襁褓中,父親就戰死了,從小是孤兒,寄人籬下。所以從出身來說,李妃不比劉娥差。但李妃懷上真宗骨肉的時候,她的身份是侍奉劉娥的宮女,相對比較卑微,所以生出的兒子(仁宗)被劉娥撫養。

據說李妃的性格是“莊重寡言”,善於忍讓,自己從來沒洩露這件事。而宮裡知情的人都害怕劉後,也都不跟仁宗皇帝說。

真宗去世前,李妃才被封為婉儀。直到李妃去世前,太后劉娥考慮她忍辱負重,將其封為宸妃,算是個安慰獎。而此時仁宗還完全不知情。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歷史劇《清平樂》中呂夷簡

2. 呂夷簡的堅持。在怎麼辦理李妃喪事的問題上,太后劉娥本想草草了事。

宰相呂夷簡卻提醒她說:“應該厚葬。”

劉娥還假意裝糊塗:“一個宮人去世,你管的太多了吧?”

呂夷簡:“我作為宰相,宮內外的事情我都有權建議。”

劉娥大怒:“你想離間我們母子?!”

呂夷簡:“你如果不考慮你劉氏家族將來的安危,可以不聽我的話;反之,請厚葬。”

劉娥頓悟。立即起身向呂相道歉,並讓他主持辦理喪事。

呂夷簡於是安排以太后之禮給宸妃下葬,並在棺內注入水銀,這是當時葬禮的最高規格。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歷史劇《清平樂》中的劉娥

3.劉娥沒選擇當“武后”。劉娥博聞強記,能力很強,在真宗時就幫助處理政事,跟唐朝時期武后的經歷類似。真宗去世後,仁宗年幼,劉娥權傾朝野,完全有機會成為武后。當時官員中的一些奸佞之輩方仲弓上書“請依武后故事”,程琳獻《武后臨朝圖》,劉娥直接扔在地上說,:“我不願辜負先人”。對於自己的親屬也非常低調,不讓他們擔任很高的職務。後來,諫官們提醒她的侄子利用關係讓家裡的一幫僕役當了官,劉娥立即罷斥了他們,表示天下為公。對於仁宗,她也是全力愛護,辛勤撫育,“太后保護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可謂母慈子孝。

李宸妃去世的第二年,太后劉娥也去世了。這個時候,紙終於包不住火了。燕王親自跟仁宗說:“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似乎是死於非命的。"

皇帝居然都不知道生母,這也算是古今奇譚。仁宗深感沒有為母盡孝,母親“含冤而亡”,為此嚎啕大哭,多日無法上朝,並下《哀痛之詔》自責。

“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遼兩個版本,太后卻不同命

歷史劇《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仁宗為了查驗真相,親自開棺查看,結果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穿著太后的禮服,躺在水銀棺中,面目如生。不禁又大哭,並感嘆說:“外界的謠言怎麼能夠相信呢!”

對於劉太后厚待自己的生母,仁宗非常感激,對於劉氏族人更加好了。

當時,宋、遼兩國的體制是一樣的,同時代遇到同樣的事情,結果卻完全不同。不得不說,宋朝的皇帝、太后、妃子都體現出了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也讓千載之後的我們,被這個故事所感動。

參考:《續資治通鑑》《宋史》

作者:@青史子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