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曾國藩作為千古完人,文人領兵,平定了太平天國,名重一時,官封一等侯。我們現在回過頭分析曾國藩的成功,首先要肯定的是他自身的努力,但這等功勳卻不是僅僅努力就可以成就的。除了努力之外,曾國藩成功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曾國藩的幕府網羅了大量的人才,號稱“天下第一幕府”。如左宗棠、李鴻章、李元度、趙烈文等鼎鼎有名的人物都是他幕府中的一員。

曾國藩到底靠什麼網羅了這些人才,又是什麼讓這些人才死心塌地的跟隨曾國藩呢?其實翻開曾國藩的史料我們會發現,曾國藩的幕府中有很多人才並不是天才人物,甚至可以說他們有很多人之所以能成為人才,都得益於曾國藩的培養和教導。

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他認為世上的天才極少,所以得到人才很難這沒有什麼好感嘆的,“以若干之人才,近在眼前,不能加意培養,甚可惜也!”,但是很多可以本可以成才的人近在眼前卻不能正確的加以培養,這是很值得惋惜的。這兩句話,其實表明了曾國藩的人才觀:人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那麼到底如何培養呢?曾國藩列出了三條。

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1.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

解釋:改變大的風氣,造就適應當前社會的人才。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曾國藩非常重視大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他曾經上奏摺勸諫皇上以身作則改變全國頹喪的風氣。操練湘軍時,自己身先士卒,為幕府眾人制定課程、考核等制度,保證了整體積極向上的氛圍。

這個說法和今日我們常說的:“環境決定論”不謀而合。帶團隊的朋友都知道:一個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才和工作效率,但是一個好的團隊文化和工作氛圍才是保證人才發展和安定的基礎。有了這兩樣基礎,人才會更好的發揮作用,不是人才的也會得到飛速的進步,躋身人才之列,這樣的團隊無論在哪裡都是稀缺的資源。

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2.宏獎以育才

解釋:通過獎勵來教育一個人,使其成才。

獎和罰的尺度把握是檢驗一個領導水平高低的最佳標準,無論獎罰,其本質都是為了促進一個人更好的為團隊效力。但是曾國藩常說:“人才何常?褒之則如甘雨之興苗,貶之則如嚴霜之凋物”。可見他認為獎勵比懲罰能更好的激發一個人的成長。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賞識教育”,即通過鼓勵,讚揚來激發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

曾經有個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進入一個班級,隨機找出了三個很普通孩子,對他們說:“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將來你們都會成為科學家”。很多年之後,這三個孩子竟然真的成為了科學家。這個實驗就說明了讚揚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性,甚至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3.提挈培養,促其成才

解釋:對一個進步明顯的人要有實質性的提攜,以此來促進他快速成才。

曾國藩非常重視對下屬的舉薦和提攜,以至於當時的人都說曾公“以薦舉人為己任,疆吏闊帥,幾遍海內”。其實這本質上也是給下屬一個目標,當時的讀書人生逢亂世,科舉不被重視,有心跨馬殺賊,又身無縛雞之力,所以要想出人頭地,博取功名,則只有被人舉薦這一條路。所以得到這樣願意提攜下屬的領導,人人都是爭相學習,修為學識自然是日進千里。

如今來看,這確實是非常高明的管理之道。小到一個團隊,大到一個國家。一個公平公正的領導者,對一個團隊的影響至關重大。百分之九十的團隊矛盾都是由於分配不均或者成員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導致的,所以給予努力的人足夠的回報是團隊留住人才,促人成才的不二法門。

曾國藩:就這三條,足以把一個人變成人才 網友:中國好老闆啊!

我們生在互聯網時代,這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時代,是一個團隊協作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要想成事,必然要有各方人才的幫忙。但是比招攬到賢士更重要的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能否具備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的能力,能否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胸懷,能否有知人善任、任人唯才的氣度。具備了這些,團隊的人才輸出自然如有源之水,源源而不斷也,人才在握,何事不成呢?

朋友們大家好,看完本文,您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評論交流!堅持學習更多曾國藩傳世文化,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感謝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和點贊,這是對我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