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之後,那個聰明的小姑娘被辭退了!你的舒適區還能呆多久?

終於復工了,見到了久違的同事們,很親切。卻發現平時總是第一個就出現的公司的小M還沒有出現,我順便問了她的主管領導一下:“你的愛將怎麼還沒來,不會是拋棄你了吧?哈哈!”沒想到答案卻令我很吃驚:“她被我勸退了。”

據我瞭解,小M雖然來公司的時間不算長,但是人很機靈,跟她打過幾次交道,交代給她的事情基本都能提前去完成,說話也彬彬有禮,按道理說,即使裁員,公司也不會裁掉這種類型的員工。

復工之後,那個聰明的小姑娘被辭退了!你的舒適區還能呆多久?

原來,線上辦公期間,很多員工都有意見,覺得線上辦公沒必要,而且好像自己工作的時間更長了。雖然小M沒有明確表示不滿,每天也都能按領導的要求完成任務要求。工作彙報也寫的滿滿的。但是直到有一天,客服反饋小M負責的幾個客戶都被搶單了。

主管領導主動聯繫了客戶,試著挽回,客戶反饋不知道什麼小M,已經很久沒有跟公司的人聯繫過了。於是,通過對小M的客戶系統和工作記錄查詢,發現,小M根本沒聯繫過客戶,那些所謂的客戶維護記錄都是她自己編的,工作日報也是自己編出來的。小M就這樣被辭退了。

我們都挺為小M感到惋惜的。小M不是個例,很多職場人也會跟小M犯一樣的錯誤。

人們往往依賴於過去的經驗、經歷或者是自身的優勢,在面對新變化的時候不願意去改變,不想衝出自己的舒適區,所以才會用一些小聰明來幫助自己躲避在舒適區內。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正在面臨著就業壓力。就連很多知名的大企業也逃脫不了裁員的宿命。其實仔細盤點一下:被裁掉的人員,基本都是對企業可有可無的人員,沒有哪個企業會裁掉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

人往往對未知的事物充滿恐懼,所以,他們寧願躲在自己認為安全的區域,也不願意去冒險。想要打破自己的圈層,就要先打破自己的思維禁錮。

想要立足,就必須逃離出自己的舒適區。

不要被“穩定”約束了你的生命

去年在為山東一所高校做職業生涯規劃講座時,有一個同學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爸媽跟我說,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編就是三不孝!”聽到這句話,我並沒有震驚,因為中國很多家長都還停留在“鐵飯碗”這個觀念裡,認為只有體制內才是最好的工作,最好的保障。

在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給我規劃的,我大學學的是師範類專業,他們一心想著我畢業之後回到老家,當一名老師。他們認為,當老師穩定,社會地位高,受人尊重,還有寒暑假,這是多少人羨慕的工作呀!然而我並沒有聽從家裡的安排,選擇了北漂。

其實我們在做決策之前應該仔細探討下你做決策的原因。可以嘗試問自己兩個問題:1.你為什麼選擇這麼做?2.你是根據什麼排除其他選項的?先不用著急說出自己的答案,先給大家做一個小的心理測試:

你要去旅行,在你要出門時遇到一位仙人,要送你一個禮物,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去旅行,只能三選一:

1:飛機

2:越野車

3:綠皮火車

你會選擇哪一個當你的出行工具?

不管你選擇哪一種工具,我認為好的選擇應該是:

我要先知道我去哪裡旅遊。

很多人會在選擇是想:我喜歡坐飛機,飛機速度快,或者是我選擇越野車,開著多拉風。如果去草原,越野車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穿越大洋,遠赴歐洲,飛機是首選。所以明智的選擇不是當下的你喜歡哪種交通工具,而是這種交通工具未來能夠給你帶來什麼。也就是說,一件事情的價值,不取決於你現在判斷的價值,而是取決於在未來情況中的價值,這就是未來價值。

職業選擇也同樣,在職業選擇中,不要只看當前這個職業能夠給你帶來什麼,更重要的還要考慮這個職業未來的價值。


復工之後,那個聰明的小姑娘被辭退了!你的舒適區還能呆多久?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工作難找?其實工作並不難找,而是很多人往往看種工作的當前價值:比如往往為了暫時的“穩定”,而放棄自己真正適合的工作,明明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卻非要去迎合家人,聽從長輩去追求“穩定”。一份不適合的工作,你不可能發展到不錯的職業水平,這難道不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嗎?一份適合你的工作的未來價值,遠遠高於你現在期待的暫時穩定。

仔細回味一下,當年我們畢業那會兒,很多同學都以擁有穩定的工作而榮,介紹工作時,還特意加上“正式職工”四個字,說話分貝都比我們這些漂著的人高几度。現在畢業近10年,當我們再聚會聊起過往,才意識到自己當年的價值判斷多麼狹隘。什麼是真正的穩定?穩定就是你時刻擁有應對萬變形式的能力。“鐵飯碗”不是吃一輩子飯,而是走到哪都有飯吃。決定我們10年成就的完全不是你追求的工作清閒,沒有壓力,而是工作的平臺,發展機會或者眼界——這才是一份工作對於人的未來價值。


想看繁星滿天,就要敢於登高遠望

如果一份工作,確定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你怎麼辦?

答案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放棄。

這會跟大部分經驗相悖,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就業形勢嚴峻,很多人會選擇能忍則忍,因為畢竟做了這麼久,放棄了太可惜了。

經濟學中有一種現象叫:沉沒成本效應,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包括時間、金錢、精力等。你在一份不喜歡的 工作中投入了幾年的時間,時間就是你為這份工作付出的沉沒成本,付出的越多,也捨不得放棄,沉沒成本效應告訴我們,人們決策時會受到沉沒成本影響而產生的非理性決策現象。


復工之後,那個聰明的小姑娘被辭退了!你的舒適區還能呆多久?


由於害怕損失,所以投入更多,到後面就損失更大。所以,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不肯出來,表面上看是安全的,實際是損失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大,你的舒適圈會越來越小,就像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漸普及,很多簡單的工作崗位被淘汰,曾經安穩舒適的收費站大姐,在失去工作後完全不知所措,時代淘汰我們,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打開朋友圈,幾乎人人都在做微商。甚至原來千年不髮圈的朋友也默默的開始在朋友圈打廣告了。這是因為當危機來臨時,打破了原有的舒適圈,所有人都想找到一個突破口,但是其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突破。雖然有些人確實是因為跟風才做,但是做總好過無動於衷,有些事,不開始就永遠不會有結果。

敢於突破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事情,你不去嘗試,你怎麼知道不適合呢?從今天起,勇敢一點,去嘗試你喜歡卻不敢做的事情,別因為自己的膽怯與成功失之交臂。

做生活的航行者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當年我們年級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師範學校,畢業之後,選擇在南方一座城市當了一位行政人員;做了兩年之後,因為覺得離家遠回老家,回老家在培訓機構當老師;可是父母覺得培訓機構不是體面的工作,讓她考公務員,目前30+年齡,依然還在老家備考公務員。

看了這個,先彆著急發表自己的見解,現實中很多人正在經歷這樣的職業生涯。很多人都是腦子不笨,努力勤奮,卻一直沒有大的發展,只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想法,沒有思考過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目標,就像海上航行的船沒有方向,走到哪裡都是漂泊,很難到達夢想的彼岸。

想要成功,就要做自己的航行者,而不是漂泊者。


復工之後,那個聰明的小姑娘被辭退了!你的舒適區還能呆多久?

客船


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就是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有了目標,就像航行的船,你知道自己要到達哪裡,我需要在哪裡停靠,我需要在什麼地方給自己補給,我需要如何跟水手配合。即使遇到風險,也不會畏懼,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我要到達的彼岸就在前方。相反,沒有目標,你就沒有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風浪來了你就躲避,躲著躲著,最終也迷失了自己。

所以,想要成功,先給自己一個目標吧,但別天馬行空。

你需要一個好的職業規劃

打過牌嗎?職業規劃就跟打牌一樣,牌局可能無法完全按照你的預判來發展,但是打牌前先看看自己手裡有什麼牌,做個預判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給自己做一個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關於職業規劃的幾點建議:

1:給自己樹立一個長期的夢想,這個時間可以很長,20年、30年都可以,也可以是你的終極夢想。

2:給自己一個10年以內的理想,這個計劃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以具備“鐵飯碗”能力。

3:樹立一個5年內能達到的目標,把這個目標細化成3年內的職業規劃。需要細化到具體的崗位要求,崗位職責,你與這個崗位的差距。這個計劃不是擺設,必須全力以赴去執行,不給自己留餘地。同時,給自己一個備選計劃。

4:把你的計劃存好,給自己設立一個定時提醒功能,每隔一個月看看自己的計劃進展情況,不要做完計劃就讓它沉寂在角落,一定要行動起來,不要三分鐘熱度。

5:覆盤:不要一直向前衝,每隔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給自己的計劃做個反思總結,根據自己的進展查漏補缺,就像航行者一樣,適當的給自己補給一下。

6: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機會永遠留給積極準備的人,學習雖然是一件苦差事,但是這也是我們職業生涯修行的必修課。

7: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最近直播界湧入了各種大咖,央視名嘴、著名演員、昨晚董明珠都親自直播賣貨了,所以,對新機會和趨勢永遠保持警醒,你也可以及時抓住機會。

從現在開始,拿出紙筆給自己做一個計劃吧,過一個月,看看效果,回過頭我們再來交流。

記住:先完成再完美!


我是Lisun,職業生涯規劃師,職場辣妹子,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努力踐行,願每一位職場人都成為自己職場的航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