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如果你问身边的妈妈,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很多妈妈都会说,孩子快乐、健康就好。

那,快乐是什么?

2014年8月11日,著名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自杀,生前长期受到抑郁症的折磨。他逗笑了全世界,却唯独没有逗笑自己。

2018年12月1日,科学家张首晟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楼上坠落。他是天才科学家,是“天使粒子”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发现者,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力人选。家人说,生前他被抑郁症困扰。

他们不快乐么?他们的人生高度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那么耀眼的一颗星,可他们却因为抑郁症悲伤的离开了。

近几年因为抑郁的自杀的明星,三年前的乔任梁,前几天的崔雪莉。抑郁症是富贵病么?不。

2019年3月28日,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已经毕业的24岁男子坠亡,家属说生前患抑郁症。

2018年江苏镇江一名14岁初一学生失联7天后被发现死亡,怀疑是抑郁症,因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导致压力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在抑郁症开始低龄化、普通化的今天,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乐观的品质呢?嘴上说说已然无济于事,孩子乐观的品质需要家长掌握的一定方法,从小开始培养。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你家孩子乐观么

杯子里有半杯水,乐观的人会惊呼“哇,还有半杯水可以喝”,悲观的人会悲伤“只有半杯水了”。这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判断一个人乐观还是悲观的半杯水故事。

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给我们提供了三个维度来判断孩子是否悲观。

1.永久性

坏事发生时,认为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久的,无法改变的,错在自己,这是悲观的孩子。相反,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暂时的,问题有办法解决,这是乐观的孩子。

比如,父母吵架。悲观的孩子会把原因归在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吵架。乐观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吵架跟他没有关系,是父母的问题,可能妈妈或者爸爸心情不好。

  • 积木塌掉了。

悲观的孩子:我永远都搭不好积木了。

乐观的孩子:我只是有一块积木没放好。

  • 被妈妈吼了。

悲观的孩子:我太差劲了,惹妈妈生气了。

乐观的孩子:妈妈可能肚子饿了。

  • 小朋友不跟他玩。

悲观的孩子:果然是没有人愿意跟我玩。

乐观的孩子:豆豆不想跟我玩。(言外之意,别的朋友愿意跟我玩)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2.普遍性

坏事发生的时候,把自己陷入悲伤,因为一件事情不顺利就觉得所有的事情也都会不顺利,把困难灾难化,感觉自己整个人生都是悲剧,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是悲观的孩子。

比如,竞选班长失败。悲观的孩子会把失败放大到自己做什么都失败,否定自己这个人。乐观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可能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才失败的,他找的原因是局部的,比如球踢的不好。

  • 在学校遇到不公平的事。

悲观的孩子:这世上就没有公平。

乐观的孩子:英语老师不公平。

  • 运动课上跳绳跳不好。

悲观的孩子:我天生运动能力就差。

乐观的孩子:我跳绳不好,但是我球踢的好啊。

  • 没有被邀请参加同学铁蛋的生日会。

悲观的孩子:我果然是不受欢迎,没有人喜欢我。

乐观的孩子:铁蛋不喜欢我。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3.内归因

坏事发生时,习惯内归因,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会自责内疚,觉得是自己的错,这是悲观的孩子。相反的,坏事发生习惯外归因的孩子通常是乐观的。

但这样似乎看起来又很不对。什么错误都归结到别人身上的孩子岂不是无法无天?习惯内归因,反思自己的孩子,自身不应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作为家长,在这里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如果错在孩子,他就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错就要改正,事后要处理。如果错不在孩子,他没有必要自责内疚。

  • 英语没考好。

悲观的孩子:我太笨了学不好英文。

乐观的孩子:试题太难了。

  • 骑车摔倒了。

悲观的孩子:我果然是骑不好车。

乐观的孩子:地面不平我才摔倒的。

  • 提议周末和爸妈一起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妈妈结果不想去。

悲观的孩子:看吧,果然妈妈不喜欢我了。

乐观的孩子:天啊,妈妈不喜欢看恐怖片的。我太笨了,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孩子是怎么变悲观的

1.父母错误的夸奖方式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缺少父母的鼓励和夸奖。而我们孩子这一代,夸奖教育似乎又泛滥,“你真棒”“你真聪明”已经成了大人们的口头禅。

如果我们向父母抱怨生活没意思,工作不顺利,人生感觉很丧,有的父母会说“那什么有意思,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你还想怎样”,我父母就是这样。有的父母会说“没事的,加油,我相信我们的女儿是最棒的,什么都能解决的!”

当我们丧到极点的时候,你真的想听“你很棒”“我相信你”之类的话吗?我们可能只是想听一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关系,累了就休息”。

毫无指向,盲目的夸奖并没有缓解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反而让他们内心更压抑。当我们夸孩子的时候,要夸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夸孩子优秀夸孩子聪明。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2.父母忽视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看到婴儿哭,我们习惯性的反应是什么?阻止它哭。我们各种哄骗,转移注意力,我们嘴里还会念叨着,“没事”“不要哭了”。如果孩子很大了,遇事还是哭哭啼啼,我们可能会还会发脾气,“有什么好哭的”。

当孩子发脾气、焦躁、悲伤,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么无视孩子的负面情绪,要么着急着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我们灌鸡汤,说励志的话,可有几个父母是冷静下来,教会孩子与负面情绪相处,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呢?

等孩子长大了,走入社会,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谁哄他?谁迁就他?

不被允许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受欺负了不敢跟父母说,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给父母坦露,什么都只会憋在心理。他们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怎么处理负面情绪,面对压力面对困难,自己忍着痛苦。如果,有一天,承受不住了,会怎样?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

乐观金字塔,从行为、精神、逻辑,三个层面,让父母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乐观的品质。

1.掌控感

金字塔的底部是掌控感,这是从行为层面上入手培养孩子的乐观。试想,你无法掌控你的生活和工作,是不是会焦虑和悲观?孩子也是如此。我们培养乐观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拥有掌控感,行为满意比感觉满意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愉悦感。

对于婴儿来说,哭就是一种掌控。他哭了,妈妈会喂奶,会给他换尿布,会处理他的一切不适。所以,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来说,要及时满足。不要让孩子一直哭,处于无助的悲哀。

等孩子大一点,可以通过肢体和语言表达要或者不要的时候,父母就要多给孩子选择权。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让他选择吃什么。让孩子选择要穿的衣服,要读的绘本。

等孩子开始爬、走,满屋子探索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收走危险的东西,留下最大的家庭空间给孩子探索,而不是阻止或者打断。

给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要遵循“最近发展区”。意思就是,一个玩具太简单,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如果太难孩子又会受挫,所以要有一点点的难度,但孩子稍微努力下就可以达成。

家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的玩具,父母应当尽快收起来,孩子现在把新鲜感消磨玩了,到了适龄年纪反而不玩了。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2.积极情绪

金字塔的中间是积极情绪,这是精神层面。给孩子一个温暖又安全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从有条件的赞赏和清楚的安全信号两方面入手。

首先,赞赏要有条件。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赞赏,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赞赏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赞赏只会让孩子觉得,不管我做与不做,努力不努力,成功与否,反正都会得到父母的奖励。

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给奖励,当孩子真正取得成就时,父母的奖励他已经麻木,甚至体会不到成就感。所以奖励要有条件,还要分等级,不同的成就不同的奖励。

其次,给孩子的安全信号要清楚。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打预防针。你可以提前一天告诉孩子,明天要打预防针,你可能会痛一小会,可以给孩子聊聊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去之前告诉一遍,到医院要打针之前再告诉他一遍。平时可以玩医生病人的游戏,让孩子对医生产生安全感。而不是,没有任何事先通知的,把孩子直接带去。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3.培养积极的解释风格

在前面判断孩子悲观还是乐观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解释风格。孩子的解释风格在学龄前就形成了。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没有完全的思考能力,不会捕捉自动思维,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帮他们建立解释风格呢?

父母自己拥有乐观的解释风格,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被动的吸收父母的解释风格,所以与家人朋友谈话或者争执,赞赏或者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会被孩子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解释风格。

绘本、动画等各种媒介,也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当孩子断奶期,可以跟孩子读读《再见,妈妈的奶》,孩子不爱刷牙不想刷牙,可以读读《出发,刷牙小火车》、《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情》。总之,绘本和故事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失败的时候,父母要用积极的解释风格,帮助孩子来清晰的解释事情。

孩子天生乐观?家长错误夸奖方式会导致孩子悲观,乐观要从小培养

张闻天说过,人生要有意义只有发扬生命,快乐就是发扬生命的最好方法。育儿育己,养育孩子这件事从来不是单向的,只教育孩子就行。要想培养乐观的孩子,先做个乐观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