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人只一念貪私, 便銷剛為柔, 塞智為昏, 變恩為慘, 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佛經中說:“倘人慾之物,不能極力革除,則本有真知,絕難徹底顯現,欲令真知顯現,當與日用云為,常起覺照,不使一切違理情想,暫萌於心。經使其心,虛明洞徹,如鏡當臺,隨境映見,但照前境,不隨境轉,來不豫計,去不留戀。”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這一段佛經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有貪婪之心,為自己的私慾所迷惑,如果不能夠極力革除,那麼人的真實本性,就無法顯現,如果能夠使自己據說貪婪之心,使自己的真實本性顯現出來,那麼就應該像照鏡子一樣,及時排除自己的私心雜念和貪婪的慾望,這樣才能夠使自己不違背常理,並且能夠時時發現自己的貪婪和自私,這樣才能夠如鏡當臺,隨境映見,雖然我們照鏡子照的是前面。

但是我們不能以為鏡子的背面看不到,就可以為自己開脫,如果我們能夠排除貪慾和雜念,而無須留戀,就會使我們若能格而除之,則是慧風掃蕩障雲盡,心月孤圓朗中天。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下面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隻狼叼羊時,被牧羊犬攔住了。

牧羊犬問狼:“壞東西,好好的,你為什麼要吃羊呀?”

狼說:“你吃一隻就知道了。”

從此,狼的話久久在牧羊犬耳邊縈繞。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出於好奇,有一天夜裡,牧羊犬偷著叼走了一隻羊,並把它吃掉了。

“天啊!”牧羊犬說,“想不到羊肉這麼鮮嫩,可口。”

第二天夜裡,牧羊犬又打起了羊的主意,可是,等它叼到羊剛要離開時,卻被埋伏在附近的主人抓到了。面對黑洞洞的槍口,牧羊犬害怕了。

“饒恕我吧,主人。”它哭喊道,“我是你忠實的牧羊犬啊。”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我的牧羊犬已經死了,”主人冷冰冰地說,“現在站在我面前的,只有一隻狼,一而再偷羊吃的狼。”

隨後,他便朝牧羊犬開了一槍。是啊,牧羊犬一旦吃羊,也就變成了狼,甚至比一般的狼更可怕。

這個寓言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這是我們最明瞭的了,這就是說動物和人一樣都是有貪心的,如果一個人有了貪婪和私慾,不論是出於什麼動機,一旦有了這樣的念頭,就會使自己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由於貪婪和私心的膨脹,就會使剛毅的人變得脆弱不堪,是自己失去了善良正直的一面,會使人利令智昏,而且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也變得昏昧和愚蠢,純潔的心靈,善良的本性,仁慈的心腸也會變得狠心毒辣,既像狼一樣失去了善良的本性,自己的清白和廉潔也被染上了汙點,結果敗壞了自己一生的人品和道德,從而使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古人的思想比現代人單純得多,所以古人最討厭貪婪無知的人,因為古人不以貪婪為珍寶,他們崇尚清高和廉潔,所以才能夠使人超凡脫俗,清清白白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古人崇尚道德高尚的人,他們最鄙視貪婪成性的人,同樣如此,在我們當今現實社會中,老百姓也最痛恨那些貪汙腐敗的人,所以說一個人不要有貪心,不要泯滅自己的良知之,而是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因為如果一個人的正氣佔了下風,而貪慾和私心雜念就會佔上風,就會使人的剛陽之氣消失了,因此一個人的思想,就會不知不覺地受貪婪之心所支配,從而使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本真,結果就會使自己走向另一個方向和極端。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比如有的人當了很多年的領導幹部,很多年一直保持著廉潔自律,從來不侵佔公家的一分錢的東西,受到了部下和職工的擁護,可是由於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受到社會環境的薰染,結果使自己的意志動搖了,有了貪婪的念頭,他想自己就要退休了,如果自己就這樣一身寒酸地退居二線,那麼自己不僅什麼也沒有得到,而且這麼多年的付出也付之東流了,所以他就貪汙了公款幾百萬,結果就在他要辦理退休的時候,結果他的事情敗露了,最後被判無期徒刑。

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永遠保持自己的清白,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在某種慾望的誘惑之下,就會產生貪婪的慾望和私心,結果敗壞了自己一生的人品,所以說“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老人言: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