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旅搬進野戰指揮訓練中心後遭遇的曲折經歷告訴我們什麼

搬“家”之後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鄭繼林 通訊員 張 寧

好不容易搬進了野戰指揮訓練中心,該旅領導卻不敢鬆一口氣。

鄧旅長知道,自從他提出探索平戰一體辦公的意見後,就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上了。他明白,這場攻堅戰,其實才剛剛打響。

這個旅搬進野戰指揮訓練中心後遭遇的曲折經歷告訴我們什麼

為該旅組織所屬保障力量奔赴高原實施保障。 肖 遠攝

果然,搬進去沒幾天就遇到了情況:一位組長找到他,說接到了上級機關安排的一個大項工作,在指揮席位上完不成,需要把組裡人員集中起來辦公。

怎麼辦?鄧旅長明白:這不是同不同意的小事,而是關係到平戰一體辦公模式能不能堅持下來的大問題。很明顯,這個口子不能開!

可不開這個口子,又如何完成上級機關安排的工作?匆忙之中,鄧旅長還沒找到對策,新問題又接踵而至:上級機關接連反映,旅裡按作戰指揮編組後,他們一時間找不到對應的部門,導致上下銜接不順暢,工作運行出現了紕漏。

“要想實現平戰一體,既不能簡單一搬了事,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須改變過去多年來形成的工作模式。”鄧旅長找準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和其他旅領導一起,分組分課題進行探索攻關——

針對機關幹部在作戰指揮席位上完成平時工作不適應的問題,他們結合年度重要工作和重大任務特點逐一進行研究分解,拿出具體的操作辦法。

針對日常辦公不適應指揮平臺的情況,他們開發信息系統功能,初步嘗試戰時用什麼平臺指揮、平時就用什麼平臺辦公。

他們還明確規定,在旅內部撰寫公文時,儘量按照戰時公文格式進行……

驀然回首,該旅領導和機關幹部發現,經過半個月艱難探索和逐步推進,平戰一體辦公模式的效果正日益凸顯:

——提高了工作效率。機關幹部聚在一起,既鍵對鍵更面對面,不僅工作協調更順暢,而且旅領導全在指揮席位上,過去拿著文件夾到處找領導的場景不見了,日常辦公效率大大提高。

——“文牘主義”現象得到改觀。如今身處作戰指揮席位,辦公使用指揮系統,想像過去那樣“推”材料都沒地方推。

——作戰職能更加突顯。如今坐在指揮席位上,逼著大家心往打仗上想、勁往打仗上用。機關統計,首長機關搬進野戰指揮訓練中心短短半個月,就進行兩場指揮謀略訓練,開展了一個作戰問題研究,使“時時都想作戰”成為一種常態。

很多機關幹部對此感觸很深。一位負責油料保障的助理員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一門心思只想著把油料保障好就行。現在不一樣了,除了考慮日常油料保障外,還要琢磨戰時如何投送的問題,駐地周邊的公路、鐵路、空中等交通保障情況,都裝進了腦子。

為啥能出現這樣的效果?這名助理員告訴記者,環境影響人!

“客觀地說,不能把這些變化都歸於平戰一體辦公的模式,但辦公作戰一體化無疑起到了很大作用。”面對成效,鄧旅長很清醒。他說,其實最大的收穫,還是大家觀念和心態的轉變。機關過日子的狀態越來越淡,把心思都放在備戰打仗上了。

“說實話,我們目前還沒有深進去。”面對採訪,鄧旅長坦言:前不久,他們對這半個月來的整體情況進行詳細統計,結果既有喜也有憂。

儘管他們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使一些工作在指揮席位上完成了,初步實現了按戰時指揮編組進行平時辦公的目標。可他們發現,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很多工作仍然只能按過去的模式來完成,在指揮席位上完成的工作僅佔三分之一。

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瞭解此事後,上級有關部門的態度很鮮明:一個旅依靠自身力量探索,能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後面他們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既需要這個旅繼續努力探索,更需要各級的大力支持。

記者手記

鑽打仗,從改變和平習慣開始

這個旅搬進野戰指揮訓練中心後遭遇的曲折經歷告訴了我們什麼?他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收穫無疑有很多,但記者感觸最深的一點,和旅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改變了和平的習慣,收穫了打仗的意識!

都說軍人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態,但客觀地講,知易行難!長期身處和平環境,養成和平習慣既在情理之中,更是在所難免。近年來,全軍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但與和平積弊比起來,和平習慣更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鑽打仗,必須從改變和平習慣開始。向這個旅學習,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打仗當主業,把打贏當事業,用“敢幹、敢闖”的精神去探索,力爭減少和平的習慣,養成更多的打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