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醬鴨:“粽情端午”之家鄉美食

每次跟朋友們一塊吃張鴨子、施鴨子、何鴨子等成都名菜或者時尚達人愛吃的鴨脖、川人愛吃的魔芋燒鴨,常忍不住要聊聊老家湖南新寧一帶的血醬鴨。

端午節前後,農家用蚯蚓、蟲子、糧食餵養的第一批鴨子剛長滿羽毛。這種仔鴨,是做血醬鴨的最佳時期。於是,家鄉的端午節,除吃粽子賽龍舟外,幾乎家家都要做這道美味。小孩們看到家長在鴨群中挑選最肥壯的仔鴨時,便歡呼雀躍起來,做起事來順當多了,絲毫不用家長們指指點點或者打罵威嚇。這種景象,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尤甚,可謂當時老家最具風情的鄉村畫像。因為,難得吃上一頓肉食的小孩們,此時可以品嚐節日的喜悅了。大飽一頓後,再看龍舟競賽,看到龍船上扎著紅頭巾的賽手們特別來勁,聽到“爬龍船喔,齊心劃”的號子特別悅耳,吼起來也別有力,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印象很深的還有,每年嘗新的時候,這道菜也是飯桌上最常見的。早稻成熟快要收割時,農民們從稻田裡摘取一兩穗稻穀,搓成米煮熟,拿來祭祀天地,以感謝神靈的佑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鄉民們在神靈沒有享用之前,是不吃新米的,須由天地和狗先嚐,謂之嘗新。而血醬鴨便是嘗新祭神的佐食。崀山申遺成功後,血醬鴨被開發成旅遊產品,成為遊客必點的名菜,並隨遊客傳至大江南北,從這,也可窺見血醬鴨在家鄉菜系的重要性。

長大後走了許多地方,鮮見像家鄉做這道菜的。這道菜的特別之處是它與嫩南瓜、嫩茄子混炒,再佐以嫩辣椒,最關鍵的是醬以鴨血。做法是,先將鴨塊在油裡面爆炒一下,再倒入切好的嫩南瓜或茄子,加進新鮮辣椒混炒,然後倒點水,蓋上鍋蓋悶一段時間。快熟時,將鴨血醬入菜中拌炒。這鴨血是調味調色的關鍵。這樣炒出來的菜黏乎乎的,吃起來特別爽口。血醬鴨可以不要南瓜、茄子之類,但絕對不能不要鴨血和辣椒。

母親特別善做血醬鴨,我不大愛做菜,每年到吃血醬鴨時節,母親時不時提醒我:來了親友,做道血醬鴨吧,客人吃得高興,也算家鄉的風光。

血醬鴨:“粽情端午”之家鄉美食

(原創文章,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