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我們經常聽到娛樂至死,其實《娛樂至死》是尼爾·波滋曼在1985年出版的一本書,描述了美國電視時代下,電視改變了公眾的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都以娛樂的方式出現,而人在其中,會成為娛樂的附庸。

同樣的知識用不同的媒介來傳播的意義是不同的。在印刷時代沒有來臨之前,文化的傳播依靠的是口語,信號。在這樣的時代,新聞和素材是不存在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把新聞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閱讀是一種嚴肅,理性的媒介方式

書寫是以文字傳遞為基礎的,眼鏡代替了耳朵成為語言加工的器官。我們在判斷事情的真相時,更加相信書面的描述,在學術界,出版的文字被賦予權威性和真實性遠超口頭語言。人們說的話比他們寫的話要隨意。

在口語時代,記憶力是有智慧的表現,一個人記憶的越多越會被認為是有智慧的。但在印刷時代,單純的記憶不會是高智商的表現。看印刷是要求很高的,需要透過文字理解背後的意義,你需要自己構造一個世界,去分析作品中的觀點。

《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閱讀是一種嚴肅的活動,一個書面語的表達應當是陳述事實,表達請求,提出問題,明確主張,否則就沒有意義。在印刷術統治下,公眾語言是事實和觀點明確的有序組合,這個時候推崇的就是理性思維。

電子設備佔據文化中心的結果,是公眾話語的明確性和價值都出現了危險。

電子設備的出現,它具有的特點就是散亂無序,所以帶給我們的也是支離破碎的時間和被分割的注意力,電子設備的威力不是來自於收集,分析信息,而在於傳播信息的能力。

電子設備結構零散,沒有特別的目標受眾,容易被記住,也容易被忘記。消息之間是不連貫的。每個新聞之間獨立的,意味著我們不能夠了解事情的言下之意,背景知識,事實的關聯。對於電子時代,智慧就是知道惡多,而不是理解他們。

《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電子設備的圖像,是描述的另一種語言,圖像的展示的是形象,而不是關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和概念,我們看到的一個具體人,而不是表現人的整體,看圖像需要的是辨別,看文字需要的是理解。

電視是如何導致無知的

我們不再懷疑電視上看到的一切,也意識不到電視提供給我們提供的特殊視角。電視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的,而不是陌生,這樣會使我們喪失適應能力,我們9安全接受電視對於真理,知識,現實的定義,無聊的東西變得有意義,語無倫次變得合情合理。

《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看電視是一種情感滿足,不論是我們討厭還是喜歡的情景,都是精心製作的,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娛樂,而不是為了教育,反思,電視是用來看的。

電視的連續性,導致我們無法去停下來分析其內容是什麼,信息的來源,正確與否。整個過程是沒有交流的,帶來的是娛樂而不是信息,我們被剝奪了真實的信息,同樣失去的是判斷的能力,無知是可以通過學習來補救的,但是把無知當做知識,就沒救了。

《娛樂至死》:相比於書籍,電視娛樂是如何使人變得無知?

奧威爾的《1984 》 和《動物農場》描述了專制體制下,言論單一的社會狀態,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則是描繪了一副高科技,娛樂化,自由的新世界景象,其實不論哪一種,都是無知導致大眾失去自由。

整本書讀完,其描繪的並不是娛樂如何沒有意義,而是不論是娛樂的方式還是專制的方式,導致我們精神文化消亡的是我們把電視中的無知當成了知識。致死的不是娛樂,是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