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胡媛媛

好多人見到我都會說一句:“我見過你,搖紅旗的那個小姑娘”大家剛開始對我的認識似乎都源於去年甘肅公安版《我和我的祖國》的快閃視頻,其實,我不止是“搖紅旗的那個小姑娘”,我還是“風雪路上的播報員”,“廣場裡的嘮叨鬼”“課堂裡的小老師”,“文藝晚會的主持人”。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我是政治部宣傳處胡媛媛,一位剛剛進入廳機關工作不久的90後。說起我與警營的遇見,我稱之為“偶遇”。那是2017年的夏天,對於我來說也是“畢業季”的夏天,排話劇、改劇本、寫論文……忙碌讓我沒時間去思考未來。學中文的我也憧憬過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卻沒有想到會來到警營,由於在校時就主持和參與了各種校級活動,我代表學校參加了“第二屆金張掖旅遊形象大使”比賽。沒想到的是這次比賽打開了我與警營遇見的窗。就這樣我來到了張掖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科工作。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初到警營時,便覺得這裡神奇,這裡有一群“鐵人”,什麼加班熬夜,隨時閃現都是傍身絕技,這裡的衣服也很神奇,正可謂:“一套警服走天下,救援抓捕全拿下。”我是一個比較膽小、又恐高的人,但穿上警服,我也可以在風雨裡、雪地裡錄製拍攝,也可以為了一個鏡頭在半掛車上爬高爬低、在高速公路上直面飛速的車流。記得有一次,我在做關於“禮讓斑馬線”的執法直播,一輛車在快到斑馬線時不僅沒有減速還一直鳴笛催促著一位推著嬰兒車過馬路的媽媽,受到驚嚇的寶寶哇哇大哭……我趕忙過去制止了他,告訴他為什麼要倡導“禮讓斑馬線”,這個過程中原本幾千人的直播間竟變成了30多萬人,直播結束後,我看到了這樣的留言:“太有必要了,謝謝你們”“我也受到了教育”“謝謝你們的付出”“又教育了一個司機,你太棒了”……那一瞬間,成就感充斥著我的內心,原來我的工作有這麼大的能量,原來它不僅只是工作和愛好,原來警服不僅僅是一套衣服,它的臂章上繡著忠誠,肩章上刻著歲月,袖標中刺著責任,胸徽裡鑲嵌著擔當。就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一套警服,一個口罩就是一線執勤民警的防護裝備,他們不怕嗎?我無法獲知每個人的答案,但是我怕,去高速路口拍攝時,面對數以千計的車輛和人流,我不敢走近,但我的戰友們反覆詢問,逐一核查,不放過任何一輛“帶病車”,築起一道阻隔病毒的金盾防線。他們或許不怕,因職責在身他們無所畏懼。他們或許也怕,但信仰在心他們堅定不退!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 ■■■■

我突然明白了警察這兩個字背後更為深遠的含義:解人間疾苦、嘗生活百味、斬危亂毒瘤、保百姓安寧,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如果說第一次與警營的“偶遇”讓我發現了自己熱愛的事業,那我與省廳的遇見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這一次遇見,我稱為“際遇”。習總書記寄語青年:“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認識、創造歷史。”而我的際遇有一個關鍵詞:晚會。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第一次來到廳裡是主持甘肅省第五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揭曉晚會,那也是我第一次主持如此高規模的晚會,壓力不言而喻,緊張、慌亂的情緒超過了開心喜悅。直到彩排時我依舊無法調整好狀態。是宣傳處同志們的支持鼓勵,給我信心、給我力量。最後晚會圓滿落幕,也慶幸我戰勝了怯懦的自己。再往後,來廳裡是在全省合成作戰階段總結部署會上做成果彙報解說。在“警營放歌頌祖國”歌詠比賽和2020“護航新時代,忠誠鑄警魂”文藝晚會做主持人。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每一段經歷都是歷練。每一次付出都有收穫。每一步嘗試都在成長。我更加堅定了同身邊的公安宣傳戰友同行,與無數拼搏在一線的隴原公安鐵軍並肩。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不忘初心使命,無愧時代召喚。發好公安聲音,講好警察故事。讓隴原公安鐵軍忠誠保平安的身影傳遍大街小巷,讓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時代主旋律響徹隴原大地。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我們講述的,不是水到渠成的童話,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溫暖。我們描繪的,不是沒有一點人間疾苦,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堅定!


【青春故事】我與警營的兩次“遇見”


我們要將這一個個平凡又動人、樸實又熾熱的故事告訴千千萬萬個被守護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