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食安辦提醒】這種致命的誘惑,千萬不要嘗試!尤其是這個時候……

河魨,俗稱河豚(或“乖魚”)。當前是河魨魚的產卵季節,此時野生河魨魚毒性最強,

也正是河魨魚中毒的易發、高發季節!坊間傳聞河魨肉味鮮美,自古以來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而我區海岸線綿長,民間也有捕撈、私自加工和食用河魨魚的傳統。但是,河魨魚毒性極強,處理過程稍有不慎而食用,就會導致生命危險!這方面的食物中毒,各地已有多起報道和致死案例警示。

視頻加載中...

▲ 2019年,福建9歲男孩食用了沒有處理乾淨的河豚導致中毒,經過7天的搶救,神智才慢慢清醒。

河魨毒素有多“毒”?

河魨毒素是目前自然界中發現的最毒非蛋白質物質之一,屬於神經毒素的一種,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砒霜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一隻河魨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三十個成年人。其毒素主要有河魨毒和河魨酸兩種,它首先作用於胃腸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狀,其次進入血液後迅速發生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抑制作用,使人嘔吐、神經麻痺、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河魨魚中毒是什麼表現?

河魨毒素中毒的發病一般很急,症狀嚴重,一般進食後半個小時至4個小時內就會發病。主要中毒症狀表現為:初期面部潮紅、頭痛,先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繼而感覺神經麻痺,如嘴唇、舌尖、手指麻木、刺痛,語言不清,聲音嘶啞,然後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如手、臂、腿等處肌肉無力、身體搖擺、運動艱難,眼瞼下垂、共濟失調,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癱瘓。嚴重者可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及傳導阻滯、昏迷,以至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

中毒後怎麼辦?

對付河魨毒素國內外尚無特效的解毒劑,但河魨毒素體內解毒和排洩甚快,因此一旦發現中毒,要馬上催吐,喝大量的水促進毒素排洩,並馬上送醫院救治。

▲ 河魨受到威脅的時候,它會吞下水或者空氣,使身體鼓成一個多刺的圓球。

“三不”原則,遠離河魨毒素!

所有的野生河魨魚都帶有河魨毒素,含毒器官多且分佈在隱蔽部位。一隻河魨魚足以殺死三十個成人。而且每年2~5月是河魨魚毒性最強的時候。鑑於河魨魚毒素中毒的嚴重危害性,廣大市民要愛惜自己及家人生命,遠離河魨魚!

一是不消費:普通的加工、烹調方法難以破壞河魨毒素,一般的小餐館、小加工廠缺乏河魨魚的相關專業知識,沒有加工河魨魚的資質,民眾不要隨意到排檔、漁船等地食用河魨魚。消費者一旦發現違法經營河魨魚的行為,應及時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二是不撿拾: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沿海地區特別是在海灘附近不要撿拾廢棄的魚,不要到路邊或市場上買不認識的魚類。碰到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豔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的魚,需仔細鑑別是否河魨魚(河魨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

三是不加工:有的人認為只要去掉河魨魚有毒的頭、內臟、皮,或者經過鹽醃曬乾、高溫蒸煮後就會無毒,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河魨毒素作為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化學性質穩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調手段包括鹽醃或日曬等都難以破壞。即便將河魨在130℃高溫下燉11個小時,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

況且一般家庭烹飪遠達不到這個時間和溫度。

濠江區食安辦提醒廣大市民群眾

河魨不可食用,禁止售賣!
這種致命的誘惑,千萬不要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