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中秋到了该注意什么呢?

说起中秋节,很多人都会想到“月饼”、想到“团圆”;的确,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便身处外地,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会趁着假期想办法回到家里,庆贺团圆。

但是在农村老人的口耳相传之间,有这样一句农村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为何这样说?老祖宗的经验靠谱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中秋到了该注意什么呢?


第一个方面,体现了“男女有别”

其实“男女有别”只是一个中性词汇,并没有对女性贬低或者看不起的意思。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男性与女性在身体素质上面就可以看出差别;尤其是古代农村人需要做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男性也就逐渐走上了主导地位。而这句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给我们描述的就是一种“男女有别”的社会现象。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中秋到了该注意什么呢?


第二个方面,受神话故事的影响,体现了“各司其职”

首先,男不拜月

中华民族拥有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资本。“拜月”在古人的概念中就是一个“女儿节”,既然是“女儿节”,男性自然就不能参与其中。尤其是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女性会焚香燃烛、摆设果品,对月祈祷遥拜。

除此之外,在传统观念中“月亮”属于“阴”,并且月亮上面有广寒宫,里面居住着美女“嫦娥”;这些无不昭示着,拜月只能由女性完成,男性拜月不仅不符合礼仪,反而会给人一种“心怀不轨”的感觉。

其次,女不祭灶

在民间传统中,灶神掌管着人们的饮食,并且他也肩负着考察人间善恶的重任;因此,灶王爷是男性之神。一方面,男性是一家之主;另外一方面,“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女性祭拜灶神于理不合,故而有此一说。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中秋到了该注意什么呢?


今天中秋,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该注意什么呢?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理解这句俗语:“在古时候,男性不应该祭拜月亮之神,女性不应该祭拜灶王爷。”那么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中秋到了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讲究礼仪,尊重传统:

中华民族拥有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资本。“拜月”在古人的概念中就是一个“女儿节”,既然是“女儿节”,男性自然就不能参与其中。尤其是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女性会焚香燃烛、摆设果品,对月祈祷遥拜。

其二,真心实意,关爱家人:

古人无论是“拜月”,还是“祭灶”,都是体现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于如今的大多数农村人而言,很多人都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因此对于古人留下的经验反而嗤之以鼻。

但是,在面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当表现出自己的真心实意,并且在中秋节这样的日子里,应当关爱家人。只有不忘本,我们才能够走的更远!

最终,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所有的农民朋友都能够五谷丰登、阖家幸福、万事如意、中秋快乐!

在民间传统中,灶神掌管着人们的饮食,并且他也肩负着考察人间善恶的重任;因此,灶王爷是男性之神。一方面,男性是一家之主;另外一方面,“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女性祭拜灶神于理不合,故而有此一说。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