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篆刻藝術,普通人看來似乎容易得很,拿起刀子就刻上了。實際上,篆刻與書法、繪畫同樣難於精到。一般俗工匠人以刀碰石,俗氣滿紙,毫無藝術品味境界,何足以論?凡六書之學不明,章法乖誤,遂成俗品。書畫印,三者必須讀書,當於印外求印,法外求法。讀書方能明理、明法、明藝術涵養與做人之道。求學問,立品德,重修養,自能入正道,除俗氣,於藝事大有裨益矣。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傳樸堂》 吳昌碩篆刻


交響樂首先要定調主旋律。

書法篆刻要成一家體勢,學習吸收只是過程之一,但也必須有“主旋律”,否則容易支離碎散。

黃賓虹晚年畫山水,一再標明自己的畫為“渾厚華滋”,而實際上這四個字確實概括了他的美學思想和畫面的意境。書法篆刻,想要成就自我,無妨先定調而後努力去充實它完善它。

至於“開拓”,是指風格定調後,不守故常,不斷見異求新,開拓嘗試審美新領域。學習老農的種田經驗和踏實努力精神,也不能滿足於一畝三分地的爬拉,眼界決定境界。要不斷見機開墾,擴大成果,果斷收穫。用當下時髦的話說,跟上、做實、做大、做強。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齊大》《建昌馬》 齊白石篆刻


印從書出,千古不易。

臨摹書法的根本意義,在於獲得書法技法的能力,關鍵是:毛筆書寫能力的獲得與提高,很多人,包括我們這些從事書法篆刻的人,早先開始的時候比較在乎臨摹臨得像不像,像就是好,不像就是不好。

從某個方面來說,像也是對的,但只是像而已又不行,臨摹又不那麼簡單。這時候就要學會如何去體會技巧的變化和審美能力的提升。隨著審美、書寫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體會書法篆刻經典作品永恆的藝術魅力。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宮島大八》《齊五》 齊白石篆刻


如今的現代書法創作,社會上時人謂之:“醜書”,跟風評論的人也開始亂噴,說其還不如鄰家小兒所寫,我實在無語。

當時,我不能理解,為何如今那麼多人去喜歡田某等那種低俗無趣的東西,而去謾罵那些真正高古,有思想的作品。我寫了幾年的字,雖無成就,但寫的橫平豎直,空間分配均勻以不成問題,難道我已經成功了嗎?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不是的,真正的平衡,不是對稱,真正的書法不只有二王,歐顏柳禇趙,真正的藝術,也並不是格式化。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奪得天工》 齊白石篆刻


書法藝術,不等於書法抄寫,就像照相,不等於攝影一樣。

這其中的區別,一般來說大部分人分辯不清不楚,有些書法家,終其一生都是一個招式勤勤懇懇地用一成不變的老套路在寫“作業”,大多數人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評判建立在二王一路上的片面理解上,王羲之當然是好的,但幾千年的書法文化中,不止只有一個王羲之,當然,王羲之書法信息量太大,涵蓋範圍廣泛,在應用領域中,認知的程度高。一篇千古流傳的《蘭亭序》書法讓眾生顛倒,的確是追之不及,讓書法迷們無限崇拜。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澹容軒》 齊白石篆刻


而書法是整個海洋,是無窮的,美是多樣的。

中國書法史的發展,的確很多人都不太瞭解。篆、隸、行、楷,而現代人的書法學習,卻從楷書開始。大部分人浪費了大把時間,寫不好楷書,各種做不到。各種書法老師也憤憤不平。

先說書法審美。

二王時代,之前有漢簡、章草,有“三石”《張遷》《泰山石刻》《好大王碑》等,之後有顏真卿、傅山、康有為、八怪、伊秉綬等,難道這些經過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東西也是醜的嗎?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魯班門下》 齊白石篆刻


書法就像人生一樣,並不只有幸福與甜美,更多的是苦澀與辛酸。甜美的東西,往往轉瞬即逝,並無太多值得咀嚼品鑑的味道。

就像小時候我們去評判什麼是好人與壞人一樣,評判的標準太過於簡單。是粗淺、低級的。

但老人去看待一個事物一往往是從多面去觀察的,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就像有人說秦始皇殘暴、無情是一個十足的惡人,但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秦始皇他終結了幾百年的戰亂,讓黎民百姓免收戰亂之苦,拯救了多少生命,這才是真正的大仁。看待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看待問題的時候不要只去看表面,要從更深層的地方去挖掘、去探索。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飽看西山》 齊白石篆刻


墨與紙,黑與白,陰與陽,天與地,萬物相生相剋,又相互交融。但萬物糅合之物,有些物是不順眼的、彆扭的,但味在其中,符合天地之理。老子所說:五色豔,五音悅,五味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如果不是這些對立的東西,不斷的調和、變化,就不會有進步與新生。所以真正高級的東西是原始的、本質的、自然的去表達自己的審美、修養、格調。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是對稱的、均勻的,格式化的,那麼,書法是多麼的單調而乏味。

現在社會生活越來越舒適,書法愛好者眾多,有很多完全不懂書法的人,也湧到了“書法家”“書法老師”這個隊伍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孔子說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對於傳統陌生,修養也是平平,甚至沒有一點功底,任筆為體,熱衷造勢,滿紙粗率,格調低俗。竟然也膽敢寫了字送人?令人驚歎之外,更多的是佩服他們忽悠眾人的能力強大。這些江湖術士,有一幫堅定的追隨者,而真正的藝術,則被人謾罵,這是幾千年書法文化的悲哀,更是中國的悲哀。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楊賈》 漢印


乾隆皇帝將書置於畫之上,他認為:書法代表人,是有尊嚴的,而畫是迎合人的。書法歷來是以人為尊,它是讓人去理解,而不是取媚對方的。正是這句話,激勵著我們對藝術單純的追求。

印從書出,沒有深厚的書法根底,想要在篆刻藝術上有所成就,如同痴人說夢。因為,篆刻對於書法線條上的理解,有更高的要求。方寸之間,設計一個有特色的印面,難上加難。

明清時期的篆刻,大部分都是借鑑當時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圖書印章。水平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以致於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常識”——“古人的東西都很好”。

反觀幾十年來跟風刻印的藝術家,展覽需要什麼,評委喜歡什麼,他就刻什麼。刻到後來一無是處索然無味無趣,自己年紀大了老眼昏花,方寸之間壓力太大也覺得沒什麼意思,千印一面,不好玩,於是趕緊停手,不刻了。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陶淵明《歸去來辭》(429字) 8X8cm 山廬篆刻


殊不知,審美能力和水平是不斷提高的。先是好看,然後就是除了好看,還是蠻有道理的,端莊優雅大方得體,大氣磅礴。好東西看多了,你自然而然就明白,不是所有的印章都是篆刻。

早些年,有些致富成功的土豪不問價格各種大肆購買收藏古人印譜,我當時覺得很奇怪:所有的印人印譜,都那麼好嗎?

時間是一把鋒利的殺豬刀,真金不怕火煉,好的東西自然就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事實證明,土豪的錢大部分都準確地花在了刀背上。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差的,他分不清。

可是,土豪買,一是有錢就可以任性。二是因為他買上癮了,有癮,最好玩,和抽菸的人有癮一樣,幾乎是改不了的事情。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黃永玉印》 5X5cm 山廬篆刻


一般來說,藝術體驗感受,若非親身經歷者,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和別人接受,表達能力有限者,又怕寫出來有誤。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霧裡看花,又有多少事情,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看清的呢?更何況,還有一些本來很清晰一目瞭然的事情,攪來攪去,成了渾水,當時好像是對的,趟成渾水後,是鹿是馬,只有有能力指鹿為馬的人說了,才能“算數”。


山廬印語︱書如佳酒不宜甜

《竫龕》 6X6cm 山廬篆刻


這個世界上最牛最倔犟的人,除了釘子戶,就是土豪了。

說書法篆刻,道理其實都很簡單,粗淺層次的學習,都很容易學會,也容易滿足。人們的共性一樣,千萬不要太難,太難學,基本上就是不學了。

所以,千百年來,為什麼只有少數的人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大師,第一,能夠持續地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第二,從易到難,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和動手能力,體會更直接深入,這才是真正痴迷於書法篆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