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是由中國抗癌協會1995年倡導發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規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
《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早診早治推廣行動,以制定推廣技術指南、擴大覆蓋面及受益人群,健全篩查長效機制為重點,推進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在常州,“預防”“早篩”“精準治療”貫穿了腫瘤防治工作全過程。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大多數宮頸癌是由HPV感染所致。2019年10月17日,常州武進區9~18歲的女孩可享受二價HPV疫苗接種“第三針免費”的惠民接種服務。
內鏡檢查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從最初沒有顯示器的裸眼觀察,到纖維內鏡時代,到電子內鏡時代,再到放大內鏡時代,清晰程度越來越高。無痛下的胃鏡精查,使用的內鏡可放大80至100倍,由此可以直接觀察細胞表面的結構和血管等,其精準程度已接近於病理診斷。放大內鏡下判斷癌症的一大規律,就是看細胞是否規則,“歪瓜裂棗”樣的細胞往往有著更大的癌變可能性。
腫瘤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選擇正確的防癌體檢是積極發現腫瘤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關鍵步驟。PET-CT,不僅可以使全身檢查時間減半,還擁有更高的靈敏度,以往體內病變需要到1釐米左右時才能被探測到,而現在2-3mm的病變就能被發現。
核磁共振成像集當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的先進研究成果於一體,可以多方位任意切面成像,對病變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過去,腫瘤基因檢測主要是通過為腫瘤患者切除腫瘤組織或者進行病理活檢的標本進行檢測。現在只需通過血液、胸腹水等液體標本就可以進行腫瘤精準基因檢測,標本易得、簡便、微創、易重複取樣,從而真正實現了精細化防癌。
分子靶向治療如同手槍打靶,能夠針對性、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細胞,精確地瞄準惡變的細胞,擊中並消滅。比起化療好人壞人一起打的方式,分子靶向治療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則更精準、效果更好,而對正常組織和細胞的損傷很小。
李青 趙霅煜 湯怡晨
來源: 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