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張醫生,我才48歲,平時也沒有什麼不舒服,有沒有必要做腸鏡?

張醫生: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國家為什麼癌症生存率這麼低,是因為沒有早期發現隱患或者早期發現癌症,當出現明顯臨床症狀時再去找醫生看、檢查其實已經比較晚了,所以癌症死亡率高,預後差,患者接受各種治療併發症多、而且很痛苦。大家都會抱著僥倖心理總覺得癌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發生率還是不低(文中詳解),還是建議早篩查、預防第一。

我國早期腸癌的臨床診斷率僅為11%-15%。結直腸癌90%由腺瘤發展過來,可以說沒有腺瘤就沒有癌症。


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

少數患者會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例如次數增多,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便秘和腹瀉交替反覆出現或伴有腹痛,便血或大便帶血痕。此外,有些人還會有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

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有腺瘤的概率多少?

  • 總的息肉檢出率為34%,腺瘤檢出率32%,其中1cm及以上的大息肉檢出率8.0%,瘤樣病變檢出率3.6%。
  • 年齡超過50歲,息肉的平均檢出率超過了35%,瘤樣病變平均檢出率超過5%。
  • 45-49歲,息肉的平均檢出率是26%,瘤樣病變平均檢出率接近4%。
  • 小於等於44歲的,息肉和瘤樣病變的檢出率明顯降低。

將近有1/3概率可能有息肉

所以建議45歲起,即使無任何症狀也應該實施結直腸癌腸鏡篩查。


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


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平均10年左右,相當於在發生腫瘤之前有5-15年的窗口期讓你及時發現和處理隱患。

如果在息肉腺瘤階段就將其斬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腸癌。如果未切除腸道息肉,患結直腸癌的幾率將增加4倍左右。

腸道息肉就像身體裡的一枚“定時炸彈”,應該儘早“拆”除。

高危人群

近日上海市抗癌協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佈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1、 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2、40歲以上有兩週肛腸症狀的人群。 兩週肛腸症狀指有以下任意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3、長期患有 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 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5、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

6、有 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診斷為 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HNPCC) 。


沒有什麼不舒服,醫師叫我做腸鏡有必要嗎?

總結:目前我國的癌症死亡率明顯高於MG,人們的健康意識還不夠,作為一名醫生,以後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對自己的健康重視,預防第一,及時做好健康篩查。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