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理財”分享:如何選基金

大家好大劉,歡迎關注我,歡迎評論,點贊,轉發,我會第一時間回覆您的;

最近有朋友留言,問如何選基金,今天給大家簡單寫寫。不過各種基金類型分析的方式有差異,因此今天的分析重心放在權益類基金上。對於普通基民來說,分析一隻權益類基金本質上就是回答以下3個問題: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這隻基金掙錢能力如何?

目前我們能比較容易獲得的,關於該問題的最直接數據是基金的歷史收益。由於每年的行情不同,因此單純地看收益率數值的大小沒什麼意義,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其同類排名。

那麼排名多少才算優秀呢?又或者是不是一定要選排名第一的呢?

一般來說,沒必要追求第一,從玄學的角度來看,公募基金有“冠軍魔咒”,追逐第一反而不美。

從篩選的角度來看,如果過分追求第一,反而會錯過一些長期績優的基金,像大家熟悉的“十年十倍基”富國天惠,歷史上就未曾拿過第一,但該基是公認的好基。

所以,看排名時,該基只要能排在前10%,就已經非常優秀了,排在前25%,也能說明他的整體業績回報,可圈可點。

“宅理財”分享:如何選基金

收益舉例

另外,判斷掙錢能力,還有種間接的方法,即看持有人結構。基金本質上也是一種信託,信任他才會把資金委託給他人打理。一般來說機構的眼光可能比普通人好些,雖然未必能選出最好的基金,但其選出掙錢能力中上的基金,概率還是挺大的。

其次,這種賺錢會持續嗎?

在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場,大家要有一個常識,就是一般的公募基金經理人的就職時間都不算特別長,很多幹得好的去私募了,所以能持續管理一直基金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

而如果一隻基金換了經理人,基本上過往的業績和新基金經理人沒有多大的關係了,之前分析的賺錢能力也就很難說是不是會持續了。

“宅理財”分享:如何選基金

基金管理人(圖片來源天天基金)

教大家一個小技巧,一般來說,在換基金經理人的時候,考慮到有交接工作的需求,因此在基金經理變動一覽,可能會顯示兩個人的名字,當然也有很突然就換人的,所以這只是個小技巧。

如果換人了怎麼辦?這個時候,大家能做的只有觀望,看看新基金經理的近期表現,感覺不行,可以重新選擇標的。另外,市場風格變化也會影響其賺錢能力。如果某隻基金主要靠做價值投資賺錢,那一旦市場風格切換為成長風格,就像年後的那一撥,那基金的掙錢能力很大可能保不住了。

再者,基金規模的突然也變大,也會影響其原來的賺錢能力,畢竟規模大了基金經理有可能管不過來了,盤子大了,管理的錢多了,不好操作了;

至於如何判斷其規模是否變大,一方面可以看這隻基金是否火熱,另一方面可以看基金是否公告其限購,一旦出現這兩點,我們要做好其業績表現不如以往的心理準備。

“宅理財”分享:如何選基金

最後,風險有多大?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一個粗暴的解決方法,就是看市場集體大跌的時候基金的表現,或者有一個一個偷懶的方法,那就是看專業評級公司對基金的評級。一般來說,星星越多,說明在評級公司眼裡其質量就越高。我看了下幾個評級機構的操作,總體感覺還是很專業的,可信度較高;

“宅理財”分享:如何選基金

基金評級

不過,如果從挑刺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還有幾個缺點,第一,成立時間小於三年的基金往往沒有評級。第二,評級是根據基金過往業績來算的,檢測不到換基金經理這事兒。

但總的來說,對於普通基民,上面三個問題,配合基金評級,應該已經足夠讓大家對自己的基金做個簡單的體檢,大家今天也可以自測一下。

再有,除了上面三個點,分析一隻基金需要關注的點其實還有很多,像最大回撤、收益回撤比、波動率、夏普比率等,但往往需要沉下心來,花時間花精力去做更細緻的分析,不太適合沒時間,沒精力的朋友,因此之後我們也會根據情況分析一些優秀的基金。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大家能獲得的數據往往是歷史數據,而歷史數據並不代表未來,只能做個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