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孫堅

(五星)遺志(四星吳)古錠之鋒(四星漢)藏玉在懷

孫堅出身寒門(史書所寫孫氏世代做官,純粹是給臉上貼金,子虛烏有)。年少時就極其勇猛,路遇海盜劫掠,單槍匹馬將之殺退。許昌許韶父子作亂,孫堅招募勇士會同官兵將之擊潰。

黃巾之亂時招募千餘人隨同朱儁剿滅黃巾軍,功勳卓著。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時,孫堅又奉命跟隨太尉張溫前去平叛,期間曾建議張溫誅殺董卓。長沙區星造反時,孫堅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將之剿滅。

諸侯討董卓時,孫堅從長沙北上,途徑荊州時,受人蠱惑,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到達南陽後,又因南陽太守張諮不供應糧草將之殺害;到達魯陽後,與袁術合兵一處,袁術表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

孫堅在與董卓軍的作戰中,勇武非凡,陽人一役斬殺都督華雄,擊敗呂布,後又在洛陽城外將董卓重創,殺進洛陽。是聯軍中唯一一支多次與董卓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當真是勇不可當,江東之虎絕非浪得虛名。

諸侯討董後,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孫堅開始伺機建立割據勢力。因與劉表有舊怨,後在袁術的支持下,討伐劉表,一路勢如破竹,包圍襄陽。在追擊劉表部將黃祖時不慎中箭身亡,一代將星隕落。

遺志

天下大亂後,孫堅立志要在這亂世中建功立業,讓孫氏一門改頭換面。因此他每戰必爭先,親冒矢石,力求取勝。他一生征戰無數,鮮少敗績,堪稱一代名將。可恨天妒英才,最終死於非命。萬幸他的遺志被兒子繼承,長子孫策頗有乃父之風,縱橫江東,無人能敵,為孫氏一族創下江東基業,次子孫權天縱奇才,以弱冠年紀統領江東六郡,後又奪取荊州,與曹魏、蜀漢三分天下,建號稱帝。孫氏一門盛極一時,相信九泉之下的孫堅足以欣慰了。

古錠之鋒

《三國演義》中孫堅汜水關一戰使用的武器就是古錠刀。

《三國志》記載孫堅在討董聯盟一戰中,作戰異常勇猛,斬殺華雄,大敗呂布眾將,最後擊敗董卓,攻入洛陽。

藏玉在懷

傳說孫堅進駐洛陽後,意外獲得“傳國玉璽”,於是起了私心,將玉璽藏匿。後來秘密洩露,袁紹讓他交出來,可是孫堅對天發誓說“吾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離開洛陽路過荊州時,劉表在袁紹的指示下,攔截孫堅要求其交出玉璽,孫堅再次發誓說:“吾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後來孫堅為了奪取荊州,同時報劉表斷路之仇,在袁術支持下討伐劉表,結果在峴山追擊黃祖時,死於亂箭之中。

《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孫堅

孫策

(五星)霸王渡江(四星)小霸王

孫策乃江東之虎孫堅之嫡長子,東吳大帝孫權之長兄,東吳政權的奠基人。

孫策年少時性情豪邁,喜結交名士,在當地頗有名聲,與周瑜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孫堅死後,孫策經歷一番曲折,最終從袁術手上要回了父親的舊部,自此開始橫掃江東。先後打敗了劉繇、嚴白虎、王朗等人,建立了江東六郡基業。正當意氣風發準備北上繼續建功時,不幸被刺客暗殺,英年早逝。

小霸王

孫策平定江東,所向披靡,《三國演義》為了表現孫策的勇猛,對孫策平定江東進行了戲劇化處理,讓孫策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孫策在一次作戰中,生擒一敵將,將之挾在腋下,緊接著又看見另一敵將縱馬而來,他大喝一聲,聲如巨雷,該敵將驚駭之下掉於馬下,頭破而死,再看腋下之人已被勒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

霸王渡江

孫策被稱為“小霸王”,是因為他的驍勇善戰堪比當初的西楚霸王。楚霸王當年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只可惜過於高傲,剛愎自用,最終被劉邦打敗,垓下一戰,四面楚歌,當他突圍至烏江邊時,身邊已無一兵一卒,當年追隨他的江東子弟,盡皆戰死,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自刎烏江。

孫策佔據江東後,勵精圖治。袁曹官渡之戰對峙時,孫策欲過江偷襲許都,可惜天命已至,孫策遇刺身亡,渡江之事就此擱淺。

《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孫策

孫權

(五星)九錫黃龍

孫權是東吳政權的建立者。十八歲承繼父兄基業,統領江東。赤壁之戰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聯合劉備,三分天下。後趁關羽大意,奪取荊州,完全控制了長江防線。夷陵之戰打敗了劉備,徹底穩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後稱帝建國,孫氏一門富貴至極。孫權晚年昏庸無道,尤其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再加上女兒孫魯班的挑唆,導致二宮相爭,內鬥不止,最後太子被廢,魯王被殺,陸遜憂憤而死,七歲的孫亮繼位,諸葛恪專政,東吳政權國力日衰,最終被晉國滅亡。

九錫黃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僅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成為江東之主;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為奪取荊州,孫權向曹操投降,曹操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公元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年號黃龍。

孫權的九錫黃龍其實就是孫權的地位變化的象徵;

九錫代表的是他成為吳王,黃龍代表著他成為東吳大帝。

《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孫權

周瑜

(五星)玄武洰流

東吳四大都督之首。

周瑜出身江東大族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成年後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精通音律。孫策年少成名,周瑜慕名拜訪,一見如故,二人同齡,志趣相投,相交莫逆。周瑜勸孫策移居周瑜家鄉,孫策聽從,於是周瑜將自家一處大宅讓出供孫家居住。

孫堅死後,孫策舉家搬離。數年後,孫策帶著父親的舊部東渡長江,準備開始建功立業時寫信讓周瑜跟隨自己一起打天下。周瑜率兵來投,自此之後幫助孫策蕩平江東,期間二人還一起娶了橋氏雙姝,結為連襟。

孫策死後,周瑜臨危受命同張昭共同輔佐孫權,穩固江東,成就大業。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為其基業殫精竭慮:幫助孫權東征西討,開疆拓土;曾堅決拒接了曹操的招攬;還給孫權推薦了戰略人才魯肅、軍事將領甘寧;江夏之戰,斬殺黃祖為孫氏報仇;赤壁之戰堅定孫權抗曹的決心,聯合劉備大敗了不可一世的 曹操;南郡之戰,大破曹仁,奪取江陵;為孫權獻計攻略益州。可恨天不假年,暴病而亡,壯志未酬。

玄武洰流

周瑜這個技能名稱確實有些匪夷所思,找不到任何的歷史典故。只能根據字面意思猜一猜策劃人員的想法。

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四神獸之一,在方位上代表北方,五行中主水,四季中象徵冬季。洰流泛指江河湖海。

周瑜在三國曆史中最重要的事蹟就是“火燒赤壁”:曹操在公元208年冬十二月與周瑜在赤壁對峙,周瑜在黃蓋的建議下發動火攻,一舉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消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保衛了東吳的安全。

周瑜好似水神玄武,為東吳鎮守江海,防禦來自北方的威脅。

魯肅

(四星)王佐之才

東吳四大都督之一。魯肅出身徐州豪族,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成年後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擅騎射。為人仗義疏財,樂善好施,深受當地人敬慕。周瑜為居巢長時曾向魯肅借糧,得其慷慨相授。自此二人結為好友,孫策渡江後,與周瑜一起投奔孫策。後來魯肅因祖母去世,回鄉治喪。

孫策去世,孫權繼位後,周瑜勸說魯肅留在吳郡並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面見孫權後,為孫權提出“二分天下,稱帝建號”的戰略規劃,魯肅自此深受器重,盡心盡力輔佐孫權。赤壁之戰時提出聯劉抗曹的戰略方針,並極力促成此事。周瑜去世後,魯肅接替周瑜成為東吳大都督。之後一直周旋荊州,甚至曾單刀赴會,只為維護孫劉聯盟。後因病去世,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孔明也在成都為其舉哀。

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是南陽名士何顒對荀彧的評價,策劃在這裡使用了移花接木之術。治國能力出眾可以稱之為王佐之才,魯肅在這方面的成就遠不如荀彧,不過諸葛亮治國有術,可以與荀彧比肩,堪稱王佐之才。

呂蒙

(五星)白衣渡江

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呂蒙出身寒門,年少時依附姐夫鄧當,跟隨孫策,受到重視。鄧當死後,呂蒙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孫權掌權後,呂蒙隨軍征討,平山越、斬黃祖、奪江夏、戰赤壁屢建軍功。魯肅繼任大都督後,發現呂蒙依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已經今非昔比,於是與之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濡須口一戰,呂蒙屢獻奇計,均有應驗;助孫權奪取皖城,阻止曹操在江淮一帶屯田;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討要荊州不得,呂蒙獻計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魯肅去世後,呂蒙繼任為大都督。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呂蒙建計奪取了荊州,斬殺了關羽,為東吳建立了完整的長江防線。戰後呂蒙突然暴病而亡。

白衣渡江

劉備奪取漢中後,派劉封、孟達奪取東三郡(上庸、房陵、西城),關羽為呼應劉備,發動襄樊之戰,試圖將劉備集團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漢水一線。

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借荊州給劉備,是因為劉備當時羽翼未豐,讓他直面曹操,幫助東吳抵禦來自北方的威脅。但是現在劉備勢力迅速擴大,佔據益州,荊州兩州之地,實力已經超過了東吳,且位居上游,對東吳造成了巨大威脅,孫權方一直試圖奪回荊州。

關羽北伐後,呂蒙認為機會到了,於是向孫權獻計奪取荊州,具體計劃如下:

1、呂蒙近年來時常生病,這個事情關羽是知道的,現在可以以治病為由,

帶領一部分士兵回建業;

2、關羽得知此事後,必然會放下戒心,同時會抽調荊州守軍奔赴前線;

3、趁荊州守備力量不足,突襲江陵,奪取南郡,生擒關羽。

4、由陸遜代替呂蒙出任都督,陸遜年紀輕,名氣小,關羽孤傲,必然會輕

視陸遜;

孫權同意採納呂蒙之計。

陸遜上任後,立即給關羽寫信,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表示絕不敢與關羽為敵。關羽愈發得意,不把陸遜放在心上。於是抽調荊州守軍奔赴前線,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不可一世。

關羽大勝後以糧食匱乏為由,擅自取走了孫權儲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以此為藉口,任命呂蒙為統帥,奪取荊州。

呂蒙徵調了大量商船,將士兵藏於船內,部分士兵穿上商人的衣服,偽裝成商隊逆流而上向江陵進發,沿途的守軍不加防備,猝不及防之下,盡皆被俘虜,進入南郡後,呂蒙誘降了公安守將傅士仁,傅士仁又勸降了駐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呂蒙大軍進駐江陵,荊州陷落,而此時關羽對此還一無所知。

之後關羽被徐晃擊敗,又驚聞江陵失守,全軍鬥志盡喪,士兵不斷逃亡,關羽準備逃奔益州,又被孫權切斷退路,上庸守將劉封、孟達又拒絕救援,關羽走投無路,腹背受敵,終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被斬首於臨沮(今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

關羽死後沒幾天,呂蒙也暴病而亡。故而民間有關公亡魂索命的傳說。

傳聞呂蒙讓士兵著白色衣服,作為偽裝,所以稱之為白衣渡江。事實上白色衣服那麼顯眼怎麼能做到隱藏行跡,且一身白衣豈不令沿途守軍懷疑,所以著白色衣服肯定是誤傳。這個“白衣”不是指顏色,而是說士兵偽裝做商人,不穿軍裝,不著鎧甲。

陸遜

(五星)火勢風威(四星)火燒連營

東吳四大都督之一。陸遜出身江東豪族吳郡陸氏,為吳中四姓之一。陸遜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陸康生活,陸康死後,因其子陸績年幼,所以由陸遜執掌門戶,成為一族之長。

孫權繼位後徵召名士,陸續二十一歲入孫權幕府,成為其幕僚。後因征討山越有功,孫權將其侄女許配給陸遜為妻,兩家結為姻親。陸遜自此成為孫權近臣,備受信賴與器重。

關羽北伐時幫助呂蒙奪取了荊州,斬殺了關羽。夷陵之戰時被孫權任命為大都督,採用誘敵深入之計然後火燒連營大敗了蜀軍,劉備逃歸後第二年就病亡。石亭之戰時再次被任命為大都督,指揮若定,戰術得當,曹休大敗而逃,不久因氣憤難當發病而死。

孫權登基後,陸遜因公被封為上大將軍,位極人臣,榮寵至極。丞相顧雍去世後,陸遜繼任為丞相,後因二宮相爭之事多次向孫權諫言,被孫權問責,後憤懣而亡。

火勢風威 火燒連營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為奪回荊州,發動了對吳國的戰爭。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大軍抵禦劉備。大戰初期,劉備水路並進,勢如破竹,士氣旺盛,陸遜為避其鋒芒,採用戰略撤退,誘敵深入,伺機破敵的戰術。及退至夷陵猇亭一帶後,即停止了退卻,然後集中兵力,堅決阻擊蜀軍,令其無法前進。蜀軍被限制在了崇山峻嶺之中,兵力難以展開,而吳軍又堅守不出,雙方陷入僵持。從正月對峙到六月,蜀軍不得寸進,加之江南酷暑難耐,蜀軍士氣低落,無奈之下,劉備將大軍轉移到深山密林中,沿著山間溪流佈下七百里連營,屯兵修整,等待秋後再發動攻勢。

經過試探和觀察,陸遜發現了蜀軍的破綻: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於是陸遜帶領部隊,攜帶引火之物,乘夜色偷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七百里連營轉瞬成為一片火海,蜀軍大亂,傷亡慘重,陸遜趁勢對蜀軍發動全面進攻,蜀軍全線崩潰,劉備僅以身免。第二年病死於白帝城。

張昭

(五星)竭忠盡智(四星)拒戰言和

張昭是東吳重臣。年少好學,擅隸書,曾為陶謙寫悼文。中原大亂後,逃難至江南,被孫策重用。孫策臨終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希望他能輔佐孫權穩定江東局勢,成就大業。張昭受命後安撫百姓、討伐叛軍,迅速幫助孫權穩定了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主張投降,令孫權頗為失望。不過孫權決定抗曹後,張昭又是盡心輔佐。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深受同僚擁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辭官歸隱,不再過問政事,潛心學術,去世時享年八十一歲。

拒戰言和

赤壁之戰時,張昭認為曹操南征有天子之命,如果抵抗,名不正言不順;況且唯一可以阻擋曹操的長江天險由於荊州的投降而喪失;曹操軍力本就強大,現在加上荊州水軍的歸附,水陸並進,江東無法抵擋。因此主張投降曹操。

竭忠盡智

張昭在為孫策孫權兄弟供職期間,從無私心,忠於孫氏,竭盡自己所能幫助孫氏定鼎江東,秉性剛直,犯言直諫,是孫氏的股肱之臣。

步騭

(四星)眾望南疆

步騭乃東吳重臣。出身大族淮陰步氏,與孫權之妻步夫人同族。 天下大亂後,遷居江東避禍。官渡之戰時,步騭入仕孫權。一年後辭官,與諸葛瑾、嚴畯等人遊歷吳中各地。赤壁之戰後再次入仕,常年為孫權鎮守交州。孫權稱帝后,都督西陵(夷陵),代替陸遜鎮守吳蜀邊境。陸遜死後,代替陸遜出任丞相。翌年去世。

眾望南疆

步騭確實為孫權平定交州,但談不上眾望南疆。而且平定交州也不是步騭最出名的功績,步騭鎮守西陵二十年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蹟,史書記載在這期間,無論曹魏還是蜀漢的邊境將士,都非常敬仰步騭的威信。所以眾望南疆並不合適,應該是眾望西陲才對。

諸葛瑾

(四星)斫方善辭

諸葛瑾乃東吳重臣,是三國名相諸葛亮之兄,東吳重臣諸葛恪之父。出身琅琊諸葛氏,從小博覽群書,曾遊覽洛陽。父母去世後,留下二弟孔明和三弟諸葛均在家,獨自外出闖蕩。官渡之戰時,諸葛瑾為躲避戰火避亂江東,被孫權的姊婿弘諮推薦給了孫權,受到了與魯肅一樣的禮遇。諸葛瑾與步騭、嚴畯關係親密,曾一起遊歷吳中。

劉備奪取益州後,諸葛瑾奉命出使,討要荊州未果。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跟隨呂蒙奪取荊州,後代替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劉備稱帝后,準備討伐東吳,諸葛瑾奉命寫信求和,劉備不予理睬。孫權稱帝后被任命為大將軍(陸遜為上大將軍),之後又多次奉命參與伐魏之戰,功勳卓著,最後一次北伐當年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斫方善辭

諸葛瑾為人方正,直言敢諫,且頗善言辭,經常作為外交使臣為東吳處理涉外事宜。

程普

(四星)吳之副督

程普是東吳宿將,江表十二虎臣之首。

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功勳卓著。赤壁之戰時,被孫權任命為右都督,作為周瑜的副手,幫助周瑜贏得赤壁大戰,之後又大破曹仁於南郡。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黃蓋

(五星)焚舟叩營(四星)苦肉計

黃蓋是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年幼家貧,自學文化,研究兵法,後舉孝廉入仕。董卓亂政時,孫堅舉義兵,黃蓋自此跟隨征戰四方;孫堅死後,黃蓋追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扶保孫權穩定江東;赤壁之戰,獻火攻之計,大敗曹操。後多次為孫氏平定蠻族叛亂,剿滅山賊,最後病死於任內。

焚舟叩營

赤壁之戰,黃蓋獻火攻之計後,詐降曹操,曹操信以為真,約定好日期,黃蓋攜帶大量引火之物藏匿於船上,進入曹軍水軍大寨後,立即點燃所有火船,藉助風勢衝入曹軍艦隊,火燒赤壁,由此而來。

苦肉計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是虛構的:周瑜決定採用火攻之計後需要執行者,執行者必須詐降曹操,進入曹操水寨之中放火,方能使得此計成功。黃蓋自告奮勇,決定先受重刑,然後詐降,當可取信於曹操。於是翌日升帳,黃蓋故意頂撞周瑜,周瑜則故意以軍法重責黃蓋,後黃蓋讓闞澤入曹營獻降書,曹操信以為真,最終火計得逞,曹操大敗。

真實歷史中,根本沒有此事,兩軍對峙於赤壁後,是黃蓋向周瑜獻計火攻,然後詐降曹操,並無周瑜打黃蓋一事。

《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黃蓋

韓當

(四星)經久善戰

韓當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韓當箭術、騎術精湛,並且膂力過人,從孫堅時代就開始輔佐孫氏,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久經沙場,戰陣經驗豐富,為東吳立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蔣欽

(四星)水澤伏擊

蔣欽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孫策從袁術手中要回父親舊部準備渡江時,周泰與蔣欽一同投靠孫策,之後跟隨孫策轉戰征伐,平定江東。後又跟隨孫權征戰四方,功勳卓著。曾向孫權推薦與自己有私怨的徐盛,受到孫權稱讚。討伐關羽後,班師途中,蔣欽病逝。

水澤伏擊

《三國演義》中蔣欽水賊出身,常用水澤伏擊之術,劫掠往來行船之財物。後又以此術在水戰中建立功勳。

周泰

(五星)瘡痍累身(四星)戰傷無畏

周泰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孫策從袁術手中要回父親舊部準備渡江時,周泰與蔣欽一同投靠孫策。之後隨同孫策平定江東。孫權在這期間對周泰的為人非常欣賞,於是請求孫策讓周泰跟隨自己。自此之後,周泰跟隨孫權南征北戰,多次拯救孫權於危難之中,英勇無畏,戰功赫赫。後因病去世。

瘡痍累身 戰傷無畏

周泰曾多次拯救孫權於危難之中,不懼生死,英勇無畏,身上創傷無數。

祖郎山賊作亂時,孫權被圍,周泰以身體護住孫權,最終將山賊殺退,戰後發現周泰身上輕重傷合計十二處,很久才康復;一次孫權宴請諸將,讓周泰解開衣服,渾身上下傷疤幾十處,孫權讓其一一回憶受傷緣由,眾將皆被其忠義勇猛所感動,再無人敢質疑周泰的功勞。

董襲

(四星)殉戰

董襲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身高八尺,武力過人。孫策入會稽郡時董襲歸附,後隨孫策剿滅山賊,攻打皖城,討伐黃祖,屢立戰功。孫權時期,董襲討平彭虎作亂,江夏之戰,親冒矢石,斬斷鉅艦繩索,助吳軍斬殺黃祖。後在濡須口一役船覆身亡。

殉戰

曹操南征濡須口,董襲跟隨孫權前往救援,受命率五艘樓船奔赴濡須口。至夜深時,突然江面狂風肆虐,五艘樓船即將傾覆,眾將士乘走舸逃走,請董襲一起逃出。但董襲大怒說:“受將軍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敢復言此者斬!”於是無人敢再勸說。當夜船沉,董襲淹死。孫權得知此事,親自著喪服為其出殯,並厚待其家屬。

甘寧

(五星)侵略如火(四星)輕俠妄為

甘寧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早年好遊俠,闖蕩江湖,肆意妄為。成年後改頭換面,步入仕途,為劉璋治下一郡丞。後被人挑唆起兵反叛,戰敗後逃往荊州依附劉表。後發現劉表非成大事者,遂準備投靠孫權,途徑夏口,不得通過,於是暫時依附黃祖。江夏之戰,黃祖大敗,甘寧斷後,射殺了孫權大將凌操。後在蘇飛的幫助下,甘寧離開了黃祖,投奔孫權,並最終幫助孫權打敗黃祖,奪取江夏。自此以後,扶保孫權南征北戰,建立了無數功勳。逍遙津一戰,與淩統拋開私怨,團結一致,拼死抵抗張遼,助孫權脫困。

輕俠妄為

《三國志》記載,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其實就是個社會上的“混混”,不務正業,拉幫結夥,四處遊蕩,打家劫舍,肆意殺人,胡作非為。

侵略如火

出自《孫子·軍爭》:“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甘寧最出彩的一戰是濡須口之戰,甘寧率領百餘勇士,夜襲曹營,斬首數十級,凱旋而歸。

淩統

(五星)國士無雙(四星)國士

淩統是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其父凌操在孫策時期就驍勇善戰,後隨孫權東征江夏,不慎被甘寧射殺,孫權因凌操死於國事,拜年僅十五歲的淩統為別部司馬,令其統帥其父親的部曲。之後淩統為孫權平山賊,徵江夏,戰赤壁,取皖城,計奪荊州三郡,死戰合肥張遼,屢立戰功。後因病逝世。

國士無雙;國士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淩統“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

徐盛

(四星)炬石

徐盛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年少時因遭遇戰亂,遷居江東。孫權繼位後被任命為別部司馬。曾以少勝多,打敗黃祖之子黃射。

濡須口一戰,徐盛在戰局極其不利的情況下,獨自率軍奮勇殺敵,逼退曹軍,孫權因之大加褒獎,史載“權大壯之”。“大壯”二字在《三國志》中僅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張遼傳》,另一次就是《徐盛傳》,可見其分量之重。

劉備伐吳時,跟隨陸遜大敗蜀軍;曹休伐吳時,曾以少御多,成功阻擊了臧霸的進攻;曹丕伐吳時,徐盛獻計築百里疑城,曹丕後來無奈退軍。

炬石

“炬石”二字實在是猜不透,不知道策劃是何用意。據說孫權曾命人打造能投擲火石的炬石車,但不知這炬石車和徐盛有何關係。

潘璋

(四星)固陵殺將

潘璋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潘璋生性放蕩不羈,好飲酒,但家境貧寒,常賒欠酒錢,被後人戲稱為“無賴將軍”。孫權未成為江東之主時就已經開始追隨,深得孫權賞識。潘璋作戰勇猛,紀律嚴明,初期常奉命討伐境內山賊,後隨呂蒙計奪荊州三郡。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奉命偷襲荊州,在臨沮生擒關羽父子,就地斬殺。夷陵之戰斬殺蜀軍大將馮習,大敗劉備。此後多次參與東吳與曹魏的戰爭。

固陵殺將

潘璋擒殺關羽後,被拜為固陵太守,潘璋為紀念自己的此次功勞,於是打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固陵”二字。固陵殺將,即潘璋殺關羽。

《三國演義》中潘璋擒殺關羽後,奪得青龍偃月刀。夷陵之戰時,關興於陣中看到潘璋,於是窮追不捨,後在山中迷路,投宿於一老鄉家中,巧的是潘璋夜晚也跑至此地強行借宿,碰見關興,又逢關羽顯聖,潘璋直接嚇呆了,關興隨即將之斬殺,為父兄報仇,同時奪回了青龍偃月刀。

丁奉

(四星)雪奉短兵

丁奉乃東吳名將,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丁奉少年從軍,因驍勇而受到上官賞識,先後從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麾下。丁奉勇冠三軍,每戰必奮勇爭先,斬將奪旗,屢立戰功。孫休在位時,丁奉計除權臣孫綝,拜大將軍。後又扶立烏程侯孫皓為帝,升為右大司馬、左軍師。此後數年,丁奉多次北伐,但戰果寥寥。

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自曹操時交戰至西晉初年,又侍奉孫吳四位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雪奉短兵

東興之戰中,丁奉獨自率領手下將士,離開大部隊,迎著北風迅速奔赴前線,防止敵軍佔據有利地形,對己方形成威脅。當時天降大雪,待到達指定地點後,丁奉發現敵軍兵力較少,遂使士兵脫去鎧甲,手持短刃,敵人發現後皆不以為意,不做防備,不想丁奉突然暴起發難,大破曹軍。

太史慈

(五星)方陣突擊

太史慈乃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身長七尺,美鬚髯。年輕時因得罪州官,不得以避禍遼東,這期間北海相孔融對太史慈母親十分照顧。後天下大亂,太史慈返回家鄉,適逢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單槍匹馬前往相助,奉命向平原劉備求援,得劉備相助,黃巾賊退走。

太史慈北海報恩後,投奔劉繇,孫策平定江東時俘虜太史慈,太史慈得遇明主,誠心歸降。後常年為東吳抵禦荊州劉磐,直至去世。

方陣突擊

這個技能委實有些敷衍,還不如北海報恩或者神亭遇主(太史慈與孫策初遇於神亭,酣戰良久,不分勝負,自此惺惺相惜)。

太史慈的臨終遺言非常霸氣:大丈夫生於亂世之中,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朱然

(四星)名震敵國

朱然乃東吳名將。原名施然,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治無子,於是請求孫策把施然過繼給自己,後改名朱然。朱然年輕時與孫權在一起讀書,二人相交甚篤。孫權統領江東後,朱然跟隨孫權東征西討。曾隨呂蒙擒殺關羽,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夷陵之戰與陸遜大敗蜀軍。江陵一戰,逼退曹軍。之後又屢建功勳,備受孫權禮遇,後病重不治身亡。孫權素服舉哀。

名震敵國

夷陵之戰後,曹丕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將攻打江陵,孫權的援軍皆被打退,朱然困守江陵,孤軍奮戰,在曹魏的猛攻下堅持了六個月之久,曹魏最終無奈退兵。《三國志》寫到“然名震於敵國”。

朱桓

(四星)以主制客

朱桓乃東吳名將。出身吳郡朱氏,吳中四姓之一。

孫權接管江東後,朱桓出仕,因剿滅丹陽、鄱陽一帶山賊,受到孫權賞識。周泰死後,繼任濡須督一職。夷陵之戰後,曹魏大舉伐吳,曹仁率軍攻打濡須,被朱桓大敗,部將常雕、諸葛虔被斬殺,大將王雙被生擒。石亭之戰,跟隨陸遜大敗曹休。

朱桓性格高傲,恥於為人所驅使,每次臨陣交戰,統率軍隊不得自由控制,就會埋怨激憤。然而朱桓輕財重義,且記憶力好,見人一面,幾十年不會忘記,部下一萬人,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朱桓都全部認識。喜歡供養士卒,贍養親戚,俸祿家產,都分給他們一同享用。朱桓病重的時候,全軍營都十分擔憂。

赤烏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歲。部下不論男女,無不痛哭。又因為家裡沒有財產,孫權賜五千斛鹽來處理喪事。

以主制客

朱桓一生最經典的戰役莫過於濡須口大敗曹魏名將曹仁。此戰曹仁用聲東擊西之計,突襲濡須口,朱桓中計分兵導致濡須兵力不足。面對曹仁的大軍壓境,朱桓部將士氣全無,為此朱桓為眾將分析形勢:曹仁千里跋涉,人困馬乏,我們據城而守,以逸待勞,以主制客,別說是曹仁,就是曹丕來了,也必然失敗。於是軍心大振,擊敗曹仁。

全琮

(四星)輔臣應勢

全琮乃東吳名將。年少時隨父親全柔投靠孫策。全琮頗有謀略且志向遠大,隨父征戰期間散盡家財,供給從中原避亂至南方的士人,得數百人依附。後受命討伐山越,募得精兵萬餘人。關羽北伐時獻策擒關羽,石亭之戰協助陸遜大破曹休。孫權稱帝后將女兒孫魯班嫁予全琮為妻,自此一門顯貴。

輔臣應勢

全琮為人恭順,待人親善。自從娶了公主孫魯班後,一步步陷入了二宮相爭的政治鬥爭中,為了家族的富貴,他默許了孫魯班的上躥下跳,兒子全寄對魯王孫霸的支持,但他幾乎沒有主動參與,只是順勢而為,直到最後讓孫魯班帶著全氏家族一路走向了輝煌,成為整個東吳最具權勢的家族之一。

吾粲

(四星)覆舟不棄

吾粲是東吳後期重臣。初為縣中小吏,後受到孫堅族子孫河賞識,得到提拔,之後官運亨通。曾參與東吳與曹魏名將曹休的洞口之戰,後隨呂岱討平山越。二宮相爭時,因堅持“嫡庶之分”要求將魯王孫霸調出京城,後被魯王孫霸等人合謀陷害,下獄處死。

覆舟不棄

洞口之戰時,正值大風天,許多船隻的纜繩都被扯斷,飄向對岸被曹軍攻擊。有的直接被曹軍俘獲,有的被風吹翻沉沒。一些大船因為體積大,得以存活,於是很多落水的士卒爭相攀附船舷呼救,船上官兵擔心船被傾覆,於是紛紛用武器擊打水中士卒,阻止他們登船。只有吾粲與黃淵讓船上的人將落水者拉上船,手下人認為船隻超載定會出事,吾粲說:“船隻出事,我們就應一起去死!人家陷入絕境,怎能拋棄他們呢?”吾粲與黃淵救活的人一百多。戰事結束後,吾粲被升任為會稽太守。

諸葛恪

(五星)智高性愎

諸葛恪是孔明之兄諸葛瑾的長子,年少時非常聰慧,才思敏捷,深得孫權看中,令其輔佐太子孫登。丞相陸遜病逝後,升為大將軍。孫權臨死之際,任命諸葛恪託孤大臣,掌握軍政大權。東興大捷後,進封丞相。之後一意孤行,發動北伐,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獨斷專權,民怨沸騰,後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將之處死。

智高性愎

諸葛恪年少時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極高智慧。長大後漸漸形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孫權彌留之際,選擇託孤大臣,群臣都推薦諸葛恪,但是孫權對諸葛恪剛愎自用的性格很擔心,一直無法下定決心,最後在孫峻的勸說下孫權還是將大權交給了諸葛恪。

東興大捷後,諸葛恪不可一世,對曹魏不屑一顧,不久就決定徵發大軍北伐。此事受到了朝臣的極力反對,但是諸葛恪大權獨攬,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無人可制。徵發二十萬人討伐曹魏,結果在合肥新城大敗而歸。

陸抗

(五星)西陵克晉

陸抗是東吳最後的名將,丞相陸遜之次子,孫策之外孫。陸遜死後,襲父爵為江陵侯,因父親與孫權有嫌隙,故為父辯白,消除了孫權對陸遜的憤怒。諸葛恪專政被殺後,為躲避牽連,陸抗與妻子離婚(諸葛恪的外甥女)。後常年鎮守西陵,擊敗晉國進攻,維護了吳國的穩定。後死於任上,終年四十九歲。

西陵克晉

鳳凰元年(272年)八月,西陵督步闡降晉。陸抗聞訊,率兵圍剿,晉武帝命羊祜等將前往營救。此戰,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用主力圍城打援,終於擊敗晉軍,攻克西陵。

孫桓

(四星)困守

孫桓乃江東孫氏宗室子弟,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顏淵”。

夷陵之戰時,孫桓在夷道被劉備包圍,陸遜為顧全大局,未加施救。於是孫桓困守城池,與蜀軍進行殊死搏鬥,直到陸遜火燒連營,蜀軍潰敗,孫桓才得以脫困,之後率領吳軍攔截劉備,差點將之擒獲。

戰後,孫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後被派去修築橫江塢,年二十六歲英年早逝。

吳夫人

(四星)國太威儀

孫堅之妻,孫策、孫權生母,孫權稱帝后追尊吳夫人為武烈皇后,《三國志》中稱之為孫破虜吳夫人。孫策去世,孫權繼位,由於年紀尚幼,吳夫人從旁輔助,處理軍國大事,確保了江東政權更迭後的政治穩定。

國太威儀

《三國演義》中虛構了一個人物“吳國太”,說她是孫堅的次妻,吳夫人的妹妹。

吳夫人與吳國太是完全是兩個人,策劃人員卻將之混為一談,完全是謬誤!

徐夫人

(四星)妒後

徐夫人是孫權的妻子。父親徐琨為孫堅妹妹之子,後在討伐黃祖的戰鬥中意外身亡。徐氏最初嫁予吳郡陸姓世家的陸尚,陸尚死後寡居。後嫁給孫權,二人無子,孫權曾將太子孫登交給徐夫人撫養。

妒後

孫權遷都建業後,因徐氏善妒,將之遣送回吳郡居住。後來孫權稱帝,群臣與太子都認為應該立徐氏為後,但是孫權執意要立步夫人為皇后。徐氏後來因病過世。

步皇后

(五星)中宮追璽

原名步練師,孫權的皇后,丞相步騭的族人。與孫權生有二女,即孫魯班和孫魯育。步練師性格不妒,經常給孫權推薦女人,因此長久受寵。孫權稱帝后,群臣認為應該立徐夫人為皇后,而孫權執意立步夫人為皇后,相爭無果,孫權十餘年不得立後,不過內宮之人都稱步氏為皇后。

中宮追璽

步練師生前雖然未能正式封后,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步夫人就是真正的皇后,於是內宮之人都稱步氏為皇后,步氏族人上疏時也都用中宮一詞稱呼步練師。步夫人去世後,孫權悲痛不已,群臣順著皇帝的心意,追封步夫人為皇后,追賜皇后印璽和綬帶,並下策書。

小喬&大喬

(五星)雙豔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記載:“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二喬應該姓“橋”,《三國演義》誤寫為“喬”。

兩位國色佳人,分別嫁給了當時東吳最出色兩個青年才俊,當真是絕配,可惜這兩位夫君都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大喬嫁給孫策四個月後,夫君就去世,自己淪為寡婦。據說孫策彌留之際大喬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曾囑咐她照顧弟弟孫權,助其執掌大權,守護孫氏基業,於是就放棄了輕生的念頭。孫權後來對這位皇嫂萬般尊重,據說在孫權稱帝后,大喬就不再過問俗世,深居簡出,青燈古佛,安享天年。至於大喬是否有子嗣,歷史沒有記載,而且兩人婚姻關係維持的時間太短,且孫策之子的生卒年都不詳,所以無法判斷孫策的孩子是否就是大喬的。

小喬嫁給周瑜後,相處了十年,周瑜去世,之後的事蹟歷史並無記載。周瑜有二子一女,但並未記載其生母,其中或許有小喬的子嗣。

《率土之濱》人物技能名稱的歷史依據(東吳篇)

二喬

孫尚香

(五星)梟姬

孫堅之女,孫權之妹,劉備之妻,史稱“孫夫人”。正史野史皆無其名字的記載,孫尚香一名來自戲劇《甘露寺》。

正史中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實力大增,孫權為鞏固孫劉聯盟,將妹妹許配給劉備,這是一樁典型的政治聯姻。孫夫人自幼習武,性格潑辣,身邊侍女常配刀劍,劉備很少與之親近,後來乾脆分居。劉備入川后,孫權將這個妹妹接回東吳,夫妻二人再未見面。

梟姬

民間傳說孫夫人回吳途中,聽聞丈夫劉備病死軍中,聯想到自己沒能完成兩國交好的任務,跳江於蕪湖的蛟磯,後建祠起名為蛟磯廟,而“蛟磯”兩字不知怎的就訛傳成了“梟姬”。故又稱孫夫人為梟姬。

孫魯班

(五星)全主諉異

孫魯班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特殊的一個女人,她以公主的身份長期干涉朝政。對東吳後期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孫魯班是孫權與自己最愛的女人步練師生的長女,美貌聰慧,深得孫權喜愛。

孫魯班起初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可惜周循跟他爹一樣英年早逝。之後孫權將她嫁給了全琮,自此之後,孫魯班被人稱為“全公主”。

孫權生前,對孫魯班非常縱容,甚至讓他參與立嗣之事,自此孫魯班迷上了權利,各種騷操作,導致孫權廢掉太子孫和,殺死魯王孫霸,改立孫亮為太子。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她慫恿孫權讓孫亮娶了全琮的孫女,孫亮繼位後,全妃成為皇后,全氏家族紛紛加官進爵,風光無限,“全公主”也變成了“全主”(全氏之主)。

後來孫魯班還跟權臣孫峻私通,兩人沆瀣一氣,權勢熏天。

孫峻死後,其堂弟孫綝(chēn)把持朝政,孫魯班與皇帝密謀誅殺孫綝,謀事不密被發現,孫綝於是發動政變廢立皇帝,將孫魯班流放至豫章,之後的事蹟不見史書記載,估計也是不得好死,因為東吳之後的皇帝都和孫魯班有仇。

周姬

(五星)復誓業火

周瑜的獨女,嫁給了孫權的長子孫登。野史記載其名為周徹,據說其母為小喬,無從查證。周姬的生平史書沒有記載。

復誓業火

起點中文網的作者紫夜心亦孤星,寫過一本小說《周姬》,講的是周代的一位公主周姬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一個穿越人士的幫助下,興復周朝的故事,復誓業火應該起源於此,由於二者名字相同,所以被策劃移花接木給了周瑜之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