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海派特色,疫情期間上海第一家開業新書店來了

“美是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蝕骨的內在風情,美是從容,回味起來心頭一樂的感覺,美無處不在,看見美、發現美、理解美,為美髮聲,聆聽美的感悟。”4月22日下午,市民演講大賽頒獎活動在座落於徐彙區的海派書房舉行,這是海派書房正式開業的首場活動。“徐匯有禮”閱讀大禮包也於同日推出。

“海上美談”是上海市民文化節全新設立的一檔市民演講活動,也是“市民美育行動計劃”重要項目。本次演講大賽自上線以來得到市民積極響應,去年12月啟動以來,共收到378件視頻應徵作品。市民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對美的感受,對美的希冀,並將美融入家國情懷之中。最終評選出的10位優秀演講人將作為“海上美談”市民演講推廣大使,陸續走進實體書店和公共空間,通過行走尋美、觀展識美、書房論美、大家話美等形式,並利用視頻內容和線上雲平臺助推“人人都做美的發現者、傳播者、創造者”。

由於大賽橫貫整個疫情期間,不得不全部依賴網絡進行,宅家也催發了市民參與的熱情,還為演講提供了不少關於疫情的話題。此次作品選題較廣,涉及工作生活個人情感及成長等方方面面,涵蓋了農村、城市環保、藝術場館、校園、交通地鐵、醫務(疫情)等多方面內容。參與市民的年齡跨度也較大,從10歲左右的孩子到70多歲的老人都加入進來,從物質上的美、視覺上的美到精神上的美,市民通過不同的社會角色描述了對於上海不同層次的美的感受。

松江區的朱語桐小朋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演講作品《如果抗疫有顏色》用兒童的眼睛看到抗疫中的“天使白”是一道逆行風景,“志願紅”為身邊的人們帶來溫暖,還有“環衛橙”、“熒光黃”、“迷彩綠”、“警服藍”,她用這些五彩的顏色拼出我們的城市之美。嘉定區74歲章家華老人的作品《上海老法師——我頂崇拜的人》用滬語聊家常般詼諧幽默地講起各領域能人,有用半個豬頭燒出12種不重樣菜的大廚師,也有醫療領域的專家等,體現了上海的工匠精神。寶山區市民馬斯曼講述了寶山培智學校的老校長在特殊學校崗位上和星星的孩子們之間的故事。徐匯藝術館策展人唐麗青以館員身份講述了徐匯藝術館的前世今生的故事,“藝術帶給人的遠遠不是視覺上的享受,它會穿過你的眼睛,一直深入到你的靈魂深處”。

此次頒獎活動的地點——位於小木橋路的海派書房是上海首家海派主題特色書店,也是疫情期間上海第一家開業的新書店。作為上海大隱書局有限公司的第十家書店,海派書房主打海派文化系列圖書、海派文創產品和雅馬哈音樂產品。據大隱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介紹,大隱在兩年前就開始規劃海派書房,海派書房將以“老情調、新海派”為文化標識,成為透過海派書籍和滬版圖書去展示海派文化魅力、多業融合的文化空間。“多業融合一向是大隱的方向,實體書店應該尋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構建文化情懷、社會責任和商業回報這三者之間的平衡。”劉軍說。

今年世界讀書日,徐彙區推出主題活動“徐匯有禮”閱讀大禮包。4月22日至26日期間,市民讀者可前往徐彙區10家“匯悅讀書香聯盟”指定書店,消費金額滿100元即可獲贈價值110元的“徐匯有禮”閱讀大禮包一份,包含每家書店精選的一本特色圖書和一份文創產品。主辦方希望引導更多市民讀者重新走進書店,親近書籍,在獲得閱讀福利的同時助力實體書店復甦,讓書店成為愛書人可駐足的避風港灣。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