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從一茶兩坐到北角秀味,這家店可能是鄭州最早做港式茶餐廳的餐飲品牌,2020年是他們進入鄭州的第15個年頭。

15年,這家改變和豐富了鄭州人餐飲口味的品牌,又經歷了怎樣的悲歡?

以下是北角秀味的創始人胡亞博女士的自述。

港式茶餐廳初入鄭州

北角秀味開了15個年頭了,雖然跟百年老字號比起來時間並不長,但對於我們來說15年時間也不短。

當初開這個店的契機也很有意思。我剛結婚的時候,和老公去上海旅遊,在商場看到這種類型的店,菜品和環境特別好,給人的感覺又輕巧又接地氣,當時特別喜歡,而且鄭州沒有,也想在鄭州開一個。

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而且我很喜歡粵菜,我個人覺得粵菜體現了中國人對於吃的大智慧。有句話說:全世界的美食都在廣州,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粵菜的味道層次感是非常明顯,烹飪技巧也很超高,包括他們對食材的理解、菜品的營養和顏色搭配,各方面都很好。而且很包容,清淡的或者辣的,各種口味都有;有上萬元的高端食材,也有平民化的普通飯菜。

你可以用任何形式去衡量粵菜,它就像是歷經了各種風霜的一個長者,層次非常豐富,又很寬容。

我的想法很簡單,沒有想太多,家人們都反對我開店,勸我說餐飲行業非常辛苦。我執意要開這個店,那時候就是意識在先,行動就跟著上了,年輕的時候無所畏懼。

15年,八家店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開了八家直營店。

第一家店開在大上海城,當時店面積只有100多平方,很小,但是產品種類很多,也很便宜,我記得第一版菜單上沒有超過15塊錢的菜,很多隻有幾塊錢,特別便宜。

我們店特別火,用現在的話說我們算是個網紅店。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翻檯率很高,一天能翻12次臺,從早翻到晚,很火爆。可以說我們改變了當時一些年輕人的消費觀念,之前年輕人很少會去吃港式茶點。

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我們最初的產品跟現在不太一樣,有蝦餃、牛蛙煲仔飯等種類特別全。水吧也特別火,銷量佔比都能超過百分之三十。而且形式比較新穎,水吧沒有玻璃,基本上算是全通透式的,店員就在外面操作。

我們招的服務員都是帥氣漂亮的男孩女孩,經常有小姑娘小夥子去我們店裡吃飯,就是為了“調戲”店裡的小帥哥和小美女。

第一家店給人的氣息就是很年輕,可能是因為當時我自己就處在一個很年輕的狀態,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

現在開了八家店,慢慢積攢的客戶也多了。因為我們在這個城市紮根很穩,所以老客戶都很信任我們。疫情期間沒有辦法堂食,我們推出了兩款“安心大禮包”,每天一上線就被搶空,大家都在朋友圈曬做好的茶點,寫著“想念我們的味道”、“孩子很愛吃”……

每次看到這些留言,我們也很感動。

我們喜愛的茶點是怎麼做出來的?

最初我們的菜品每一道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研製的。

那時候不像現在網絡發達,上網一搜什麼都有。當時很菜品的方子是找不到的,我們就不停地去試吃試喝,回來以後記下來再研究,如果誰有資源,就趕緊去問。

那時候連奶茶是怎麼做的都不知道,我們找不到任何途徑去跟人對接,只能自己去試喝,一天喝幾十上百杯奶茶。反覆試,試完自己寫方子,不停地調試奶和茶的比例。包括蝦餃等各種產品的比例,就是我們自己不停地試出來的。

從最開始開店到現在,我們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我們從第一家店開始就有配送車間了,也是中央廚房的前身。

當時是因為後廚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就在大上海城後面租了一個民房,天天在那兒做完就運過去。

其實從那時候起,我心裡就埋下了做中央廚房的種子。雖然我們店小,但我心裡一直有個執念:中餐是可以被量化的。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基於我不是廚師出身,對產品也不懂,但我希望所有產品能有個穩定的狀態;還有就是我始終不是單店思維。

企業在前期經過很多波動,廚師換了五六波,直到現在我們的廚師長來了以後才慢慢穩定下來。

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有了很多從外面來的廚師,他們的思路很開闊,當時我們店裡員工相處的氛圍特別好。他們的老師在教徒弟的時候,就把方子毫無保留的送給徒弟,告訴他們這些方子要流傳下去,不必屬於我(個人),它應該屬於社會。

我們的小廚房在這15年間搬了九次家,從最早的小民房到現在我們在上街的中央工廠,廚房的演變也是我們一路以來的見證。

最早有過開幾家店成規模的想法,但那個規劃並不清晰,而且不可否認,我的內心有一種恐懼,就是我自己不懂,而這個廚師又走了,那我這個店該怎麼辦?所以我在想,只要方子在我手裡,這個東西是非廚師照著方子做出來的時候,會不會就能放心一些。

我們現在中央廚房做的麵點,每日運送,有時候一天運兩次,都是在廠裡現包的,24小時之內發貨,絕對保證新鮮和它的穩定性,無論顧客什麼時候來,吃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沒有這種恐懼了,企業已經到了另一種狀態,現在廚師們也是很開放的,再慢慢地我們大家能站在企業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會一起讓企業走得更遠一些。

疫情是一個放大鏡

這次疫情把我們企業所有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它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以前被我們忽略的問題全都暴露無遺。

比如說我們和員工的關係,平時我們總是想著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客人,可能無意中多多少少就忽略了員工的感受。

這次疫情員工流失比較多,對我們也造成了傷害,雖說現在的情況員工流失很正常,但也有一些企業,零流失率或者流失率比較少。我們對於員工不管是生活上的關注,還是管理上的嚴格,這兩點做得都不夠,所以我很尊重每個員工的選擇,也特別感謝現在還陪著我一起走的員工。

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疫情期間,我們無法精準的找到每一位客戶,只能盡力找到了部分客戶,給了他們一些回饋,但其實我們想為他們做的還有很多。

現在我們也在努力維繫客戶,最近在用一些新的互聯網手段,為我們的會員創造一些新的福利。

具體我們未來會在哪,我不清楚,但是我一定會盡我全力往前走,我覺得不管是人還是企業都需要經過歷練。

轉變思維,給企業增添更多活力

我覺得我現在已經轉變了產品思維,不再是一味的出新品了,而是開始學習雕琢這個企業。

我的思想很受限,很多問題沒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一些跟著我一路走來的員工,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也很艱難,大家都想往前跑,但是大家的眼界和侷限性都是在那的,現在我開始轉變思維了。

即使現在很艱難,但我很清楚,餐飲是我必須要選擇的一條路,因為我從小對食物的味道特別敏感,所以做餐飲就像是我命中註定的一件事。

我做餐飲始終堅持的一些想法,就是我希望這個企業離開我它還能生存,我始終抱著這個想法去做的。

我不希望我自己在企業有多重要,只希望大家能記住北角秀味,而不是我個人,一定要做到“去我化”,但我知道這個其實很難,我一直在努力讓它能有一個正常的企業該有的生命狀態。

十五年,一位餐飲女老闆的悲喜敘述

雖然很難,但有跟我一起同舟共濟的夥伴們,有那麼多熱愛北角秀味的粉絲們,我想我也會堅持下去。

就像我前兩天,在一個喜歡的公號上看到的那段話:我們每個人,就像大江大河中的小小扁舟,身不由己地接受時代給予我們的所有激盪。同時,也在這樣的身不由己中,完成自己的更新和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