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護士朱海秀:我不是英雄 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95後護士朱海秀:我不是英雄 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朱海秀

戰疫一線 青年擔當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豪

“我不想哭,我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哭的話我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面對央視的鏡頭,她的一句簡單樸實的話,一時感動了無數人。

她叫朱海秀,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的護士、廣東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在武漢抗疫一線她整整奮戰了59天。4月8日,結束14天集中休整後,朱海秀回到河南老家,與9個月未見的家人補上了一頓“遲到的年夜飯”,拍下了新年的第一張合影。朱海秀說:“回去後大家都說英雄回來了,其實我不是英雄,只是普通的醫護人員,我們也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除夕夜緊急出征武漢

1997年出生的朱海秀,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工作才半年。得知支援湖北的消息,已有三年黨齡的她覺得自己該挺身而出。

“今年除夕下午,醫院工作群裡發來消息‘誰要報名支援武漢’,根據要求,所有人要在當天晚上7時在醫院集合,乘當晚的飛機奔赴武漢。”朱海秀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沒有考慮前方環境如何,就覺得生命需要救助的時候,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應該去做這件事情,不過是換個地方工作而已。”

1月24日除夕夜,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朱海秀作為廣東首批援漢醫療隊的一員,也是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向著疫情“風暴眼”武漢進發,這一去,就是59天。

“剛來武漢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看到病人緊張、害怕。經過調整,自己覺得需要勇敢地去面對,就不緊張了。”朱海秀說。當她進入病區,穿上防護服時,唯一的想法是應該為患者做些什麼,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做到問心無愧。很快,朱海秀就投入到工作中。

95後青年的勇敢與擔當

“在武漢,我們既是醫護人員,也是清潔工、搬運工。”朱海秀說。去武漢時正值疫情較為嚴重的階段,醫療隊對口支援的漢口醫院清潔工大都已辭職或是過年回家,所以醫護人員便充當起了清潔工、搬運工。

當然,作為醫護人員醫護工作仍然是她的主職。雖然工作流程明確每位護士每日工作四小時,但是朱海秀和同事們要提前到病區,穿戴防護裝備,配備藥品、器具,處理交班等瑣碎工作,然後測量體溫、推氧氣筒、病房消毒、桌櫃消毒、補液更換、派發口服藥……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朱海秀經常大汗淋漓,護目鏡也經常變花。

在武漢的59天,朱海秀每天都被一些細節感動著。那些日子歷歷在目,成了她一輩子難忘的經歷。

朱海秀沒想到自己會上央視,沒想到在抖音上關於她的視頻累計獲得上億播放量。她也沒有想到會被網友們稱作“全網最美姑娘”,也沒有想到年輕的自己會成為“南粵楷模”。

對於這些,朱海秀說:“我覺得可能自己代表的是新一代95後青年的勇敢與擔當,95後面對國家危難,不退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奮鬥的那種精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